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帝师之路,从科举开始 第619节
如果皇帝想要耍赖,能够做到什么程度?
朱瞻基展现了一次。
他起身走下丹陛,看向徐闻:“太师不满意封王,可是嫌越王太小?那朕现在可封太师为九千岁!”
殿中群臣大惊。
新皇怎么这话都说出来了?
最哭笑不得当属徐闻。
这都什么和什么啊!
九千岁可不兴封啊!
徐闻想到了后世的大太监魏忠贤。
还有太平天国的东王杨秀清。
都没有好下场。
“臣惶恐!更不敢受九千岁!”
这次徐闻是真拒绝。
“取亲王衮袍!”
朱瞻基早有准备,让内侍太监呈上亲王冠冕。
于是众人就看到了神奇的一幕,年轻的皇帝,亲自将亲王衮袍披在徐闻身上。
同时还将他头上的冠冕一并换掉。
“......”
徐闻避无可避,只能站在那任凭施为。
皇帝都亲自操作了,他要是躲了,让朱瞻基如何自处?
岂不是打脸新皇?
不过,这亲王衮袍,还真漂亮!
上面绣着四团五爪龙,前后各一团正龙,两肩是行龙,煞是看好!
没错,明朝的亲王服饰,正是五爪龙!
而非四爪蟒袍。
四爪蟒袍是清朝亲王的服饰。
在大明,这玩意是赐给勋贵功臣和皇帝身边太监的。
在重要场合,品级高的大臣也能穿四爪蟒袍。
大明的皇室成员,皇帝太子、亲王、乃至郡王服饰,都绣着五爪龙。
只不过,皇帝的衮服绣着十二章纹和九龙,肩膀绣着日、月纹。
太子和亲王配饰九章纹,郡王配饰五章纹,禁用黄色和日月纹。
(有史料和明朝亲王墓出为证,鲁荒王墓和益宣王墓,一个亲王,一个郡王,都出土了五爪龙纹袍服)
“陛下折煞臣了,臣愿为大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无可奈何之下,徐闻只能谢恩,受封越王。
群臣们这才反应过来,大明这是多了一个异姓王了?
而且是亲王!
即便是开国六王,也是死后追封,而且是郡王。
徐闻居然一下子受封亲王!
还是活着的亲王!
大明封王制度,单字为亲王,俩字为郡王。
徐闻受封越王,显然是亲王!
“恭喜越王,贺喜越王!”
杨士奇带头喊道。
新晋的亲王啊,大明朝第一个活着的异姓王,大家也跟着一起喊了起来。
徐闻则是百感交集,此刻站在人臣顶点,推辞归推辞。
要说一点骄傲自得的心态都没有,那也不可能。
回顾近三十年,自己一路走来,历经五朝,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披荆斩棘,终于走到今天这一步!
回到明朝当王爷。
真不容易!
也是赶上好时代了。
纵观历史,但凡抓住一次从龙之功,至少都是封爵。
而徐闻,参加过一次造反,两次拥立,三次从龙之功,方才换得一个王爵。
也算合理。
受封大典后。
大明自此进入宣德时代。
经过一年两改年号的混乱后,整个大明帝国也渐渐步入正轨。
徐闻成为越王后,除了挂了个太师的虚衔,在朝中并未担任任何实权职务。
都封王了,确实不适合再掌实权。
徐闻只想好好享福。
然而,朱瞻基岂会放过他。
他单独召见徐闻,交给他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
指挥并领导暗卫,以及山东地界的锦衣卫,密切关注汉王府的最新动向。
一旦有任何异动,立刻密奏。
徐闻知道,宣德皇帝是真想对汉王动手了。
朱瞻基继位后,开始大刀阔斧的革新朝廷。
首先,他对内阁进行了改组。
从洪武年间废相设置大学士,有内阁雏形开始。
历经几十年,内阁学士虽然被尊称为相,但是职责比起宰相小了很多,更类似于秘书处的工作。
平时主要工作就是分拣各地文书,奏章,将其整理好,最后交给皇帝决断。
除了短命的朱允炆,朱重八,朱棣都是精力充沛之辈。
他们有能力应付这种内阁。
更何况朱棣还有朱高炽这个能力不错的太子可以分担,应付朝政游刃有余,所以内阁成员几乎没有参政权。
到了宣德朝,朱瞻基亲眼看到父亲为了国事殚精竭虑,呕心沥血。
朱高炽每日大部分的时间,就是处理政务。
朱瞻基甚至认为,在四海商会医药研究所和太医院各路名医的会诊下,还有海量的珍贵药材支撑,父亲依旧仙去,其中未必没有积劳成疾的原因。
等到自己登基,朱瞻基可不想这么累了。
而且他自认论学识,论反应,自己均不如那几位内阁大学士,那何必自己来处理这些政务。
第745章 改组内阁
为了稳妥起见,改组内阁之前,朱瞻基还是找了徐闻来咨询,商量。
这个改革好不好?
需要怎么执行下去?
徐闻当然知道,就是宣德年间地对内阁的改革,才造成了明朝中后期庞大文官集团的崛起。
也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个能管事的内阁,嘉靖,万历才能玩皇帝离线制。
这个制度在政治手段高超的皇帝手里,能够充分调动朝中官员的积极性,且能有效地推动国家各项政策执行。
比如说嘉靖早年,可一旦皇帝弱势,就很有可能被文官集团所裹挟。
这就不用举例子了,大明后期几乎都陷入了这个巨坑中。
但你如果问徐闻好不好,他只能说符合现阶段的大明。
朱瞻基能够早早地被朱棣确定为继承人,并不是他天资如何聪颖。
上一篇:最强皇子我有最强开挂系统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