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帝师之路,从科举开始

大明:帝师之路,从科举开始 第617节

从朱棣时候开始,知道太子朱高炽身体不好,朱瞻基作为皇太孙,就是被当作最终继承人来培养的。

不管是思想还是经验上,他都能完美胜任帝国皇帝这个职位。

方才只是骤然遇到视之若父的徐闻,朱瞻基的情绪有些失控。

甚至在某些方面,他对徐闻的感情,还要强于朱高炽。

因为身体原因,不管是朱瞻基的开蒙,还是其他方面的学习,朱高炽都没有能力应付,全部由徐闻负责。

再加上从小的玩伴就是徐华和徐谦,自然而然,虽然口头没有说过。

但是朱瞻基心理上,已经把徐闻放在了自己父亲的位置上。

永乐,洪熙两帝,都非平庸之辈,他们也隐约知道这点。

但是出于对徐闻的信任,还有朱瞻基自己的想法,都没有说透过。

同时也是知道徐闻重情重义,这一段感情的羁绊,能让他更好地辅佐朱瞻基。

比起这两位,徐闻自己从小看到朱瞻基长大,更清楚这种感情。

所以这一次他没有像上一次那样躲避,而是直接站了出来,在众目睽睽之下入城,进宫。

就是想要让天下知道,他大明越国公徐闻,全力支持新皇登基!

尤其是针对山东的某个知名不具王爷,最好老实一点,不要有其他不切实际的想法!

此时,山东乐安汉王府内。

得知兄长的死讯后,朱高煦仰天大笑,几欲癫狂。

可是笑着笑着,他慢慢蹲下,哭了起来。

身边那些谋士都远远地躲到一旁,不敢靠近。

哪怕是朱高煦平日性格狂放,但大家也没有看过他这个样子过啊!

哪怕是朱棣死了,也只是暴躁地砸东西。

属下稍微不顺自己意,便是一顿暴打。

像今天这样,汉王又笑又哭倒是头一遭,一些新来的谋士便问前辈:“汉王这是怎么了?”

那些老人一副我也没见过的表情答道:“我哪知道,反正现在别凑上去,先观察一会。”

只有朱高煦自己清楚,喜的是老爹,大哥都已故去,这世间自己唯一顾忌的就是徐闻。

可他现在半隐退状态,自己又是大义所在,只要振臂一挥,便会天下云从!

到时候哪怕是越国公,也一定会屈从自己的。

经过靖难一役,朱高煦明白一个道理,很多文官没什么立场,谁赢他们就帮谁。

至于没人响应?

朱高煦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一个小小的白莲教,就能在山东汇集上万人马。

自己乃朱棣永乐大帝之子,帝国名正言顺的继承人,号召力难道比不过邪教?

而且凭啥那个小屁孩能坐天下,自己坐不得?

悲的是,这世界上接连少了两个最疼爱自己的人。

自己那般胡闹,私蓄精兵,形同造反,父皇也只是让自己就藩,并且赏赐依旧,部属也保留下来。

后来刺杀皇兄,他明明什么都知道,连人都抓住了,却装作一切没有发生。

唐赛儿投降后,将所有和汉王往来的文书交了出来。

皇兄看完后,只是把东西原封不动地给自己,就连句重的话都没有。

如今侄儿上位,朱高煦很清楚,这孩子从小就和自己不亲,特别是感觉自己父亲被欺负了,对自己的敌意很大。

让这样的人当皇帝,迟早会清算。

如今,朱高煦不反也得反!

见汉王的情绪正常一些后,其他人才凑了上来。

先是由资格老的谋士试探地喊道:“恭喜王爷,贺喜王爷,终于等到机会了!”

整个汉王府的所有定计,都是为了这一刻做准备。

朱高煦也不再犹豫,吩咐下去:“所有人按照计划开始行动!”

大家齐声应道:“是!”

其实他们才是最害怕的那群人。

虽然朱瞻基对这个叔叔的印象不太好,但毕竟是血亲。

汉王打不过,投降便是,至少能活着。

而朱高煦身边的这些人,如果不殊死一搏,等朱瞻基的板子打下来,最先死的就是他们。

附逆之徒的下场,历史早就说了无数遍。

现在诸位谋臣是为了自己活下去而努力!

暗卫虽然没有打进汉王府内部,但是外围还是安插进了探子,能够听到王府内的一些动静,把这些都记录下来,最终会一步步地送到徐闻手中。

洪熙帝虽然在位仅仅几个月,可他在当太子时,就以宽厚闻名。

登基之后,对臣子更是不错,除了登上大位之时的大赏天下。

后续还废除了永乐时期一些苛政,同时对有功之臣也不吝封赏。

初闻驾崩消息,朝中哽咽声一片。

可帝国还是要前行,几个月前走过的流程,现在还要再走一遍,对于礼部来说是个比较地狱的好消息。

大行皇帝出殡,又是全城缟素,众人痛哭。

国不可一日无君,朱瞻基的登基仪式随之进行,还是一样的套路。

三请三辞后,方登大宝,年号宣德。

取宣扬德才,品德之意,寓意宣扬美德,以德治国。??

朱瞻基登基之后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定下父皇的谥号和庙号。

内阁以杨士奇为首,和翰林院的笔杆子们讨论了那天,终于将他们拟定的初稿呈给新皇定夺。

谥号: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

庙号:仁宗。

朱瞻基看后,不觉又开始流泪。

这些笔杆子们都是花了心思的,短短十几个字,将父皇的一声全部囊括。

而仁宗更是对父皇精准的描述。

和皇爷爷的太宗也算是一脉相承了。

“太师你要不要看一下?”

这些天徐闻除了回家换洗以外,都被朱瞻基留在身边。

他甚至想让徐闻夜宿宫中,却被徐闻断然拒绝。

上次那是逼不得已,自我封闭一次,哪还能弄第二次?

而且这还和上次不同,此次朱瞻基估计要他住的就是寝宫。

虽然对于外界,史书上面怎么评价自己,徐闻已经不太在意了。

但他对于紫禁城这种天然阴盛阳衰的地方有些反感,完全不想再来一次。

第743章 再度封王

对于谥号和庙号也是,这种最终要储君拍板的东西,徐闻看都不看。

他直接点头道:“一切由陛下做主,臣不敢僭越。”

“那便以礼部拟定的来吧。”朱瞻基叹了口气。

一旁等候的杨士奇,十分羡慕。

他知道越国公很受新皇信赖,但也没有想到谥号和庙号如此重要之事,未来的帝皇都要听从徐闻的意见。

这种君主无条件的信任,是每个为臣者梦寐以求的东西。

更难得的是即便是这样,徐闻还是恪守本分,没有丝毫逾矩之处。

这就是杨士奇最佩服自己老师的地方。

任何时候都能摆正自己的位置。

易地而处,杨士奇想如果自己已经有了师傅这般成就,多少还是会有点飘的。

做不到像徐闻这般,从内到外都表现得很沉稳。

首节 上一节 617/8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最强皇子我有最强开挂系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