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帝师之路,从科举开始

大明:帝师之路,从科举开始 第669节

其中就包括了几位王子,他们的共同点,就是参加过到大明的使团,见识了大明的繁华以及大明海军的强盛后,都想成为大明人。

国王坚决不同意,真腊传国六百余年,不能在自己手中亡国。

并且明朝洪武大帝钦点的不征之国中,就有真腊。

他认为那些被灭亡的国家,都是因为自己做错了什么,或者是不够尊重大明,所以招来了灾祸。

自己按时朝贡,对大明开放口岸,积极与明使交好,大明乃礼仪之邦,不会对真腊怎么样的。

对于国内这些投降派,国王予以坚决打击,软禁那几位主张合并进大明的王子。

这下就捅了马蜂窝。

国内的亲明派,都以这几位王子马首是瞻。

这几位因为身份,在大明是各位贵人的座上宾,见识了不少大明风华,是他们这些亲明派了解大明的一个窗口。

现在首领被抓,这些人联合起来,买通了王宫的一些侍卫,成功营救王子。

王子们一旦自由,便高举反旗,联合军中的少壮派,和国王所代表的保守派开战,整个真腊分裂成两块。

亲明派在起兵的第一时间,就和大明海军取得了联系。

他们中不少人常年和大明做生意,和海军的关系也非同一般。

所以收到求助,在朝廷的旨意没有到达之前,他们首先会保证亲明派站在各个港口城市的安全。

没了后顾之忧,亲明派的攻击更加猛烈,一时间竟逼近都城吴哥。

朝中在得到消息后,大喜过望,整个中南半岛只剩这一个版图没有征服。

但是真腊一直循规蹈矩,从未有逾矩之处,对待大明也是毕恭毕敬,让大明对它有些无处下嘴的感觉。

今天终于等到了这个机会,朝中众臣们知道详情后,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越王。

徐闻一直力主善待各个藩属国的使团,并且这些使团的路线,还有他们参观的地点,以及和什么人见面,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

主打一个让这些人看到大明最好的一面,同时赠送给他们也是华丽的丝绸,光洁的瓷器,洁白的宣纸,还有精美的各种武器。

朝中大臣本来还有人腹诽,为什么要对这些朝贡的使臣团这么好?

特别是有些方面还超过官员,现在看来,都纷纷称赞越王卓有远见,一早就开始布局了。

真腊之战,因为有内应,大明都没有派出陆军,只是令郑和从占城南下,以大明海军总司令之职,指挥陆战队登陆,配合亲明派,直指都城。

当明军到达吴哥城下时,真腊王自知大势已去,不再抵抗,无奈投降。

同时让位被亲明派的王子。

既然是他们选择的路,那自己不再干涉,至少自己不用承担亡国之君这个名头。

王子继位后,立刻登上大明战舰,携带国书,到达北京,向朱瞻基献上真腊地图,同意并入大明。

朱瞻基很满意真腊这种识相的行为,破例封末代真腊国王为真腊公,允许世袭罔替。

至此,整个中南半岛都被大明纳入怀中。

广袤的南中国海,除了是大明的内海,更是大明的澡盆子,四周全是大明的国土或者是居民点。

民间的贸易往来,移民都极为旺盛。

浙江,福建,广西的失地农民,都纷纷下南洋讨生活。

这也极大地缓解了这三个地方的各种矛盾,这些侨民带来的各种资源,反而还带动了当地的发展。

所以大明在十年之间,经历了一系列的战争之后,国库反而是越来越富裕。

因为贸易的反哺,民间的生活也越来越好。

为纪念宣德南征,开疆拓土的功绩,宣德帝朱瞻基颁《南征纪功碑》,设都护府于升龙!

第811章 宣德盛世

自帖木儿之战至真腊全境被占领止。

如果还把平定朱高煦之乱算上,整整十年间,宣德朝一直都在打仗。

换作历史上其他的朝代,这种行为一定会被说成穷兵黩武。

身为皇帝的朱瞻基,不是昏君,也是好大喜功。

可是在宣德朝,出奇地没有其他声音。

不管是官场,还是平民百姓,都对朱瞻基歌功颂德。

要不是身为首辅的徐闻压着,其他地方已经开始动脑筋,进献祥瑞了。

这种行为在马六甲献上一头亚洲犀,想伪称麒麟时,就被徐闻直接戳穿。

都什么年代了,大明海军的足迹已经遍及整个世界。

新大陆自不必说,就连欧罗巴的诸国,葡萄牙,西班牙,法兰西,英吉利,大西洋这一圈国家,都已经造访。

太平洋航路,也在四海商会研究所以及大明海军的不懈努力下,通过改善和发展航海技术,打通了经夏威夷,然后至新大陆的航线,只是目前还没有完善罢了。

在这种情况下,什么长颈鹿,犀牛这些其他野兽,想来冒充神兽的行为,都已经行不通了。

徐闻还上书,请朱瞻基在翰林院及太学院都设立博物科,专门给天下万物分门别类,记录在案。

这种能够流芳万世的好事,宣德帝当然一口答应。

还慷慨的从自己富得流油的内库中拨钱出来,给博物科经费。

造成这样的原因,就是在徐闻这个首辅的坐镇下,朝中政治清明。

虽然也有派系斗争,但是都处于一个良性竞争中。

所为之事,皆是忧国忧民,甚少有因公废私之事。

首辅以身作则,内阁中其他大学士,也是公忠体国,尽心尽力为大明谋划。

现在大明文臣有于谦,徐谦这两位年轻一辈的翘楚,还有三杨这样的中流砥柱。

上面徐闻,蹇义,夏元吉老一辈的这些人,也都老当益壮。

大明朝廷可谓老中青济济一堂。

朝廷想推行什么政策,办什么事情,很顺利就能推行下去。

武将方面,张辅,柳升这些老将还在发挥余热。

徐华,盛铭这些年轻一代的也成长起来。

同时大明陆海军军校,以及五军都督府的参谋司,还在源源不断地提供初中级军官。

并且因为有徐闻在,文武之间精诚合作,极少发生摩擦,助力大明更快地发展。

人才再多,国家要发展,还是需要各种资源的,大明不断地扩张很好地解决了这点。

新疆,河中的牛羊肉,骏马,还有各种干果,羊毛制品,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原。

不但丰富了大明百姓的生活,让哪怕是普通人,偶尔也能吃上肉,尝尝鲜。

而大明的铁器,瓷器,棉织品,茶叶,各种工业制品,又通过新疆河中的陆上丝绸之路,行销到世界各地。

现在整个陆上丝绸之路,一小半都在大明的控制之中。

其他国家,不管是奥斯曼还是黑羊王朝,都对大明保持畏惧,毕恭毕敬。

毕竟大明可是一战就能灭掉压在他们头上帖木儿帝国,如此强大,万不可招惹,唯恐被大明当成目标干掉。

所以大明的商人在丝绸之路上,基本没有什么安全问题。

如此安全,也催生出海量的商队,来回于这条财富之路。

在给其他国家输送大明工业品的同时,还带来了巨量的财富。

除了西域外,缅甸的珠宝,暹罗的水果,占城的大米,交趾等地的各式特产,同样通过海路,在大明汇集,再带走大明的瓷器,丝绸。

繁盛的贸易,光是关税一项,大明就赚得盆满钵满。

户部尚书夏原吉常年笑嘴常开,要什么都支持。

大明有钱有人,政治清明。

朱瞻基虽然能力有限,但他的好处就是肯放权,听劝。

有什么不懂,自己拿不定主意的,就去找徐闻。

君臣之间,从无隔阂和矛盾,彼此之间紧密合作,将永乐大帝留下的底子发扬光大,开创了大明建国以来最好的时代。

宣德十年,最新绘制的大明疆域图,整个东亚,东南亚,乃至中亚,都已经被大明囊括其中。

不同于汉唐时期的都护府的粗放模式,大明派遣官员,设置州县,推广教育和文化,对这些地方进行实质性的治理和规划。

这些都是徐闻以超脱这个时代的理念下力主推行,目前已经初见成效。

征讨真腊之战中,虽然只是出动了大明海军,但是相邻的占城,暹罗这些帝国新附地区,当地征召的官兵都积极请战,愿意为大明开疆拓土。

朱瞻基敬天祭祖之时,礼部尚书作文,骄傲的宣称。

大明现在西至大食,东至大洋,北抵冰原,南下半岛,如此庞大的国土,乃华夏数千年历史来,从未有过的庞大的帝国,远超前代异族皇朝!

宣德帝也可以告慰太祖,以及各位汉家先贤。

首节 上一节 669/8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最强皇子我有最强开挂系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