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帝师之路,从科举开始

大明:帝师之路,从科举开始 第570节

上次北伐漠北,他亲自跟随,打垮了北元残余势力,又定下百年大计,这才彻底解决了漠北问题。

此后八年来。

没有了对手的永乐大帝,也就没了继续亲征的欲望,安心在北京处理政务。

徐闻本以为这样能够延续岳父的生命。

但自从上个月收到消息,皇帝身体不佳后,他只能感慨,命运使然,哪怕是天子也逃不过这个轮回。

徐闻也清楚,面前这个老人在几十年的征战中,已经积累了太多的暗伤。

所以才会在老和尚的墓前,和自己说上那番话。

只是他自己可能都没想到,这一天会来得这么快。

“徐闻啊,你我认识多少年了啊?有时候我在想,你是不是上苍派来帮助我的?”

“你年纪轻轻便文韬武略,算无遗策,什么事情都能安心交到你们手上,或许朕真是那个天命之人吧!”

“陛下,你是天子,集天下气运于一身,我等自当辅佐于你。”

到这个时候,徐闻只想让朱棣能够开心。

“哈哈……咳咳咳!”

朱棣刚刚笑了两声,就开始剧烈咳嗽起来。

徐闻赶紧快步上前,轻抚他后背,让君王好受点。

手触之处,已经感受不到肌肉,全是骨头。

想想初相识时,那个意气风发,指点江山的铁血燕王,变成如今这副模样。

饶是男儿至死心如铁,徐闻也不免鼻头发酸,不许英雄见白头啊。

“你呀,这么多年都是一样,会说话,让人听了心里熨帖。”

“我现在这样子,你也见到了,以你的聪明,自不用我多说,今天这里就没有君臣,也没有翁婿,只有两位相处很久的忘年交,你看如何?”

“敢不从命!”

得到徐闻的答复后,朱棣的气都顺了不少,说话仿佛也有力气了。

徐闻的心中却更加悲伤,他如何看不出这已经是回光返照。

“我这辈子,戎马半生,可以说一句上不愧天,下不愧苍生,哪怕是我那侄儿,我也无愧于他,唯独是父皇,下去以后,不知道怎么面对他啊!”

洪武大帝始终是朱棣心里过不去的一道坎,到现在也无法释怀。

“我死后,你帮我给父皇道歉吧,就说我错了,但再来一次,我还会选择起兵,引颈就戮,不是我朱棣的作风。”

“好!”

徐闻答道。

“至于炽儿和煦儿,既然我已经立了太子,那就遵照旧例吧,炽儿心善,煦儿在他手上不会有事,可惜炽儿体弱,怕是很快就有变故,我那个皇孙是个有主意的孩子,到时候煦儿就要麻烦你了。”

徐闻在心中叹气,朱棣嘴上不说,心中什么都清楚,他这猜得也和史实大差不差。

“汉王自有福气在身,臣当竭力辅佐太子。”

“你看看,刚刚还说忘年交,现在又端起来了,我时间不多了,就不能哄我开心下吗?”

朱棣难得露出老小孩的一面。

徐闻却是忍不住,低下了头,不让朱棣看到自己眼中的泪水。

“君是君,臣是臣,臣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第687章 永乐大帝驾崩

这一夜。

翁婿两人说了很多。

又好像什么都没说。

但双方都明白对方的心意。

特别是徐闻以丞相名言以明心志,朱棣终于是放下了心里最后一块石头。

帝王也明白在督造完北京城后,徐闻一直游离于京师外,是为了什么。

当朝大学士,六部尚书近半,乃至朝中大半官员,皆为他的门生故吏。

军中更是袍泽无数,说句明军之中,徐闻为天子之下第一人也不为过。

如此权倾朝野,要不是君臣相知,哪怕以翁婿相称,怕是也祸起萧墙。

洪武朝的“胡惟庸案”,“蓝玉案”近在眼前。

今天他总算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

朱棣有气无力道:“你帮朕拟个遗诏吧,然后叫人进来用印。”

“是!”

徐闻从来没有感觉过自己手中的毛笔如此之重,写得每一笔都要付出巨大的力气。

一旁的朱棣在这最后关头倒是洒脱了。

“好好写啊,可别让其他人看轻你这个大才子。”

朱棣的气息比刚刚又弱了一点。

强忍住心中的悲痛,徐闻加快了手上的动作,笔走龙蛇,以永乐大帝的语气,对这些身后事做出了交代。

吹干了墨迹,展现到大帝面前。

朱棣眯着眼睛,细细看了一遍,用尽力气,抬手拍了拍床沿。

“好啊,神似我,却又远超我,徐闻,你平时还是藏拙了啊!”

徐闻此时已不能言语,只是垂首拱手,退出宫门外。

招手唤来站得远远的内侍,还有匆匆而来的重臣。

在这其中,徐闻还看到了内阁大臣兼礼部右侍郎杨士奇。

此等时刻,杨士奇不便和自己的恩师打招呼,只是遥遥拱手致敬。

微微点头后,徐闻说道:“陛下召见,都进去吧。”

众人见到病榻之上的朱棣。

尤其是以杨士奇为首的阁臣,已经多日未曾得见圣颜,都齐齐跪下。

其中一些被大帝一手提拔起来的官员,已经泪流满面。

此等时刻,在场都是聪明人,无需多言,都明白事情已经到了最后一步。

“不准哭!”

朱棣的声音虽弱,但一代帝王的虎威犹在。

“有什么好哭的,朕今年六十有四,数遍历代君王,也算长寿之人,比起战死沙场的诸位将士,能够终于病榻之上,已属善终。”

“诸位听令!”

在这一刻,朱棣仿佛又变成了那个靖难之役中披荆斩棘的统帅,北伐之战中杀伐果断的马上君王。

“朕走之后,身后事由越国公操持,尔等需全力配合,如遇不臣之事,越国公可请出朕赐尚方宝剑,自行决断!”

“三宝,书桌上是朕的遗诏,你用印吧。”

“遗诏”二字一出,寝殿之中,哭声再也无法压制。

郑和也伏地重重顿首,久久不敢抬头。

“别磨磨叽叽的,让朕走得也不安心,用印完后,遗诏拿走,三宝留着,其他人都退下吧。”

朱棣催促道,自己的身体,自己清楚,他已经感觉到父皇要来接他了,但还有最后的事情没有做完。

待众人退下后,郑和知道朱棣有私密事情交代,便快步上前,垂首等候指示。

朱棣颤颤巍巍从枕头下取出一份密卷。

“你打开看看。”

郑和展开看后,面露惊容,立刻跪下磕头道。

“陛下,越国公的忠心天地可鉴啊,如若越国公有丝毫异心,请先斩三宝,某愿为越国公作保!”

朱棣轻叹道:“朕与徐闻相交二十余载,如何不知道他的心思,若他有想法,以今日之权势,除了朕,天下再无可拦他之人,你的这份密诏,也算是朕做的最后一手布置吧,希望永远用不到。”

“接下吧,不管对你,对于徐闻都是好事,他做事一贯以稳妥为主,朕的这番做法,哪怕是说与他知晓,也会支持朕的。”

“以徐闻的聪明,朕把你留下来,哪会不知道所为何事。”

这是君王的最后托付,郑和只能含泪收下,贴身藏好。

“附耳过来。”

朱棣将自己最后一些私密布置小声交代给郑和后,已经气若游丝。

首节 上一节 570/8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最强皇子我有最强开挂系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