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军神

三国军神 第1305节

  站在张任、邓贤的角度上,他们两人所作所为完全毫无挑剔。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当敌人来犯之时奋勇御敌,乃是他们应该担起的义务。

  陈旭出兵益州哪怕有再多理由,也仅仅是借口。

  说到底,陈旭此行不过是为了扩张势力,实现自己争霸天下的野心罢了。

  哪怕关中军纪律严明,对于百姓秋毫不犯,然而一路征战,益州百姓却也惶恐不已,饱受磨难。

  许多家庭抛弃自己祖祖辈辈的基业,拖家带口躲避战祸,不少野心勃勃之辈,更是趁乱聚集一些人马,行那拦路抢劫之事。

  关中军没有乱杀百姓,百姓却因为关中军的入侵,许多人都死于路途之中。

  这就叫做: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

  邓贤之言虽然略显夸张,却也道出了乱世的残酷与无奈,无论何时何地,受苦最多的永远都是百姓。

  待众人都离开以后,陈旭深吸了一口气,将愧疚的情绪抛弃,眼神变得越发坚定。

  他嘴唇微动,一道略带磁性的声音响起:“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如今朝纲崩坏,诸侯并起,各自征战不休,若不能尽早结束乱世,百姓们就会一直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

  “吾身为当朝大将军,有匡扶社稷,清平四海之志,哪怕暂时因为征战四方,而使得百姓受苦,亦问心无愧!”

  陈旭神色坦然,双目清明,说起话来铿锵有力。

  邓贤对此却是嗤之以鼻,嘲讽地说道:“关中军未入蜀地之时,吾主体恤民力,百姓全都安居乐业,路不拾遗。”

  “大将军领兵犯境,众人却是有地不能种,有家不能回,拖家带口,躲避战乱,死于路途之中者不知凡几。”

  “这,难道就是大将军所谓的匡扶社稷,所谓的问心无愧?”

  “大将军若真是为了百姓着想,就当领兵撤退,马放南山,解甲归田,永远不启战端!”

  陈旭双拳紧握,双目死死盯着邓贤,却也没有出言反驳。

  典韦听见这么一番强词夺理的话,当即怒气勃发,一双虎目不怀好意的盯着邓贤。

  “哈哈哈哈!”

  就在典韦正要发怒之时,一道清朗的笑声忽然响起,却是张松捧着肚子,不顾形象的笑了起来。

  感受到笑声中的讥讽,邓贤大怒,喝道:“卖主之徒,也敢笑我?”

  张松也不恼怒,只是问道:“那么邓将军以为,刘季玉是个怎样的人?”

  邓贤胸膛一挺,昂起脖子说道:“吾主乃汉室宗亲,身份尊崇,又仁义无双,恩泽遍布巴蜀之地,百姓谁人不交口称赞?”

  张松嗤笑道:“刘季玉枉为汉室宗亲,却拥兵自重,割据一方,不遵王命,抵挡天兵,此人反心昭然若揭!”

  “汝言刘季玉仁义无双,恩泽百姓,为何面临大军压境之时,却不愿为了百姓献城投降,反而让无数士卒战死沙场?”

  “以我之见,刘季玉所谓的仁义,不过是为了收买人心的假仁假义罢了。”

  邓贤强词夺理,张松却是舌灿莲花,用邓贤的理论将其驳斥的体无完肤。

  不是说刘璋乃汉室宗亲么?

  可不要忘了陈旭代表的是天子,抵挡关中军就是不遵王命,随便就能为其扣上一顶造反的大帽子。

  不是说刘璋仁义,善待百姓么?

  邓贤方才还在质疑陈旭兴兵犯境,使得百姓流离失所,乃是假仁假义。

  还说陈旭若是真的心怀百姓,自然应当解甲归田云云。

  张松却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直接指责刘璋假仁假义,不是真心为了百姓。

  不然的话,直接开城纳降,也就会不死去很多人了。

  张松过目不忘,才思敏捷,哪怕杨修都不敢在他面前逞口舌之利,更何况是邓贤这个武夫?

  轻飘飘的几句话,邓贤就被弄得无话可说,只是双目喷火,死死盯着洋洋得意的张松。

  张松尤不罢休,说完刘璋以后,又指着邓贤喝道:“朝廷大军到此,汝却妄自抵抗,此为不忠。”

  “汝祖辈皆为汉臣,你却行此大逆不道之举,有辱先祖清名,此为不孝。”

  “朝廷大军兵临城下,明知不可敌而驱使袍泽送死,此为不智、不仁。”

  “吾尝闻你与刘璝、冷苞两位将军情同手足,不求同生,但求共死,如今两位将军都战死沙场,汝却因为惜命而苟延残喘,此乃不义、不信。”

  说到这里,张松脸上露出了深深的鄙夷之色。

  他看着脸色涨红的邓贤,喝道:“你这种不忠、不孝、不智、不仁、不义、不信之辈,如何也敢在大将军面前逞口舌之利?”

  “我若是你,早就羞愤难当,拔剑自刎矣!”
首节 上一节 1305/188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明末边军一小兵

下一篇:我家后院是唐朝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