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帝师之路,从科举开始

大明:帝师之路,从科举开始 第637节

两个人弄得像生离死别,让徐明都不知道怎么应对了,只能尽力安慰。

刚刚牙牙学语的孩子,也在伸手,想让父亲抱抱,虽然徐明已经样子大变,初一见面,孩子还哭了起来,可没多久,听到父亲熟悉的声音,很快就又熟稔起来,他爱怜地把孩子抱起来,在柔柔的脸蛋上狠狠亲了一下。

徐明内心最亏欠的,就是孩子了,为了自己的梦想,注定会让孩子的父爱有所缺失,可现在自己比那些学校的学员已经大了不少,如果还不抓紧时间,难道要等年过三旬,身体都不在最佳状态时,才去出海吗。

世间难得双全法啊。

哄好老妈和老婆,小王爷也结束了自己为期三个月的短训,本来原定这三个月都是理论学习。

但是由于他表现优异,不单是用两个月超额完成别人要一年才能学完的理论,还在接下来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面,和其他二年级学员一起,接受了全套的上船训练。

为了庆祝这位特殊学员的结业,学校专门举行了一个小型典礼,校长和相关教官,以及同班学员都参加了这个典礼。

仪式主要就是给徐明授予学校的结业勋章,证明他也是大明海军军官学校光荣的一员。

当然这也有校长的小心思在里面,徐闻一手建立起这个学校,同时也是为大明海军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天他的儿子,能够从这个学校结业,这何尝不是一种轮回。

并且越王知晓后,说不定一高兴,还会继续给海军学校加大投入,虽然校长很满意现在的规模,可是能够多点资金,让学校更大一点,拥有更多的训练舰,谁又会拒绝了。

当校长把以徐闻亲手设计的校徽为基础,构建出来的结业章,带在徐明胸前时,小礼堂里面响起了一片掌声和喝彩声。

这些是学员们自发的鼓掌,和发自内心的喝彩,没人质疑徐明有拿到这枚勋章的资格,小王爷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如果让他也跟着一起完成三年的培训,那一定会是学员中最出色的那位,按照惯例,拿走代表学院第一名的皇家赐刀。

但转念一想,或许人家家里早就有一堆皇家御赐的兵器了,谁叫他姓徐了。

这种真正的人生赢家,确实让人有些恨得牙痒痒。

也正是因为他出生在这样的家庭,还愿意拉下脸来,和别人一起,踏踏实实地学习知识,上舰实习,才会赢得这些学员的尊重和佩服。

他们也很高兴,能够与小王爷一同学习。

第767章 飞燕号

飞燕号有着和这个时代所有船只完全不一样修长体型。

长风号高达四比一的船宽比,已经在这个普遍三比一,甚至二比一的时代显得很异类。

那飞燕号五比一的船宽比,就带来更强的视觉冲击。

徐明第一次看到它的时候,直观感受就是一条跃跃欲动的旗鱼,给人以极强的速度感,好像下一秒就会狂飙起来。

哪怕是郑和亲眼见证了帝国海上力量突飞猛进的发展,当他看到飞燕号的设计图纸时候,还是有些恍若隔世。

而且想自己是不是老了,竟然会觉得这艘船设计极端了一点。

毕竟二十多年前,他刚第一次下西洋时使用的宝船,船宽比还不到三,显得宽阔平稳。

带来的缺点就是航速差,自持力也不高,只能沿着海岸线推进。

这才过了多久,船就进化成这样子了?

如果是长风号需要考虑到战舰需求,在设计上还有些妥协,飞燕号就是航海研究所疯狂想法的大集合实验舰。

它几乎和那四艘战舰同时建造,但因为建造难度的问题,下水时间晚了快两个月,正好被徐明赶上。

这艘船比长风号还小了一圈,长度还不到二十丈。

但是因为材料和制造工艺问题,造价堪比一艘武备齐全的长风号。

要知道光是长风号上装配的重炮价格,就足以买下内地的一个普通县城。

这么昂贵的船只,最后官司打到徐闻那里,那令人目眩的预估造价,让见多识广的大明越王都有些心颤。

为了保证它的结构强度,所有材料都是最顶级的,说是钱堆出来的也不为过。

但是看到它能实现的性能,还有对将来帝国海军的意义,徐闻还是咬牙,批准了预算。

对于大明能够在短短二十年的时间里面,发展出外观和纵帆船类似,这种哪怕是大航海时代后期,都是速度顶级的选手,他只能感叹。

研究所里面,还是有一些天才和疯子存在的。

自己从二十多年都开始推行的一些政策,今天终于到开花结果的时候,徐闻内心甚慰,也不枉费自己穿越一场。

飞燕号的名字,也是徐闻所起。

最早报上来的方案名是超高速实验舰,这种十分理科化的名字,徐闻恍惚了一下,以为自己又穿越回了现代。

徐明即将登上的,也是这艘船。

他将作为船上的实习二副,全程实践学习,跟随完成一系列的试验。

而海军军官学校的学员,在第三学年,也基本都是在船上实习,把前两年所学的东西,和实际真正结合起来。

本来按照四海商会的安排,小王爷应该是先在相对安全的货轮上适应环境。

然后逐步向战舰过渡,最终拥有自己的战舰,开始属于他的海上冒险。

可当徐明第一眼看到飞燕号,就挪不动脚了。

特别是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这艘船的数据后,就坚决要跟这艘船。

没有哪个向往大海的男人,能够拒绝一艘能够狂飙到将近二十节的舰船。

飞燕号就是这么一艘船,它已经进行了两次海试,比长风号的极速还快了将近五节。

这已经差不多是风帆时代的极速,还想再快,那估计得上点科技。

四海商会其实并不想徐明上这艘实验舰。

虽然制造材料都是顶级的,但因为是初制,两次海试中都出现了各种问题,还需要对船帆进行各种调整。

这个实验过程也充满了危险性,而他又是徐闻嫡子,谁批准他上舰,都要考虑能不能承担相应后果。

后来还是徐闻一锤定音,上就上呗。

不经历点风云,怎么成为真正的男子汉。

而且如果有徐明在船上,他们制定相关试验目标的时候,也会考虑些冗余,不会那么极限。

徐明上船后的第一次航行,就是前往唐赛儿所在的新青州运送补给。

前面两次海试,飞燕号都是轻载,这次就是测试运送货物的情况下,会对速度还有船体有怎样的影响。

至于补给,那都是顺带的,也算是唐达的一点私心,让两姐弟见个面。

飞燕号的船长,资格就比盛铭老很多,这种几乎全身都是新技术的舰船,四海商会做了做稳妥的选择。

船长叫丁尤,今年已经五十出头,三宝太监第一次下西洋的时候,他就跟着了,是其中马船的大副。

这么多年浸淫下来,整个大明海军内部,比他资历老的已经没多少。

在海上厮混这么久,丁尤身体也一身的病,本来已经在家养老,被商会好说歹说,总算是请出山。

当然也有很大部分可能,就是飞燕号的速度打动了他,这么快的船。

他别说见过,以前想都没想过,现在居然能自己指挥,所以装模作样矜持一下,就直接接下了船长职位。

船上其他岗位,也都是用得老手,而且身家清白,忠诚上绝对信得过。

这艘船上每一样东西,拿出去都是跨时代的,这也是徐闻放心让儿子上船的原因。

这样都不用配暗卫了,因为不少船员就是暗卫转职的。

丁尤顶着船头风,脚下盖着一张薄毛毯,手里端着一杯热茶,背靠太师椅,优哉游哉地坐在甲板上。

如果把他单独摘出来,放到乡下的大宅中,就是一个活脱脱的悠闲乡绅形象。

但现在是在帝国最先进的飞燕号上,他的这种淡然,表现就是对脚下这艘船,还有船上水手的绝对自信。

而徐明正站在他的身后,根据老船长的口述,飞快地做着笔记,这都是丁尤几十年累积起来的经验之谈,学校里面那些教材的编纂,眼前这位老船长就有份参与。

只是教材上面的知识,因为要有普适性,还要考虑到学员们的接受程度,在很多方向都有所妥协,远不如丁尤亲口说的来得更直接,更何况徐明有什么不懂的,都可以现场提问。

等于眼前有个教员的祖师爷在徐明做私人辅导,这个学习速度,那就慢不了。

徐明也知道抓紧机会,这才两天,一个笔记本都快记满了。

第768章 惊不惊喜?

丁尤也很乐意教给小王爷一些东西,他可是和徐闻见过面的。

教徐明的过程中,没少提及那个下午,他兴奋地站在战舰上,接受当时还是越国公的徐闻检阅。

海疆那也算边疆吗,也没谁规定巡边就是老九边这些东西。

帝国海军将徐闻视为自己的灵魂人物,也正是因为他在兵部尚书的位置上,为海军的人才规划,发展路线,以及长远目标,都进行了合理的规划,同时还拉来了四海商会这个大金主,让海军这个吞金兽不会因为钱而担心。

大明海军目前在积极收集沿途所遇到国家的海军信息,然后进行情报汇总,根据现在帝国海军名义上的最高统帅,郑和的推断,他们现在的技术,已经领先世界至少几十年,而且还在不断地高速发展中。

经历过这种大踏步发展的丁尤,对徐闻用顶礼膜拜来形容,都不过分。

现在自己居然有机会教导对方的儿子,丁尤其是恨不得把自己压箱底的东西都掏出来。

有些在编纂教材时,都没提过的东西,现在都教给了徐闻。

目前已近深秋,西南季风已经完全消失,普通的中式硬帆船,哪怕是商会的远洋丁型,如果想要下南洋,现在也只能沿着海岸线一点点地往前挪,速度大大减慢。

也只有飞燕号这种使用软纵帆的船,还能大摇大摆的跨洋航行。

虽然速度远不如顺风,但是对比其他船只的乌龟爬,已经好了很多,这也是商会让它运送补给的原因。

首节 上一节 637/8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最强皇子我有最强开挂系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