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帝师之路,从科举开始

大明:帝师之路,从科举开始 第707节

徐闻一听,心领神会,马上把手上刚刚开封的一包烟递过去。

“陈兄拿着,此物其实并不贵,主要四海商会管控得紧,产地附近还是很好买的,我这次就买了不少。”

双手接过卷烟,陈泽笑得眼睛都快没了。

“哎呀,这怎么好意思了,徐老板你太客气。”

嘴上说着,那包烟已经消失在他袖里乾坤中。

收了礼,双方的关系拉近不少。

陈泽也不卖关子,把自己知道的那点东西,都给徐闻倒了出来。

“徐老板你可能不知道,现在和十多年前的环境可大不一样了,那时候九边是当时的越王一个个看过来,然后再定下的总兵。”

陈泽精神一顿,手指天道:“越王那是谁?天上的文曲星降世啊!眼光何其精准,选出来的将领别的不说,公正廉明,带兵如子这点是没的说。”

他唏嘘道:“我那时候还只是一个伙计,当时虽然赚钱也不容易,可是感觉环境比现在好多了。”

忽然陈泽的神情变得愤恨:“尤其是那个什么王振上台之后,宣府的总兵听说走了他的门路,不知道塞了多少,最终才能上任,你说这人花了大价钱,不得挣回来吗?”

顿了下,陈泽把香烟大大地吸了一口,吐出一片烟雾后。

继续说道:“现在的宣府,都靠着宣德年间的老底子撑着,但我估计也坚持不了多久了,每次过来,一些以前老兵就会少一些。”

“我也问过,有些待不下去,去西北那两个边镇了,还有些干脆卸甲归田,也懒得受这种鸟气。”

说到这,陈泽才突然想起来交浅言深的道理,赶紧解释道。

“徐老板,我刚刚都是胡言乱语,道听途说的,我随便说说,你也就随便听听,别往心里去。”

大明的锦衣卫何其厉害?

更别说王振的侄子入了锦衣卫高官。

陈泽想起此事,不禁有些慌了,担心面前的老头在朝中有门路,自己那番话万一传到锦衣卫耳中......

徐闻也理解他的顾虑,当即承诺:“我老徐做了这么久的生意,全靠一个信义为先,陈老弟放心,我这边就是听过就忘。”

“只是我听老弟的意思,这个宣府问题很多啊,其实我就一个做生意的,这些不太关心,就是怕贸然前往,犯了什么忌讳,还请提点一番。”

陈泽忙摆摆手:“不敢不敢,徐老板客气了,有什么好提点的,大明那里做生意都差不多,该打点的打点,只是这边的军爷胃口大了一点,收得狠了一点。”

仔细打量一番徐老板,感觉对方不像是乱说话的人,这才说多说两句:

“我也是没办法了,从学徒开始,就走的这条商路,小半辈子都耗在这上面,想转其他商路,既不熟悉,也没那么多勇气,所以只能继续做下去,能够养家糊口,给手底下伙计开工资就够了。”

该聊的都谈完,陈泽就美滋滋地拿着香烟,去和其他人嘚瑟去了,就剩下祖孙二人。

徐林现在已经快二十岁,长成了大人模样,跟在徐闻身边,也在有意培养他的办事能力。

现在一般的迎来送往,还有营地布置,货物售卖,基本是这位少东家主事。

比起刚刚踏上云游路程时,徐家这位长孙也成长了不少。

徐林道:“爷爷,看来情况不太妙啊,我记得宣德这位总兵上来还没多久吧,就搞得这么乌烟瘴气,就连底层的小商人都感觉到不正常,也好在现在蒙古人的势力不强,要不然指望这些人来戍边,怕是要出大问题。”

“当然会出大问题,而且是天大的问题。”徐闻感慨道。

见祖父面色凝重,徐林忙问:“爷爷,会出什么大事?”

徐闻看了孙子一眼,没有说话。

他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但现在根本没法和孙子说。

哪怕徐林是他完全信赖自己的长孙。

良久。

徐闻才道:“如果,在数年之后,有一个蒙古部落会迅速壮大,然后在长城内侧一处叫土木堡的地方,把大明的皇帝给俘虏了,你觉得这事大不大?”

“怎么可能?”

徐林听后,张大嘴巴,愣了半晌,根本不敢相信。

这种事情,就好像是一只蝼蚁,把大象给扛起来了。

怎么可能!

在他们这代人眼中,大明天下无敌,外部没有能威胁帝国的力量,能够击败帝国的,只有帝国自己。

区区一个小小的蒙古部落,恐怕集全族力量,拼死攻杀,能打到大明皇帝身边十里之地都费劲!

不说别的,光是神机营那已经扩充一万的全火器部队,他们想用多少人马来填?

而且有长城守卫,蒙古人如何轻易进来?

只有徐闻,在见识过历史的强大惯性,自己竭尽全力都挽回不了朱棣祖孙三代的性命。

王振和瓦剌,也如历史上一般出现。

而且自己还没弄死其中一个祸害,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让徐闻拥有强烈的危机感。

土木堡之变,在历史上本就很离谱。

堪称中国历史上最令人匪夷所思的军事惨剧之一。

正值鼎盛时期的大明王朝,皇帝竟在御驾亲征途中遭遇蒙古瓦剌部突袭俘虏,数十万精锐全军覆没!

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

后世有人猜测,此事是文官集团坑皇帝所为,是朝中大臣为削弱皇权而设的局;

亦有研究指出,实为军事指挥系统严重失能所致。

无论如何,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彻底改写了大明国运。

曾经威震四方的大明王朝,经此一役元气大伤。

七十年积攒的军事力量毁于一旦,朝堂格局彻底洗牌,帝国自此由盛转衰,再难重现永乐盛世之辉煌。

土木堡的烽烟,不仅焚毁了一个时代的自信,更在华夏历史上留下了永远无法愈合的伤痕。

无论如何,徐闻都要阻止土木堡之变发生!

第859章 长城外

有时候,徐闻真想拼着遗臭万年,把朱祁镇这个最大的麻烦换掉算了。

反正现在自己也不是没有那个实力。

没了他,什么王振,什么瓦剌,那都不是事!

虽然那穿越了这么多年,可是从前世带来那种敢于推翻一切的混不吝性格,始终还在徐闻的内心深处埋藏着。

正是因为这种性格,不管是面对一代雄主的洪武,永乐两父子,也丝毫不惧,能和对方谈笑风生,对于皇帝,徐闻真是没多少敬畏感。

更何况历史已经证明,朱祁钰可比自己哥哥当皇帝合格多了,自己也有替补人选。

只是如果真的决定这样做,在没有皇帝没有犯大错的情况废立,那对于整个朝野将会是一场剧变,甚至有可能会引起全国范围的内战。

那时,各路野心家蜂拥而起,大明近百年的积累也会毁于一旦,徐家必定会臭名昭著。

而且为了明哲保身,将不得不放弃大明的一切,移居海外。

如此大的代价,反复思忖后,徐闻还是把内心这种强烈的意愿压了下去。

自己尽全力,看能不能挽天倾,改变历史的进程吧。

至少不会让大明的勋贵就此断档,像历史上那样,进入到文尊武卑的境况,从此武人再无法和朝中文臣相抗衡,从而造成了大明后续一连串的恶果。

所以徐林都能看到的问题,徐闻当然看得很透。

“我们先去看看,具体情况到底糟糕到什么程度后,再来做决定吧,趁现在你二伯还是首辅,于谦师叔是兵部尚书,趁现在问题还不严重,亡羊补牢。”

徐闻说出这话时候,都感觉有些悲哀。

于谦这个一心为公,尽心尽力工作的直性子,都不知道能够在兵部尚书的位置上待多久。

想必这些总兵的任职,他已经想尽办法阻止了,和徐谦应该都沟通过很多次。

但最后还是没有顶住压力,估计最后是朱祁镇介入,皇帝下场,那谁拗得过,最后才能推动这个任命。

修缮完好的官道,出了长城,旧宣府的旧址后还在延伸。

而且蒙古装扮的牧民渐渐多了起来。

一些货物携带并不多的小商人,这个时候为了节省时间,就干脆就地交易。

他们换了牧民的羊毛,羊皮,还有各种牲畜后,直接返回关内。

像徐闻这种大行商的货物,路上的这些牧民吃不下,只有宣府那些大商号才有可能。

徐家商队出了关还没多久,就有名骑着高头大马,表情倨傲的年轻人拦住了他们的去路。

这种时候都是徐林出面,他也驱马上前询问道:“这位兄台,不知道拦住我们徐氏商会的车队所为何事。”

为了不引人注意,徐林胯下的马匹,外观并不神骏。

实则为商会研究所的最新成果,将西域的汗血宝马,和蒙古马杂交后,得到的新型战马。

这种马能力均衡,关键是耐力很好,性格温顺,适合驾乘。

同时因为有汗血宝马的基因,短距冲刺也不差。

首节 上一节 707/8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最强皇子我有最强开挂系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