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帝师之路,从科举开始 第863节
田村正助开始想,这场战争,到底谁才是真正的“野蛮”。
三日后,田村正助被抽入“辅兵营”。
这是明军为降兵设立的队伍,只做搬运、警戒、护营等后勤杂务,不许上前线,也不配发利刃,只能用木棍或短棒。
田村正助的任务,是跟着一个名叫石头的明军伙夫,负责送饭、打水、清理阵前壕沟。
石头是个河南口音的粗汉,一开始不怎么搭理他。
但几天后发现这日兵不仅懂规矩,还肯干活,不偷懒,便渐渐与他说起了话。
“你是头个不哭不求饶的倭兵。”
石头笑着说:“大多数投降的,一开始都吓得像娘们。”
田村低头不语。
他的确不哭不闹,但内心却翻江倒海。
他每天看着那些和自己一样投降的日兵,有的适应得很快,有的在夜里偷偷自缢。
田村正助不理解他们为何不等命运落定,却选择提前跳船。
他也不是认命,只是……他还想活着。
京都仍未陷,明军仍未退,战争像一锅煮不烂的饭,一直咕嘟着,咕嘟着。
前线战斗还未停止,幕府军的抵抗很激烈,日本以举国之力守卫京都,这场京都之战,已经成了日本的国运之战。
半个月后,田村正助已能讲一口夹杂着丹波口音的明话,能听懂石头的笑话,也知道火器怎么装填,壕沟怎么排水。
再后来,明军内有人考核辅兵,挑选“忠顺、识字、能用者”调入“辅卫营”,也就是军中的杂役卫兵,允许佩刀,但不得参与杀敌。
正助通过了考核,被编入一个由降卒、伪军、翻译组成的营组。
他第一次穿上明军的甲胄,拿到一把钝刀,站在一个明军小旗前接受训令。
从敌人,变成杂兵。
他在这个身份里,待了一个月。
火器轰鸣的日子变成背景音,烧伤的手臂结痂,雨后的壕沟长出新草。
田村正助不再想回丹波,也不再提起父亲。
他只是把甲绑得更紧,腿绑得更实,日升则巡营,夜落便巡岗,做一名真正的士兵。
不问立场,只为活着。
他已经是明军的一个影子,没人再认出他曾是京都守军的一员。
有一次,夜巡时他听到两名新兵交头接耳,说:“那个看门的‘小倭’,据说以前杀过我们的人。”
另一人说:“听说他现在是军中最稳的守夜卒,从来不睡岗。”
田村正助站在树下,静静听着,没吭声。
他不在意别人怎么说。
他只记得石头曾拍拍他的肩说:
“你活下来了,将来打完仗,我给你找个媳妇种地去。”
田村正助没回话,但那一夜,他难得做了一个梦。
梦里,他不是足轻,也不是俘虏。
他坐在屋檐下,喝着茶,远处是麦田。
他梦见自己老了,还活着!
第1031章 王者布局
京都之战,已持续整整两个月。
这场战争如烈焰般席卷东瀛,从初春烧到了盛夏,血水染红了京都四郊,尸体填满了三重壕沟,城墙内外早已寸草不生。
交战期间,战线拉长数十里,越王府大军四面围城,水火不通。
战事却并不急。
徐昭每日督战于东线,亲自领兵冲锋、转运粮草,眼见自军与敌军日日死伤惨重,心中愈发不解。
战线已压至日本皇居外五里,火炮已击碎京都五座城门,数次若强攻一举可破!
可每到临门一脚,越王中军便会传来军令:“缓进,不攻主宫。”
这军令,如一把刀,硬生生斩断了进军之势,也压住了无数将领的热血。
这一夜,徐昭奉召入主帅营帐。
他一身战甲未卸,满身尘土血迹,入帐时沉声行礼:“曾祖。”
徐闻坐于案后,仍穿朝服,神情安宁,一如往日。
他抬眼望孙儿,淡淡一笑:“听说你心里有话,憋了好些日子了?”
徐昭犹豫了一瞬,终于跪下,语带不甘:“曾祖明断如天,孙儿斗胆直言:京都之战,一月前便可破,为何一直拖延至今?”
“此战死者累万,士气耗尽,将心亦疲,孙儿实不明白!”
少年将军是真憋屈,明明可以一举破城,可曾祖却迟迟不拿下京都!
徐闻沉默片刻,抬手示意他起身,又命侍从退下。
帐中只剩祖孙二人。
徐闻负手而立,缓缓踱至军图前,轻轻一指京都城东侧:
“你说,一个月前,我们若一鼓作气破城,会如何?”
徐昭不假思索:“占领京都,俘虏倭皇,天下震动,东瀛尽服!”
“然后呢?”
徐昭答:“依皇命,曾祖得以掌封日本之地,统辖诸藩,将京都列为越王封地。”
“再然后?”徐闻继续询问。
徐昭略一迟疑:“我越王府设府于京都,以明军驻防,设官治理,以大明法制治其民,以武压其地。”
徐闻轻轻点头,转身盯着曾孙的眼睛,语气平静却锋利如刀:
“你说得不错,字字在理,但我问你,我们有多少人?”
徐昭一怔,下意识回道:“前军十八万,其中八万本土精锐,其余为协军与降兵。”
徐闻面色严肃:“协军是什么人?”
“是降附我军之日本大名之兵。”
“那些人,真心归顺吗?”
徐昭迟疑了,没答。
上次就出现佐藤家反叛一事,还是他和父亲西林一起回军讨伐的。
天知道这帮投降的倭寇,还有没有心存不轨的。
莫非祖父是担心有人背后捅刀?
不应该啊!
以如今明军的阵势,对明协军作了万分防备,根本不怕他们突然反叛。
徐闻继续道:“我们越王府,从大明本土调兵,仅八万,你以为打下日本之后,这八万人会留在这里吗?”
“他们会想回故乡,回家探亲,回去守墓祭祖,你去问问他们,谁愿在异国他乡待一辈子?”
中国人自古以来有乡土观念。
这十几万大军,只有八万是从大明本土来的,征服日本后,他们大多人会返回本土。
即便留下一些人驻守,也不会多。
但是,日本有多少军队?
徐闻道:“投降我军的倭寇已有十万之众,若我们一鼓作气早早打下京都,对面三十万大军,至少会投降一半!”
“也就是说,我大明征服日本后,至少还有三十万日本军队!”
“这还不包括关东地区的那些没选边战的日本大名。”
“你猜,等我们撤走大部分人马,留驻不过两三万人,这些人会不会造反?”
徐昭眉头紧锁:“……或许会。”
“如此庞大的力量,若是不削弱,降而复叛该如何?”徐闻直指问题核心。
徐昭听到这里,已渐渐沉默。
他终于明白曾祖的意思了。
徐闻冷笑一声:“这些倭寇会想,大明兵少,越王府势孤,今日降,是权宜,明日起兵,便是复国!他们会毫不犹豫的造反!”
上一篇:最强皇子我有最强开挂系统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