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帝师之路,从科举开始

大明:帝师之路,从科举开始 第623节

说叛变就叛变?

另外一些则是和汉王交好之流。

朱高煦好歹也曾是朱棣的爱子加爱将,当初也能和朱高炽掰掰手腕的存在,有人想投靠也不奇怪。

当他就藩之后,手头又不缺钱,被朱高煦糖衣炮弹攻陷的官员不在少数。

现在骤然听闻朱高煦造反,他们的腿都软了。

但还要强撑住,不能让人看出来,保持和周围的人一致,开始痛骂朱高煦。

朱瞻基高居龙椅之上,下面的众生相尽收眼底。

看着这些人的表现,是忠是奸,他心中已经有了初步的印象。

“此次朱高煦狂悖忤逆,犯上作乱,朕意已决,将御驾亲征!”

不得其他勋贵抢任务,朱瞻基就主动把事揽了下来。

在上朝之前,他已经和内阁众人,还有以徐闻为首的勋贵集团商量过。

大家一致认为,此时朱高煦就是跳梁小丑,但实力虽弱,依旧有破坏力。

为了不让他有时间发展壮大,给山东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必须从严从快处理这件事情。

皇帝提出由自己御驾亲征,众臣也明白,此次平叛不同于其他情况。

朱瞻基是把责任揽在自己身上,要是此次讨伐,把朱高煦逼死。

换作是臣子,那史书上至少得记上一笔,名声上不好听。

但朱瞻基无所谓,他乃天子,天生就站在道义的制高点。

在朱瞻基面前,汉王哪怕是身死,也是咎由自取!

“臣愿为陛下马前驱。”

越王徐闻第一个站出来支持。

这也代表着勋贵集团,还有文官集团,都坚定地站在朱瞻基这边。

“臣愿往。”

“臣亦愿往。”

众臣纷纷表态,整个朝堂在这一刻空前统一。

大敌当前,谁要是稍微慢了点,事后可能就要被御史们抓住小辫子弹劾了。

军心可用啊!

朱瞻基在先前的碰头会上,已经取得徐闻和内阁地支持了。

但此刻全员支持的感觉,还是不一样的,他接连下达旨意。

“越王徐闻随驾,为中军主帅,英国公张辅帅五军营,徐华率神机营,随朕出战!”

“其他军中参赞相关事宜,由华盖殿大学士杨士奇统领,并一同出征,此次出战,必荡平敌寇,将朱高煦擒于马下!”

在徐闻的带领下,群臣纷纷高呼:“荡平敌寇,擒于马下。”

大大满足了朱瞻基初为君王的成就感。

随后他还训斥道:“朕知道,这朝中不少人曾与朱高煦交好,与他暗通款曲,但朕决定既往不咎,从今日起,你等需与逆贼划清界限,如再有逆贼来往者,杀无赦!”

那些被点中的官员,两股颤颤,忙下跪以示忠诚。

朱瞻基这也算是给他们机会了。

第749章 天命在朕

一些大臣与汉王往来的那些行为,哪瞒得过暗卫?

相关证据已经交到皇帝手上,不过现在需要一致对外,还没到清算的时候。

如果还有人执迷不悟,那就怪不得暗卫下手太狠。

这些是给官员们的优待,下面的小喽啰就没这么好的运气了。

朱瞻基一声令下,京师内缇骑四出,那些朱高煦埋下的联络点被一个个连根拔起。

暗卫对于上次宫内消息能传播出去,很生气。

特别是徐闻还把王力和周昆狠狠训了一顿,指责他们两个怎么办事的,就连个紫禁城都看不出。

二人知耻而后勇,在暗卫的全力侦查下,汉王深埋的暗线都被挖了出来。

包括上次那个通风报信的小旗也没有躲过,一雪前耻。

如此大的动作,四九城内并没有风声鹤唳的感觉。

主要归功于暗卫前期准备工作到位,情报收集完善,都是针对性抓捕,很少会牵连无辜。

而军中三大营在永乐大帝手中完成建制,后又经徐闻在兵部尚书任上的整编,现在已经明朝最为精锐的机动力量。

从平息唐赛儿白莲教起义就能看得出,五千京营,两天内开拔,千里奔袭,甚至能摸到唐赛儿的眼皮底下。

这次也是如此,等布政司和都司衙门在两天之后。

将军情通报上来时,京营也已经做好了出击准备。

兵马齐备,后勤粮草由内阁杨士奇为首统筹,更是没有任何问题。

四海商会已经在尝试海路运输,取得阶段成功,京中并不缺粮。

四方情报勘合,朱高煦造反无误。

朱瞻基按既定计划,朝廷大军开拔。

誓师大会上,内阁并翰林院笔杆子们一起捉笔,针对朱高煦的那份檄文,发布了朝廷的讨贼檄文。

朕承太祖、太宗之遗烈,荷天地祖宗之洪恩,嗣登大宝,夙夜兢惕,惟以安社稷、保黎元为念。

然有汉庶人朱高煦者,性本凶顽,形同枭獍。昔在靖难之役,太宗皇帝念手足之情,宽其悖逆;

仁宗皇帝怀骨肉之谊,赐爵封疆。然此獠不思悔过,反恃功骄横,阴蓄异志,僭越礼法,肆虐山东,荼毒生灵,实乃人神之所共愤!

其罪昭昭,擢发难数:

一曰背弃天伦,窥窃神器。私蓄甲兵,暗结党羽,图谋篡逆,妄动干戈,裂我山河。

二曰暴虐无道,虐民如草。苛敛赋税,强征丁壮,致使齐鲁之地哀鸿遍野,百姓流离。

三曰悖逆纲常,藐视朝廷。僭用舆服,私设官署,妄称仪制,僭越之迹,罄竹难书。

四曰欺君罔上,屡叛屡逆。先帝屡加宽宥,赐以自新,然其狼子野心,终不可化!

朕虽欲全亲亲之义,奈天命不可违,民心不可负!

今亲率六师,奉天伐罪,拯生灵于水火,正纲常于既倒。

凡我臣民,当明顺逆,辨忠奸。其有擒献逆首者,封万户侯;倒戈归顺者,既往不咎;负隅顽抗者,尽诛九族!

皇天后土,实鉴此心;山河日月,共证此檄!

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这一次朱瞻基对朱高煦可谓一点情面都没有留。

以前朱棣和朱高炽在世时,还会帮着遮掩一下。

朱瞻基最初也是想着毕竟天家血脉,不必将事情做绝。

可朱高煦主动跳出来,把这最后的温情都撕毁,那就承担帝王的怒火吧!

山东,汉王府。

朱高煦完全没有几天前登基时的那种意气风发。

现在,迎接他的只有一个坏消息接着一个坏消息。

朝廷大军讨伐,这是外部因素,朱高煦早有预料。

但内部的反抗,让朱高煦十分暴躁。

乐安州的官吏,已经被他用钱财喂熟了,但仍有人不从。

那通判王泉,不过举人出身,上任一年以来,便多次拒收汉王府的财物。

不久前,汉王府纵奴行凶,王泉这厮竟顶住知州的压力,把汉王府的人捉拿归案,亲自下手惩治。

乐安州其他看不惯汉王朱高煦所作所为者,也都凝聚在王泉周围。

所以朱高煦称帝后,第一个要捉拿的就是王泉!

王泉爱民如子,官声极好,汉王府刚有动静时候,就已经有人悄悄报于他。

王泉早有准备,已会同其他不满人士,溜之大吉。

布政司和都司两个衙门主要的情报,就是王泉提供的。

一个小小的七品通判,做出的事让朱高煦格外的恶心!

不但没能拿下此獠,反而对汉王府的招揽计划,造成了不小影响。

首节 上一节 623/8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最强皇子我有最强开挂系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