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帝师之路,从科举开始 第675节
此时小皇帝连话都不敢多说了。
徐闻既然出头处理这件事情,就不想留下首尾。
他对张太后拱拱手道:“陛下乃天下共主,现在却为一名宦官幸进,而求与太后,且王振此人并无寸功,且无历练,何德何能能当此重任?”
“掌印太监乃内官之首,需慎重选择,老臣认为,王振即为宦官,却蛊惑主君求此高位,此乃祸人家国,臣请诛杀此僚!”
朱祁镇瞪大了双眼。
他万万没想到,徐闻下手这么狠,竟直接要斩杀王振!
他又不敢开口,只能挪到张太后身边,牵住了祖母的手。
感受到孙子的手在微微发抖,张太后虽然知道徐闻这是一心为国,毕竟越王也算皇亲国戚。
但这么多年来,从来没有插手过宫中事宜,此次破例,肯定是有原因的。
但张太后的心中还是有些微怒。
宣德帝留下的旨意,徐闻主外,自己主内。
现在越王是在干涉自己的领域,而且孙子虽然年幼,但毕竟也是天子。
身为臣子如此对待君上,是不是有些僭越了?
“越王此举是不是有些过于严苛,那王振哀家也见过,很本分一个人,伺候皇帝也很用心,任掌印太监或许差些火候,但罪不至死吧!”
听完这番话,徐闻知道自己还是心急了。
已过天命之年的人,自认已经心如止水,却没曾想遇到王振,还是破防了。
想起原本历史线上,被这个灾星害死的数十万精锐明军,徐闻的火气就忍不住往上冒。
即使当了首辅这么多年,还是没忍住,就一心想把这人弄死。
一旁的司礼监掌印太监金英更诧异。
他请越王过来说话,只是出于一个老人,不想看旧有的规矩被随意破坏。
他们内臣升职,和外臣也是一样,一步步升上来的,没有各个位置积累的经验,哪怕是站在掌印太监这个位置上,终归也是做不好事的。
万万没想到,越王殿下一出手居然这么狠,直接要把王振处死!
金英在心中叹气,看来这次无论如何都要去帮先皇守陵了。
有祖母开口,朱祁镇才敢跟着,声音中带着哽咽地说道:“是孙儿冒昧了,不该让王伴伴当那个什么掌印太监,朕不想他死啊!”
看到皇帝都被吓成这样,张太后心中的不满,已经慢慢变成了怒火。
她虽然不出宫门,但从内侍和宫女,还有各种传闻中,也知道现在徐家已经权倾朝野。
种种故事上,史书上面所记载的各种权臣,都在她脑中涌现。
张太后不禁怀疑,徐闻是不是在借机打击皇帝的威信,来达到一些不可告人的目的?
考虑到哪怕是紫禁城的这些侍卫,都是出自锦衣卫,也有徐闻提拔起来的人。
张太后压住了心里的火气,沉声道:“越王,皇帝已经开口了,你待如何?”
近乎质问的语气,让徐闻明白,自己终究还是让张太后应激了。
如果还要坚持处死王振,也不是不行。
只要他现在一声令下,这些大内侍卫多半还是会听他这辅国大臣的,把王振拖到自己面前,活活打死。
但这也代表着越王府彻底和皇权对立。
现在看起来还和谐的朝局,将会出现未知的变动。
朱瞻基留下的大好局面,也会毁于一旦。
第818章 权臣之相
徐闻今天站在这里,代表的不仅仅是他自己。
而是背后的大明庞大的官员还有其他利益团体,对于一个十岁儿童肆意玩弄皇权的限制。
在大家眼中,没有人认为现在的朱祁镇有亲政的能力。
哪怕是皇宫之内的政治,那也是亲政的一方面。
所以徐闻出头,不仅仅是为了处置王振。
还有一层意思,小皇帝不要乱伸手!
所以今天的争论,哪怕是有所让步,那么矛盾的起因也不能全身而退!
“陛下乃天下至尊,如有要求,臣当尽量满足。”
徐闻语气沉稳,老而弥坚:“但太祖有令,内官不得干政,这句话是写在石碑上的,陛下尚未亲政,却为人求官,此必王振所蛊惑,此人不惩治,不足以服人心,臣请责罚此人,并将其贬离陛下身边。”
徐闻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同时还把金英拉了过来。
“金掌印既为内相,此事由你来定夺,王振所犯何罪,该如何处罚?”
倒不是徐闻不想担这个责任,而是以他的身份,不让王振扶摇直上,已经是极限。
再往前走,就是逾矩,最终宫内的事情,还是他们内侍自己来决定。
金英也没了退路,既然已经得罪了王振,那就不要想太多。
反正自己已经想好去守陵,也算是得善终了。
他咬咬牙道:“依太祖之令,内官不得干政,王振今日虽未插手外廷事务,但蒙蔽陛下,以为自己进身之阶,该罚三十廷杖,发配浣衣局。”
小皇帝朱祁镇还想帮王振说好话,可是对上徐闻冰冷的眼神,把所有话都憋回了肚子里面。
张太后也明白,此事徐闻已经让步。
作为大权独揽的首辅,他如果硬要处死王振,自己也只能顺他意。
现在算是给自己面子,还有顾忌皇家的脸面。
而自己也算不负朱祁镇所托,把王振的命保住,终归是一个大家都满意的结局。
于是张太后点点头,不再开口。
“如果大家都没有意见,就依此执行。”
徐闻做了最后决定。
接下来的事情,就不用他操心了。
张太后默许,小皇帝不开口,金英自己就能把王振拿下。
此时这位祸害还在自己房间里面美滋滋等着朱祁镇的消息。
王振好不容易哄好了小皇帝,然后稍微透露了一下。
自己如果能够当上司礼监掌印太监,就能在朱祁镇找到更多好玩的东西,也能时刻陪伴在他的身边了。
王振在朱祁镇成长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就是类似于徐华,徐谦或者是徐闻之朱瞻基,陪伴了他的整个童年,已经快变成朱祁镇身边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研究过徐闻的发家之路后,王振自认也可以复刻一番。
他们徐家也不就是圣眷正隆,所以才会有今天的地位。
自己只要服侍好小皇帝,以后照样有荣华富贵,未必不能弄个异姓王当当。
王振做着春秋美梦了,如狼似虎的宫内侍卫冲了进来,把他按倒在地,麻利把他绑了起来。
王振反应过来后,高声大呼:“你们这是干什么?咱家是陛下身边大伴,你们是奉了谁的命令敢动咱家?”
见这些侍卫没有反应,只是沉默地拎着自己走,王振突然就慌了,呼喊变成了求救。
“我要见陛下,陛下救救我啊!”
侍卫把他掷于太后寝殿之前。
王振看到朱祁镇,面上一喜,还想说些什么,就被早就侯在一旁的执棍侍卫塞了一嘴铁核桃,说不出话来了。
已只能趴在那儿呜呜呜地低吼。
知道将会发生什么,朱祁镇已经不忍心去看,把头扭了过去,躲在自己祖母身后。
徐闻很清楚这两位是什么德行。
特别是王振,他为明朝以后的宦官政治开了一个坏头。
之后不少人想走捷径,都会学习他走的路,这也是明朝中后期很多问题的根源。
不把他摁住,以后还不知道他和朱祁镇还会整出什么花活。
“打!”
金英一声令下,力士们开打。
张太后开口留张振一条命,金英也没给下死手的暗号。
但哪怕是按正规流程打,三十记廷仗也没那么容易熬。
每一棍下去,张振都像被上岸的鱼一样,全身抽动一下,口鼻中发出呜呜嘤嘤的哀号声。
随着棍数的增多,声音越来越小,最后没了声音。
上一篇:最强皇子我有最强开挂系统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