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帝师之路,从科举开始 第722节
徐谦可是首辅啊,虽然皇帝不太配合,但毕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王振虽然跋扈,但是对于徐家也还算恭敬。
徐谦的权势,确实比他爹在的时候小一点,可真正论起来,可比上任首辅杨士奇可要大不少。
尤其徐谦现在兼着吏部天官,那更是关键部门,现在居然因为一言不合,就打算辞官,而且还是告老还乡!
他才四十多岁说这话,让殿上一众五六十岁的老前辈怎么办。
准备回后宫的朱祁镇,听到这话,身形一顿,停了下来。
眼中忽然闪现出一丝狂喜。
自己梦寐以求的事情,把徐谦从首辅的位置上整下来,这么轻松就办到了?
王振也是惊诧不已。
这前后两位徐阁老,还真是一路人啊,动不动就辞官,真当朝廷缺了你们两父子,就转不开了吗?
两人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把笑容藏在心里。
朱祁镇转过身,挽留道:“徐阁老这是何必了,朝中还有诸多大事等着你来处理,一块铁牌而已,朕已经说过,无伤大雅,只是方便王伴伴帮朕参谋一下政务罢了。”
徐谦正了正衣襟,肃声道:“臣自洪熙年间,蒙先帝皇恩,擢升至内阁,距今已有二十年,这二十年间,臣为大明,可谓兢兢业业,未尝有一丝懈怠,所做决策,也均出自公心,所求着,仅仅是我大明千秋万代,子民安居乐业。”
“今日陛下所摘铁牌,乃太祖所立铁规,如若废除,是对大明从太祖传承至今,外庭管外庭,内廷负责内廷规则的完全颠覆,臣不愿成为一个坐视规则被践踏而视而不见,不去发生的首辅。”
“如果陛下要坚持摘牌,还请批准臣的辞呈!”
徐谦这番发言声音不大,但振聋发聩。
大殿中异常安静,只剩下徐谦一个人的声音在回荡。
王振自己就曾经是读书人,当然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所以他低着头,根本不敢抬头和徐谦对视。
其他大臣也一个个失言,不敢发声。
于谦还想站出来帮腔,却被徐谦一眼瞪了回去。
徐华没有开口,只是默默地站在一旁。
他知道二弟如果需要自己,肯定会开口的。
徐谦是打从心里的劳累,以自己的出身,当个清贵公子,明天逍遥过日子,不知道多潇洒。
却因为自家老爹从小的教导,还有各类先贤在各类典籍中的记载,是实现那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才坚持至今。
现在朱祁镇的举动,让他觉得自己的坚持没有什么意义。
第877章 硬刚皇帝
事情到这一步,朱祁镇还是打算咬牙坚持一下。
他身为天子,不想就此放手认输。
“徐阁老,朕意已决,不会再反悔,如果您累了,就先回家休养几天吧。”
自从登基开始,徐家就好像自己头顶挥之不去的乌云,朱祁镇总感觉被笼罩着。
明明自己才是皇帝,凭什么会被一家臣子如此对待?
他是打从内心不舒服。
现在既然有摆脱徐家的可能性,朱祁镇毫不犹豫的抓住机会。
“臣,告辞!”
徐谦轻哼一声,一挥衣袖,头也不回地走了,没有一丝留恋。
朱祁镇看了眼还矗立在武将次席的徐华,心中有些埋怨。
为什么这位不跟着一起走,还留在这里干什么?
二弟冲动,当哥哥当然还是要在朝廷显示自己,乃至徐家的存在感。
他站在这里,代表着徐家依旧还在!
首辅当众摔帽子走人,这个朝会也没办法开下去了。
徐谦走后,朱祁镇说不上自己内心什么感觉,什么话都没说,也回了后宫。
“退朝!”
王振匆匆丢下一句,就追朱祁镇去了。
天子走后,整个朝堂才猛然炸开。
大家一边往殿外走,一边和熟悉和不熟悉的同事,迫不及待交流自己的想法。
今天他们看到这一幕,实在是太劲爆了。
大家在徐闻在的时候,经常看到过越王当众训小皇帝。
可是像今天这样,当众甩脸皇帝,直接不干的,还是头一遭。
关键这人还是文臣之首,吏部天官,任职内阁达二十年之久的越王之子,徐阁老。
群臣们心中都有强烈的分享欲,想要和周边的人说些什么。
特别是徐首辅,从宣德年间过来的老臣,不少人心目中,依旧认为他是那个靠着父兄进内阁的大学士。
尽管徐谦已经担任首辅数年,充分展现了自己的能力。
在王振和朱祁镇如此胡闹的情况,朝廷还能正常运转,可以说其中有不少徐谦的功劳。
他居中联络,制定计划,分配任务,协调各部门矛盾,几乎每天都在内阁的办公室连轴转。
整个人都老了不少,才能让大明顺利走下去。
但这些润物细无声的东西,始终不如今天他这一番发言来得直接。
朝会犯颜直谏,不畏皇权,据理力争,坚持自己心中的正义,绝不妥协!
没有达到自己的要求,维护住大明的底线,便挂冠而去,充分展示了一个名臣的风骨。
这让旁观的群臣们都震惊不已,他们自认如果处于徐谦的位置上,可能就得过且过。
毕竟王振已经实质上染指朝政,那张铁牌没想象的重要。
徐阁老这种行为,这就是在维护皇帝都不想遵守的大明规则。
这种坚持和决然中,充满了悲壮的气氛。
“唉,我还以为徐阁老会把这件事情敷衍过去,然后事后找补,没想到他不但是没给陛下留余地,也没给自己留余地,这么强硬。”
“他任首辅这些年,手段都很圆滑啊,很多时候比杨阁老处理事情还让人舒服,怎么到了自己身上,就不圆滑了?”
“那是因为徐学士知道,此时并不能退让,那牌子摘下来容易,如果现在没有阻止,你以后用什么名义挂上去?”
“对啊,就是徐阁老看透了这一点,他作为首辅,没有后退的余地,坐视此事发生很容易,以他徐家的财力和势力,只要不犯什么大错,这个首辅能当到老,会比当初的杨首辅时间还要久。”
“可是后世史家笔中,就是他徐谦,徐阁老,明明可以阻止,却什么都不做,最终造成这一切。”
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着。
能够参加朝会,混到这一步的,已经没有蠢人了。
他们也知道那块铁牌象征着什么,可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和难处。
有些人是因为身负众多期望,容不得他如此任性。
有些人则是想从中捞取好处,没了铁牌,那就等于摆明了说,王振是一条终南捷径!
出于这样那样的理由,他们在面对着王振公然想介入朝政的行为,只能保持沉默。
可不妨碍他们对这时敢于站出来的徐谦致以敬意。
按理说,徐阁老是他们这些人中,最没有理由反对王振的。
大家都知道,王振虽然嚣张,可是徐家作为朝中的顶梁柱,拥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哪怕是当初越王想要弄死王振,对方得势以后,还是拿徐家没有太好的办法。
每次见到徐闻,都要规规矩矩称呼一声越王。
也就是说,徐谦和王振没有利益冲突,完全可以踏踏实实当自己的首辅。
经过宣德朝强化内阁权力后,那就是名副其实的宰相,百官之首,无数人梦寐已久的职位。
对于很多官员来说,能够成为首辅,哪怕是一天,都能够让他们含笑九泉,此生再无遗憾。
徐谦却没有如大家所料逃避,反而是毫不犹豫走出这一步。
大家虽然口头上没有明说,但在内心深处,称赞徐阁老一句硬气!
丢掉官职,骑马回家时,徐谦终于体会到老爹当时辞职的感觉。
原来无官一身轻说的是真的。
想着以后不用去面对那些繁琐的政务,也不要和朱祁镇虚与委蛇,无需再面对王振那个阉人,徐谦就打从心底里开心。
他没走出多远,于谦就驱马赶了上来。
追上后又不开口,只是一味跟在旁边。
上一篇:最强皇子我有最强开挂系统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