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我的抖音通万朝,老祖宗兴奋麻了

我的抖音通万朝,老祖宗兴奋麻了 第71节

底下跪着的弘历看到天幕上的这些,心里也乐开了花。

压根没注意雍正那满脸不爽的表情……

“弘历啊!朕觉得你最近有些过于奢侈……下个月开始俸禄减半!”

听到这的小弘历表情瞬间僵持,“啊?父皇……不要啊!”

“就这样吧……”雍正大手一挥,就把此事定了下来。

弘历沮丧地低下头,心中满是委屈,敢怒不敢言。

“老登……等着,朕的钱就先放你那存折……等朕上位,朕怎么花就怎么花!”

一番自我安慰以后弘历觉得不那么难受了。

反正以后都是他的……

大清乾隆年间。

乾隆坐在金碧辉煌的宫殿中,听着天幕对自己的描述,脸上满是骄傲与得意。

他捋了捋胡须,哈哈大笑道:“看到没!看到没,朕这一生,文治武功,样样皆精,怎么可能上这弟弟榜!”

和珅连忙附和道:“万岁爷说的极是,万岁着您文治武功臣们都有目共睹,这天幕肯定是搞错了。”

“对……和大人说的不错……肯定是搞错了!”

“对,咱们万岁爷乃万古大帝,以臣看这不过是天幕给万岁爷开的一个玩笑罢了!”

“所言有理!”

一群大臣交头接耳,拍着乾隆的马屁,声音大的就怕乾隆听不到。

乾隆此时又感觉自己行了……鼻孔朝天微微点头。

一副你们继续,朕很喜欢听的模样!

大明洪武年间。

老朱坐在龙椅上,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听到天幕说乾隆祖上是女真族,眼睛里精光一闪。

现在的女真族还颇为弱小,而且天幕之前说了,这女真族是在朱祁镇那瘪犊子手中慢慢起来的。

有了名,知道是谁就好办多了……

“传咱旨意,即刻筹备粮草、兵马,等徐达回来让他亲自率军讨伐这女真族,绝不能让他们有机会染指咱大明疆土!”老朱怒目圆睁,身上的帝王威严散发开来。

朱标赶忙上前,拱手道:“父皇,此事需从长计议。”

“儿臣以为……应当先排锦衣卫打探消息,整合兵马粮草,都需要时间!”

……

“标儿说的对,咱被气糊涂了!”老朱连忙又是一番操作。

锦衣卫和众臣纷纷领命,一场围绕着未知的女真族的风云,即将在大明的朝堂上掀起。

大明永乐年间。

“女真族……是吧!来人取朕盔甲……通知三大营的将士们,随朕出征!”说完朱棣火急火燎向大殿外走去。

朱高炽见状,急忙上前拦住朱棣,“父皇,如今国库空虚,此时出征恐难支撑,再加上北方那些瓦剌万一在这个时候南下可就不好了!”

“不如再等些时日,待土豆红薯成熟,有了充足粮草,再出兵也不迟。”

朱棣停下脚步,眉头紧皱,眼神中满是犹豫。

他深知朱高炽所言有理,可一想到那未知的女真族日后可能会威胁到大明江山,心中便难以平静。

强行压制住心中的怒火……朱棣阴沉着脸叹口气的说道:“哎!也罢,那就过些时日!”

接着话音一转,浑身上下散发着浓烈的杀气,咬牙切齿道:“等土豆红薯成熟之时,就是他们灭种之日,朕绝不允许任何人威胁大明。”

女真族们看完……只觉得天塌了!

完了……完了!这下怕是要被大明给灭种了!

就在女真族人人自危时,族中一位智者站了出来。

“大家莫慌,如今大明虽有讨伐之心,但尚未行动。”

“我们可派人乔装打扮成瓦剌潜入大明,一来打探消息,二来破坏骚扰,嫁祸给瓦剌,延缓他们出兵的时间。”

“同时,我们暗中联络北方瓦剌,许以好处,让他们在大明出兵时,从背后骚扰。”

“另外由少族长带领一部分人员,撤离族地……就算不敌大明……也会留下火种!”

“等日后再徐徐图之!”

众人听后,觉得此计可行,“还待是你啊,脑袋瓜子就是灵光!”

第 75章 十全老人,自封千古一帝!

此时天幕之上,旁白话音一转,继续讲解着!

「为什么说这位准千古一弟乾隆是十全老人呢,就这么说吧!」

「文人大家的字画是用来盖章的,老爹用命积攒的家底是用来挥霍的,康乾盛世里的百姓是吃不饱肚子的,清朝上国的国门是不能打开的,千古一帝的称号是自己评的。」

乾隆听着天幕上这番言论,脸色涨得通红,额头青筋暴起,怒目圆睁,猛地一拍桌子。

“一派胡言!朕一生文治武功,平定准噶尔、大小金川,拓土开疆,千古一帝是有目共睹的。”

“怎么到天幕口中就成了朕自封的?”

朝堂之上的大臣们皆是噤若寒蝉,大气都不敢出。

“还有这……什么老爹用命攒下来的钱用来挥霍的?简直是狗屁不通!”

“朕的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还轮不到你们来指手画脚!”

和珅眼珠子一转,赶忙站出来说道:“万岁爷所言极是,万岁爷在位以来,四海升平,百姓安居乐业,实乃千古明君。”

乾隆喘着粗气,怒声道:“朕自登基以来,殚精竭虑,以天下苍生为念。”

“文人字画乃朕所喜爱,盖章亦是对其珍视;”

“朕六下江南,巡视河工,亦是为了百姓福祉。”

“这所谓的污蔑之词,朕绝不认同!”

然而,天幕似乎并未理会乾隆的愤怒,此时天幕画面转换!

【盖章狂魔!】

随着标题的出现 天幕画面也徐徐展开!

紫禁城,养心殿内,一位身着明黄龙袍的中年男子正坐在书桌前!

书桌上,一幅精美的书法缓缓展开,散发着淡淡的墨香,正是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

乾隆手托着一方印章,眼中满是欣赏与痴迷,喃喃自语:“羲之的书法,真是妙不可言,朕一定要将喜爱之情留于其上。”

说罢,他拿起印章,重重地盖在书法之上,那鲜红的印记在洁白的宣纸与飘逸的墨字间格外醒目。

在乾隆的认知里,盖章题字是对书画最高的赞赏,是他与古代名家跨越时空的对话,更是彰显自己尊贵身份与高雅品味的方式。

“皇上,这《快雪时晴帖》乃稀世珍宝,是否要考虑一下盖章的位置,以免破坏其原本的布局。”

一旁的太监小李子小心翼翼地提醒道。

乾隆皱了皱眉头,不悦地说:“小李子,你懂什么,朕的印章乃是对这书法的肯定,只会增添它的光彩。”

小李子吓得赶紧低下头,不敢再多言。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乾隆每次欣赏《快雪时晴帖》,都要盖上一枚新的印章,题上几句自己的感悟。

渐渐地,那原本简洁典雅的书法作品,被印章和题字层层覆盖,变得密密麻麻,昔日的清新雅致已难寻踪迹。

除了《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王珣的《伯远帖》等众多名家书法也未能逃过乾隆的“盖章之手”。

一日,大臣刘墉进宫面圣。

乾隆兴致勃勃地将自己收藏的书画展示给刘墉,得意地说:“刘爱卿,你看看朕这些藏品,可有什么独到之处?”

刘墉看着那些被印章和题字“霸占”的书画,心中暗暗叫苦,但又不敢直言。

他委婉地说:“皇上,这些书画皆是传世之宝,只是这印章和题字……是否过多了些,恐会掩盖原作的神韵。”

乾隆听后,脸色微微一变,但很快又恢复了笑容:“刘爱卿,你所言虽有些道理,但朕觉得这是朕对书画的喜爱,也是朕与古人的交流。”

天幕画面不停的切换,每切换一次就会多出许多印章!

“哈哈……这个好,盖上!”

“再来一个,好事成双!”

乾隆拿着不同大小的印章盖得不亦乐乎!

天幕下的王羲之看着自己字迹上大大小小的印章,整个人都麻了!

王羲之气得浑身发抖,指着天幕中的乾隆,破口大骂:“他妈类个巴子,怎可如此糟蹋我的心血!”

看着天幕上《快雪时晴帖》密密麻麻的印章,尤其是上边还被这逼写了个神字!

首节 上一节 71/23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帝师之路,从科举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