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军神

三国军神 第998节

  典韦见到了文昭,急忙说道:“江东孙伯符派遣了使者过来,要与主公商议联盟大事。几位军师,现在正陪伴着江东使者呢。”

  文昭私底下虽然一直称呼典韦为兄长,可是典韦却从来不会恃宠生娇,直接称呼陈旭表字。

  陈旭闻言心中一惊,失声叫道:“孙伯符想要与我等结盟?”

  典韦狠狠点了点脑袋,说道:“正是如此。”

  他虽然不明白,关中与江东结盟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可是当他得知关,中几位有头有脸的人物,都前去面见江东使者之后。

  哪怕愚钝如典韦,也感受到了一股非同寻常的气息。陈旭不敢怠慢,急忙整理了一下衣冠,就往大将军府中赶去。

  他刚刚进屋,便听见了一阵爽朗的笑声传来。可以看出,关中文武与东吴使者之间,相谈甚欢。

  文昭三步并作两步走了进来,抬头往客位之上望去,发现了一个陌生的身影。

  此人身材魁梧,满脸正气,却一袭青衫,作文士装扮。

  文昭观之,发现此人这种打扮,不但没有丝毫违和感,反而能够让人对于他产生信服的感觉。

  众人见自家主公进来,急忙起身行礼,口中高呼:“见过主公。”

  那个陌生男子亦是不敢怠慢,起身行礼道:“江东使者鲁肃,见过大将军。”

  听闻了此人自报姓名,文昭顿时感觉眼皮乱跳。

  好在这些年他见过的三国名将,已经不知有多少,对于历史名人已经有了很强的抗性,表面这才没有露出丝毫端倪。

  战国时期策士纵横,他们游走于列国之间,让列国君主找到相同的敌人,合力攻伐。这才有了战国时期,令人眼花缭乱的合纵连横,远交近攻。

  那个时代,策士们绽放出了万丈光芒。

  战国时期出名的纵横家,如苏秦、张仪、甘茂、司马错、乐毅、范雎、蔡泽、邹忌、史疾、孙膑、庞涓等人,都有着策士的身份。

  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纵横于列国之间,可以说,策士乃谋士的顶峰。

  三国时期的谋士与战国的策士,还是有不小的区别。其实到了三国时期,策士这个职业,也已经渐渐没落。

  这个时代两位比较出名的策士,一位是诸葛亮,另一位就是鲁肃。

  早在诸葛亮提出《隆中对》的时候,就已经想要与东吴连横,共抗曹魏。而东吴集团中,能看清这点,并且极力促成孙刘联盟之人,也只有鲁肃。

  别看演义之中的鲁肃,好像总是被诸葛亮愚弄,里外不是人。可是要说到对东吴影响最大的几个人,就不得不提鲁肃了。

  鲁肃表字子敬,乃临淮郡东城县人氏,出生于士族家庭,幼年丧父,由祖母抚养长大。

  他虽然乃是文士,却体貌魁伟,性格豪爽,喜读书、好骑射,有武将之风。

  东汉末年,鲁肃见朝廷昏庸,官吏腐败,社会动荡,常召集乡里青少年练兵习武;他还仗义疏财,深得乡人敬慕。

  当时周瑜拒绝袁术招揽,只求担任居巢县长的时候,境内缺乏粮草。

  周瑜听闻过鲁肃之名,就带了数百人前来拜访鲁肃,想要请他资助自己一些粮食应急。

  当时,鲁肃家里有两个圆形大粮仓,每仓装有三千斛米;周瑜刚刚说出借粮之意,鲁肃就毫不犹豫用手指其中一仓,将其全都赠送给了周瑜。

  经此一事,周瑜觉得鲁肃果真是与众不同之人,遂主动与他倾心相交。

  从此,周瑜、鲁肃二人成为至交好友,时常在一起谈论天下大势。

第600章 鲁肃(下)

  说起鲁肃,很多人都感觉他像老好人一样。

  可是只要详细了解一下他的生平,就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鲁肃,将会跃然纸上。

  前面已经提到,鲁肃体貌魁伟,性格豪爽,喜读书、好骑射,有武将之风;这样的一个人物,自然是胆略过人之辈。

  历史上诸侯混战,在战祸将要波及到鲁肃家乡的时候,他就为了躲避战祸,举家迁居东城。

  当时的东城乃是袁术辖地,袁术也听闻过鲁肃的名声,就想请他出任东城长。

  然而鲁肃发现袁术部下法度废弛,不足以成大事。为了逃避袁术的征辟,鲁肃就率百余人南迁到居巢投奔周瑜。

  在南迁的过程中,鲁肃让老弱之人行在前面,他却亲自率领敏捷强悍的青壮断后。

  袁术得知鲁肃不理会他的征辟,反而南下逃避以后,当即勃然大怒,让州兵前去追赶鲁肃。

  鲁肃见州军追兵已至,却是不慌不忙,也没有想着放弃老弱妇孺逃命,反而带领精壮之人排开阵势。

  他让青壮之士全都张弓搭箭,对那些追过来的州兵说道:“卿等都乃大丈夫是也,当明晓大势;方今天下兵荒马乱,有功者得不到赏赐,无功者也不会遭受责罚,为何要逼迫我呢?”

  话毕,他就亲自将盾牌立在地上,而后引弓射之,射出去的箭矢全都洞穿了盾牌,震慑州兵。

  追赶的州兵觉得鲁肃之言有理,又思量凭自己这些人的力量,也奈何不得鲁肃,就领兵退去了。

  这虽然乃是一件小事,却也可以看出鲁肃的睿智。临危不乱,恩威并施,晓之以义,慑之以力,不战而屈人之兵。

  一叶而知秋,鲁肃的才能由此可见一斑。
首节 上一节 998/188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明末边军一小兵

下一篇:我家后院是唐朝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