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帝师之路,从科举开始

大明:帝师之路,从科举开始 第560节

徐闻一听,嘴角也忍不住抽搐了一下,同样没想到这两个小子,竟然这么虎啊!这完全是把各大部落的首领当成小孩儿打了啊!

“那个,那个,我好好琢磨琢磨吧!”

徐闻一脸尴尬的讪笑道。

“尽快吧,另外,你看要不要把你的两个儿子分开,另外皇太孙也单独带兵出征,可以稍微打慢一点,同时也能够一起削弱各部的实力如何?”

朱棣试探性的看着徐闻问道。

第675章 定策漠北

毕竟人家战功赫赫,打的正凶猛,他这个提议可是要削弱徐家兄弟的实力,降低他们的进攻速度啊!

徐闻一听,也同样愣了一下,也没有想到朱棣竟然会说出这样话。

古往今来,恐怕也没有哪个皇帝会提出这样的要求吧,主动分化自己麾下将领的实力。

不过这样一来,倒也不是一点好处没有,至少能够尽快的结束这第二次北伐,这不管对于朝廷还是子民,士兵来说也都算是一个巨大的好处吧!

毕竟有他的学生,以及他提供的兵器,横扫漠北倒也不是什么难事。

“陛下此举我觉得可行,另外,今天晚上我会拿出一个方案,尽快的解决陛下眼前的麻烦!”

徐闻无奈的说道,儿子做事,老子踩屁股,这一次,他也算是倒霉了。

想要解决这么多大的麻烦,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朱棣闻言顿时喜上眉梢,笑着说道:“既然这样,那我就等你的好消息了,另外军中你但凡是有需要,所有人都会无条件的配合你!”

朱棣说完便匆匆起身离开。

一路高歌猛进,打的都是胜仗,可他却有种焦头烂额的感觉。

徐闻无奈,也只能起身回到了自己的营帐。

“王力,周昆,马上把我需要的资料都给我调过来!”

徐闻说完,拿出一张纸,上面写着的正是他需要的东西,随后看着门口的岳冲说道:“在我的事情没有办完之前,不准任何外人进入”

“是!”

三人一起转身离开。

很快大量的资料送了进来。

徐闻也开始翻看资料,同时揣摩整个大局。

想要破局绝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否则的话朱棣也不会找他了。

这一夜徐闻就像是一个不知疲倦的机器,一直在看书,写作,甚至连晚饭都没吃。

直到第二天上午。

徐闻看着眼前自己书写出来的四个方针,疲惫的脸上才露出了一抹淡淡的笑容。

“来人,弄点吃的进来!”

徐闻疲惫的喊道。

一直在门口守卫的岳冲一听到徐闻要吃东西了,顿时面色大喜,急忙朝着远处跑去,很快就端来了热气腾腾的肉粥。

“公爷,您趁热吃,不够还有!”

岳冲傻笑道,可眼神之中却带着一丝心疼。

徐闻也不再年轻了,这没日没夜的熬着,整个人明显给人一种苍老的感觉。

徐闻闻言,吃着肉粥,看着岳冲笑道:“你也去休息吧,别累坏了!”

说着,一碗粥已经喜下肚,他拿着自己的方针就走进了朱棣的营帐。

正在处理奏折的朱棣一看到徐闻进来,急忙笑着问道:“事情可是已经办好?”

徐闻点了点头,直接说道:“我的意思是从四个方面同时进行,来彻底的改变这一切。”

“首先就是在漠北关键水草丰美之地(如胪朐河、斡难河流域)建立卫所和军事堡垒,仿照太祖时期的卫所制度,但需改进为“军屯结合”模式。士兵平时屯田自给,战时集结成军,减少后勤压力。”

“同时吸纳蒙古降将或部落首领,将其编入“羁縻卫所”,授予官职并允许其自治,但需定期朝贡并配合明军巡逻,形成“以蒙制蒙”的防御链。这样一来,不容易让人反感。”

“而且让他们自己管自己的话还有一个省心的地方,那就是他们自己比咱们更加了解自己人,知根知底,所以管理起来更加的容易!”

朱棣稍微思考了一下,便下意识的点了点头说道:“不错,上乘之选,准!”

徐闻剑皇,继续说道:“有了管理之后,就要考虑情报洞察方面的问题了,我的建议是训练一支由汉蒙混编的轻骑兵部队,配备火器与快速补给系统,专门追击游牧部落主力。形成震慑作用。”

“另外还能够在潜移默化之中消除彼此之间的隔阂跟陌生感,让他们对大明王朝有归属感,同时建立训练一支由汉蒙混编的轻骑兵部队,配备火器与快速补给系统,专门追击游牧部落主力。”

“同时建立“驼队驿站”依托商道设立情报站,不但可以监视这边的情况,同样还能够促进双方贸易,让他们越发离不开我们,最后再用从这里赚的钱来收买蒙古牧民为线人,实时掌握鞑靼、瓦剌动向。”

“只要做到这两点,那么那些首领就不敢轻易的再叛逃,他们想要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需要考虑后果的严重性了!”

朱棣听着脸上的笑容已经抑制不住了,徐闻的大局观让他震惊,这计划更是百年大计,一旦做成,所带来的好处将会是持续的,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好处也会越来越大。

以至于朱棣都忍不住对着徐闻竖起了大拇指,称赞道:“便是当年辅佐父皇的刘伯温恐怕都未必如你吧!继续,我对你的方针是越来越感兴趣了!”

徐闻闻言却是淡淡一笑,他的优势刘伯温比不了,可同样,他在很多地方跟人家比不了,不过倒是没有皆是什么,继续说道:“第三点便是掌控他们的子弟跟未来,你也看到了皇明军校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例子。”

“只要是学校出来的人,必然是忠于朝廷跟陛下的,因为他们在上学的时候,学的便是忠君爱国,我们也可以让那些首领的孩子去北京城学习,让他们接受我们的文化,这样一来,等他们长大成人之后,对大明自然就没有了敌意。”

“甚至会把在大明学到的东西传回蒙古,传给他们身边的人,而他们的身份也注定会让他们的影响力变得很大,很可怕,甚至会形成一种风气,大明王朝将会变得无所不在。”

“然后我们趁机拉拢弱势部落(如兀良哈),册封其首领给予爵位,赐予汉姓并允许其参与朝贡贸易,制造部落间矛盾。”

“同时在漠南设立“北平行都司”,派驻流官管理民政;漠北则推行“羁縻都护府”,由蒙古贵族自治,但需接受明朝册封与监察御史监督。”

第676章 百年大计

“最后一条就是经济了,这也是一切的根本,只要经济能够活跃起来,那一切都很容易完成了,毕竟人们活着就是为了资源为了钱。”

“不夸张的说,他们拼了命的在边境闹事,不也正是为了钱嘛?”

徐闻侃侃而谈:“只要我们在边境开设“茶马互市”,以茶叶、铁器换取蒙古马匹、毛皮,同时限制盐铁等战略物资流入敌对部落。”

“再给他们增加一些农作物,如青稞,燕麦之类比较好种植的东西。”

“而后在漠南大肆推广半农半牧经济,逐步改变游牧生活方式。其中偶尔再穿插一些宗教文化,例如扶持一些听话的教派,在蒙古传播,修建寺庙并派遣高僧驻锡,以宗教纽带削弱蒙古尚武传统。”

“同时科举中增设“蒙科”,选拔双语人才进入官僚体系,这一系列的操作下来,这些家伙有饭吃,有信仰,有教化,就不会那么狡猾了。”

“再者说了,有了文化,就知道羞耻,就不敢也不会轻易做那种背信弃义的事情了,到时候蒙古这一块儿也能够做到长治久安!”

“当然,如果他们还有精力的话,就可以去做更大的事情了,例如疏浚漠南河流,改良运输体系,到时候闲的没事儿就给他们找活儿干,再无聊了,也可以适当的敲打一下。”

“日积月累之下,他们不是被宗教做牵绊,就是被这美好生活的温床所腐蚀,渐渐的就没有这么野蛮了。”

一口气说完,徐闻淡然一笑,显得高深莫测。

一旁的朱棣等人听的目瞪口呆!

徐闻的这几点说起来轻松简单,可作为一名皇帝,他比任何人都清楚,想要做到这些有多难啊!

如果不是他对徐闻有足够的了解,他都要怀疑徐闻是不是在吹牛逼?

不对,谁吹牛能想得如此周到?

“陛下,这些针对漠北蒙古的计策,是臣准备考虑了许久,还望陛下采纳!”

徐闻如实说道。

原来是准备多时,难怪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说出如此详细的方案。

朱棣心中稍安,对徐闻的努力给予赞赏。

这个方案若是运用的好,那足以彻底改变蒙古的各个部落!

堪称是百年大计!

便是他当了这么多年皇帝,都未必能够想的如此全面!

不但从经济上,从人的本能上,甚至连人的信仰,精神层面都想到了,乃至于连他们的后代都被一起算计。

这等心思实在是太可怕,太恐怖了一些。

至少,朱棣还从未接触过如此可怕的妖孽啊!

他曾经跟刘伯温接触过,这位被称之为千古奇才的人都绝对没有办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做出如此详细的计划。

这个计划几乎完美的找不到任何一丝一毫的缺点。

只需要一两代人的努力之后,蒙古就再也不会有人言而无信,再也不会有人轻易的去造反了。

虽然时间上稍微长了一些,但是却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蒙古这个巨大的心患。

徐闻一看自己说了这么一大堆,朱棣竟然一点反应都没有,忙试探性的问道:“陛下觉得我这个方案有什么不合适的地方?”

此话一出,朱棣这才收回自己的思绪。

他感慨的说道:“没有,没有,国公的这个计划堪称是完美,便是朕也找不到更好的计划了,那我现在就着手实施?”

徐闻闻言,却是微微一笑,意味深长的说道:“现在不着急啊,既然来都来了,不彰显一下我们大明王朝的神威,不让他们见识一下我们这些年花费大量金钱改造的火器,他们怎么知道神机营的厉害呢?”

首节 上一节 560/8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最强皇子我有最强开挂系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