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帝师之路,从科举开始 第55节
按照这种速度,要不了多久,徐闻的名字恐怕就要在京师传开。
一旦进入上层的发言,甚至是进入那位帝王的法眼之中,徐闻随时都可能一飞冲天。
否则,他哪里会撮合自己的女儿跟一个县丞呢?
“哼,你们聊吧,本小姐没兴趣,去找黄公子了!”
郑燕撅着嘴巴不满的嘟囔道,只是在说道黄公子三个字的时候,嘴角却微微上扬,浮现一抹甜蜜的笑容。
“女舔狗!”徐闻脑海中浮现出了三个字。
“徐闻,本官这女儿被我惯坏了,你可别介意啊!”
郑知府笑呵呵的看着徐闻说道,完全没有知府大人的架子,十分亲和。
徐闻神色认真地回应:“令千金这种真性情可是极为少见的,也算的是上当世奇女子了,更何况他还是知府大人您的女儿,给我一百个胆子,我也不敢冲撞她啊!不管在任何时候,她都是郑府的千金!”
“哈哈,好,难怪周知县对你的评价如此之高,果然聪慧过人,走,今天就我在这里吃饭!”
郑知府闻言,顿时开怀大笑了起来。
他可是混迹官场多年的老油条,哪里能听不出来徐闻的弦外之音呢?
随后众人在郑知府的带领之下,进入了饭厅。
这一顿饭吃的宾主尽欢,特别是徐闻的学识,以及对地方管理的经验,让郑知府眼前一亮。
类似什么绩效考核,什么工作留痕,加强官民互动,律法下乡普及等等。
席间,小到地方管理,大到国际局势,徐闻张口就来。
尤其说到大明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如帖木儿帝国,安南,日本等国。
这种深度的剖析,是郑知府和周知县从未听过的,而且十分经得起推敲,甚至让两位朝廷命官对于大明朝的认知都上升了一个层次。
以至于最后完全是郑知府手挽着手送徐闻跟周知县离开,那样子,更加想要撮合自己的女儿跟徐闻在一起。
回到清平县,已经腊月二十九了。
县里内外喜气洋洋,年味十足。
大人忙着贴春联,换门神;
小孩则欢快的放鞭炮,奔跑嬉闹。
大量百姓购买年货,使得新建的交易市场十分红火,一直持续到除夕。
大基建后,清平县的经济大大提升,老百姓日子也好过了。
忙碌了几个月,家家户户放开吃肉,敞开肚子吃馒头,个个喜笑颜开。
这么多年,属今年这个年过得最开心。
对于那些贫困的百姓,县衙的大小官吏亲自上门送温暖,每户人家送十斤小米,十斤米面,二斤猪肉。
吏员们言说,物品都从县衙粮仓里取的,是县尊周大人和县丞徐大人要求的,对每家每户贫困户,做到精准扶贫。
绝不让清平县治下百姓,饿着肚子过年!
拿着官府的米面肉,听着暖心的话,这些贫困百姓感动的热泪盈眶。
他们已经很多年没吃过白面馒头的味道了。
各人欢笑感动中,老百姓对官府越发的信任,正如县衙宣传语中的那般,官民一家亲!
......
第48章 饯行宴,众举齐聚
与此同时,整个徐府沉浸在新年的热闹中。
岳冲携同新婚燕尔的娇妻唐姝,归宁共贺新岁。
十数载光阴荏苒,岳家兄妹与徐闻情同手足,岁岁年年,共度新春。
即便岳冲已成家立业,分府而居,但每逢春节,必携眷归来,视徐府为心灵的港湾,家族的根基所在。
此际,县衙各级官员络绎不绝,纷至沓来,致以新年问候。
更有唐达等县内商界巨擘,携带厚礼,前来拜访,共襄盛举。
就连昔日的张麻子,亦在外恳请一见,表达了拜访之意。
历经“麻冤案”的风波,张麻子仿若脱胎换骨,重新做人。
昔日那个游手好闲、乡里为患的无赖青皮,如今已蜕变为勤勉踏实之人。
他承租了徐家五亩良田,终日辛勤劳作,再无往日调戏妇女、偷窥之恶行。
张麻子的转变,众人皆看在眼里,心中暗自赞许。
岳冲亲自出门迎接,未加丝毫难为。
张麻子手提一篮洁白如雪的面馒头,以及各式干货,满怀感激之情而来,直言若非徐县丞当日搭救之恩,哪有他张麻子今日之新生。
在他心中,徐县丞犹如再生父母,恩重如山。
他所带来的礼物虽不丰厚,却饱含深情厚谊。
张麻子一脸诚恳,言辞恳切,确是真心实意前来道谢。
徐闻欣然收下礼物,并给予他温暖的鼓励。
又吩咐岳冲回赠以十斤鲜肉、几件簇新衣物,以表谢意。
张麻子感激涕零,心中满是感激与敬畏。
新年的钟声敲响,大明王朝正式进入了洪武三十年!
正月十五元宵佳节刚过,徐闻便整装待发,即将踏上春闱之旅。
众人再次聚集于徐府,为他送行。
这次前来的,依旧是年前那些拜访祝贺的友人,只是队伍中多了一位尊贵的客人——周知县。
老周紧握徐闻的手,眼神中满是不舍:“老弟,你这一去,怕是要许久才能相见,老哥我预祝你凯旋归来,高中三甲!”
“徐县丞,这是我们家乡的一些特产,虽不值钱,但请务必收下!”一位商户代表说道。
“还有这些银子,是我们这些商户自发捐赠的,供你路上使用。”另一位商户也补充道。
徐闻在清平县的贡献,让这里的经商环境焕然一新,商人们受益匪浅。
这些捐赠,都是他们发自内心的感激。
徐闻微笑着拒绝:“多谢诸位的好意,我定会牢记自己是清平县人,将来若有能力,定不辜负大家!”
“这些钱财,我不需要,你们若真想捐赠,就捐给私塾吧,让更多的孩子能够读书。特产我会带着的。”
“青山不改,绿水长流,诸位,告辞了!”徐闻弯腰抱拳,诚恳地道别。
岳盈盈走上前来,眼眶微红,对岳冲道:“哥,你一定要照顾好少爷,如果少爷瘦了、累了,小心我拿你是问!”
岳冲咧嘴一笑,露出一排大门牙:“妹子放心,有哥哥在,保证少爷不会饿着的!”
寒暄之后,在众人的送别中,徐闻登上马车,向东昌府而去。
东昌府十几个州县,今年一共有三十二名举人参加会试。
应郑知府邀请,临行前举人们齐聚东昌府衙,设宴饯行。
今日的府衙一改往日的冷清,热闹非凡,门口停满了马车。
知府衙门的属官一大早就在门口等候。
这些举人里面说不准将来就有自己的上司,最不济出一两个同事还是不太难的。
务必要招待到位。
徐闻轻车熟路的进入府衙后堂。
“云升,怎么才来啊!”郑知府热情的招呼着,亲自在堂前迎接各地举人。
“学生见过知府大人!”徐闻恭敬行礼,面露惊讶。
他知道郑知府是进士出身,竟如此屈尊相迎众士子。
转头想来,当是郑知府拉拢人的手段。
让所有举人都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无形之中拉近了与郑知府之间的距离。
简单寒暄两句,徐闻步入二堂。
里面已然座无虚席。
一眼望去,一色的举人青袍。
在座的举人有年长的,也有年轻的,一圈看下来,属徐闻年纪最小。
徐闻的出现,顿时引起了众人关注。
“小友如此年轻,应是解元公吧?”有人上前主动打招呼。
徐闻点点头,谦虚道:“不才侥幸夺得乡试第一,运气好罢了。”
上一篇:最强皇子我有最强开挂系统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