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帝师之路,从科举开始

大明:帝师之路,从科举开始 第865节

田村正助随辅卫营被调至第三防火线,负责清沟与传令。

他没被安排杀敌,也没有配刀。但当他看到山名宗全的死士突入明军阵列时,他本能地拎起一把弃刀,与身边数名辅兵一同扑上去堵住缺口。

他砍翻了一个冲锋者,脸上被刀光划出血痕。

他第一次听到有人喊他的名字,不是“倭兵”,不是“杂役”,而是:“田村!后方补线,快!”

那一刻,他不知道自己属于哪一方。

他只是流血,只是奔跑,只是喘息着,把一具具尸体拖出火圈。

他不再是仇人,也不是战犯。

他是这个战争的一部分。

......

初夏时节,战火烧过的东郊尚未复绿,京都城外一片焦黑,空气中仍残留着硝烟与血腥混杂的味道。

日本的京都保卫战,持续了两个月,付出了十五万尸体的代价。

此战,明军几乎将京都城墙推倒,终于攻下了这座千年古城。

明军以强大姿态,彻底击断了所有日本人的脊梁!

天皇使臣举白旗出城,向越王请降。

越王徐闻未允,只冷声回令:“倭皇、幕府将军,及山名宗全亲至营前投笏,方可纳降!”

这一命令,震动日本。

山名宗全沉默许久,最终披甲至前线,跪地奉表,自请罪责。

徐闻收其表,未言赦免,只命其随行入城,协助明军整肃城防。

田村正助披着明军灰甲,跟在辅卫营第三列的队伍里,手持长戟,腰佩钝刀,他以“明军辅卒”的身份,随军踏入了他曾誓死守护的城池。

那是他第一次真正踏入京都内城。

他本该为此愤怒,或者羞耻。

但他什么都没感觉。

开进城门之时,明军大旗一字铺开,“大明越王亲征”六字随风而动,炮车、辎重、马队、火铳营轮番入城。

京都,曾是大和民族千年皇都,如今在越王徐闻麾下,彻底落入异国王旗之下。

此刻,越王亲自率军举行入城典仪。

南门开启,朱红色的门板被炮火熏得漆裂斑驳,门上悬着残破的幕府家徽,随风哀鸣。

两侧列队者为越王亲军,身披制式铠甲,步伐如一。

其后是辅卫营,身着黄灰杂甲,列三纵队,为降将、伪兵组成,却训练有素,刀不出鞘,目不斜视。

在最前方,则是一列缓缓行进的车队,每辆车上盖着明黄布帛,布下覆一口黑檀木匣。

那是明军战死将士的遗骨,也随之入城,让他们共同享受这份荣耀。

少将军徐昭骑马紧随其后,身着黑色甲衣,腰佩长刀,神情肃穆。

正是他,在这场战役中三度攻破敌阵,身先士卒,成为明军前线的象征。

而在骑阵中央,一匹赤红高头大马之上,正是越王徐闻。

他未着盔甲,而是一袭红色朝服,黑靴白绸,佩剑不出鞘。

他没有任何防卫,也不需要。

因为他,是王者!

第1033章 天皇投降

一面崭新的王旗,在京都城楼之巅,缓缓升起。

青地云龙纹,绣金“越”字,与大明五爪龙旒分列左右。

这是越王亲军的旗帜,也是东瀛政权即将更改天命的前兆。

鼓声不疾不徐,三声一停,六声一换,乃明军礼仪中的“入主之节”。

礼部随军文官高声诵唱祭文,以汉唐雅乐为引,鼓钹齐鸣,典仪严整。

越王举鞭,轻点马腹,战马踏步而前。

他望着城门之上那些俯首的日军降将,有老泪纵横者,有面色木然者,也有心藏怨火却不敢动弹者。

他们曾是大名,是将军,是曾经要将这支明军逐出国土的人。

如今,尽数低头。

京都街道两侧,跪伏者数百。

皆为日本官吏、贵族、僧侣、商会使者,或持香炉,或奉献地契、兵籍名册。

人群中,有稚儿,有老妇,有面容扭曲的士卒,也有目光呆滞的青年。

他们眼中,没有泪,也没有希望,只有茫然。

行至皇居前,只见日本天皇,以及幕府将军足利义政,二人跪得整整齐齐,已然是被彻底打服了。

“这就是亡国之君吗?”

这是田村正助第一次看到天皇,老老实实的跪在那,向大明越王臣服。

这一刻,他忽然明白:他们这一代人,誓死守护的东西,也许从一开始就未曾真正存在过。

身边的河南兵石头冷哼一声:“什么天皇,不过是乱臣贼子!这天下只有一位皇帝,那就是大明天子!”

面对天皇和幕府将军的跪降,徐闻只是淡淡一瞥,便策马缓缓前行,将目光投向皇居正门。

那是一道古老的牌楼,顶覆青瓦,墙身嵌铜,门额上仍悬“皇居”二字,尘烟浮动。

徐闻拔出腰间手铳,子弹喷薄而出,射在“皇”自上。

“从此以后,日本再无天皇!”

身后,诸将及日本臣民听得分明,愕然抬头。

却很快又将头低下。

他们忽然明白,这一刻,不只是越王赢了,而是这一座古老国度,被一个更古老帝国的意志征服。

这是胜利,不是结束!

未来之日本,将匍匐在这位越王的脚下,不知多少年。

明军入城之后,徐闻第一时间颁布“安民昭告礼”。

他亲自登台诏告:“倭人背盟,犯边通杀,皇明兴师伐乱,今平京都,不取金帛,不屠城郭,唯令诸侯归命,百姓得安。”

言简意明,却震撼京都,万民欢呼,喜迎王师。

这一天,田村正助随队维持秩序,站在台下望着那个高高在上的越王,那个将整个日本击垮的老人。

他忽然明白,为何日本输了。

不是兵不强,也不是器不精,而是从未有过这样一支军队,整肃如律、令下即行、上下同心如铁。

他也明白,为什么明军之中没人讥笑他是降兵。

因为他们从不关心你是谁,只看你守不守纪,听不听令。

这是制度与意志的胜利。

而非血统或疆界的胜负。

明军整编进驻三坊六街,未有骚扰,无扰百姓。

很快,京都街道恢复秩序,商铺开张,粮价稳定,甚至比战前更清明。

田村被安排守城门,每日值更三次,往返四刻。

宫中偶有贵族出入,他习惯低头,不看也不问。

有时他会想起自己爹,在大阪战死那天是否也曾如他这般站在城门下。

又会想起娘独坐土墙屋边,烧饭时锅里没米,只能撒盐熬水……

他曾为京都而战,如今为明军而立。

可奇怪的是,他不再恨了,只是疲倦。

......

京都陷落,不是结束,不过只是战争的一个转折点,打碎了整个日本的信念。

京都以西,尚有大片土地。

明军稍作休整,再次分兵共进。

仅三日,徐昭率主力南军分兵南进,一举夺下奈良与大津。

两地守军原本妄图凭险死守,结果在明军火器与滚火车的夹击下,城墙半日即破,守将饮剑自裁,残兵四散山林。

首节 上一节 865/8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最强皇子我有最强开挂系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