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帝师之路,从科举开始

大明:帝师之路,从科举开始 第232节

燕军一路高歌猛进,攻城拔地就像是吃饭喝水一样简单。

二月,燕师再度南下,接连大胜。

所到之处,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不管城池多么雄伟,不管守城的人有多厉害,徐闻就像是天上的神仙一样总能够找到对方的薄弱点,进行致命一击。

在这种情况下,局面几乎就是一边倒。

以至于朝廷这边也越来越被动,甚至不少人在见到燕军的时候,都会主动开门投降。

大家都不傻,反正不管是朱棣上位,还是朱允炆坐江山,都跟他们没有太大的关系。

说难听一点,人家叔侄两个打来打去,那还是老朱家的人。

而他们只需要做好自己的本分,当一个合格的臣子就行了。

反正只要他们自己不犯错,哪一边都需要他们。

至于投诚,那就更简单了,打开门就行。

如果朝廷的人来了,他们再继续投靠朝廷就行了,完全不需要拼命。

在这种心理影响之下,燕军那叫一个顺利啊!

这一日,朝堂之上,南方官员与北方官员再度吵了起来。

最近朱允炆几乎都是在听从齐泰跟黄子澄的建议。

结果,不但没有拿下燕王,甚至接二连三的丢失城池。

此时北方的官员已经是豁出去了,直接指着两人的鼻子臭骂。

南方官员虽然不爽,可却无法解释,毕竟失败摆在那里。

而且按照这种速度下去,恐怕要不了多久燕王说不定真的就要杀到京师来了。

“陛下,齐泰、黄子澄二人祸国殃民,致使天下大乱,微臣斗胆建议,诛杀二人,以谢天下!”

北方官员领头的蹇义跪在地上,一脸愤怒的看着朱允炆。

若非二人急于削藩,逼反了燕王,天下何至于此?百姓何苦流离失所!

当然,蹇义从来不反对削藩,他反对的是没脑子的削藩!造成局势失控,产生国变!

“微臣附议,请陛下杀了齐泰、黄子澄二人!”

所有北方官员也全部都跪在了地上。

朱允炆一听,顿时眉头一皱,显得有些为难。

这两人跟随他多年,虽然没有什么太大的功劳,可苦劳总是有的啊,让他就这么杀了他实在是于心不忍啊!

“陛下洪恩,让二人两个官复原职,结果呢?这两个狗东西做了什么事情,是怎么报答陛下的?”

“不错,这样的人不傻不足以平民愤!他们简直就是误国误民的废物,必须要杀了!”

所有北方官员再度坚定的看着朱允炆说道。

齐泰跟黄子澄,虽然心里充满了不爽,可此时也找不到借口啊!

任他有再多的理由都抵不过事实啊!

朱允炆看着跪在地上的北方官员,这心里也是烦躁的不行了,当即无奈的说道:“罢了,罢了,齐泰、黄子澄,你们二人外出募师勤王!”

“这一次朕把自己的身家性命都交给你们了,希望你们不要让朕失望,否则,定斩不饶!”

朱允炆说完,大袖一挥,便转身离开。

燕军大营。

朱棣听着手下的汇报,眉头微微一皱。

最近他们一路高歌猛进,打到了淮河。

自古守江必守淮,朝廷在淮河防线布置重兵防守,燕军虽胜多败少,但几番强渡淮河时损失颇重。

朝廷军源颇广,在南直隶、河南、浙江等地源源不断的征兵。

而燕军于河北、山东一带所攻下的城邑,兵马撤走后,许多地方又被朝廷兵马所据。

而且随着深入向南,后勤不济,无法持续作战。

再这样下去,一旦他们的粮草出了问题,而又太过深入的话,必然是要出大问题的。

朱棣如此担心,担心之事竟发生了。

目光看向坐在一旁的徐闻,朱棣将一封密信递给他:“这是北平高炽的汇报,先生看看,给个意见!”

“是!”

徐闻也没有丝毫客气的意思。

姚广孝很强,可在他的面前还真不够看,随后便拿起仔细的查看了起来。

这一看,顿时眉头大皱。

朱高炽急报,平安和安陆侯吴杰,不知从哪冒出来,在真定一带活动切断燕军补给线。

此后,平安率一支万人骑兵从真定出发,意图袭击北平。

好在刘江将军及时救援,击退平安。

但平安大军仍驻扎在真定,威胁燕军粮道。

同时大同守将房昭,也率军进入紫荆关,似乎要和平安大军会师。

种种情况表明,燕军后方不稳。

连粮道都不安全了。

若非徐闻此前建议粮道主力走海运,只怕燕军此时已经断粮了。

第251章 撤军休整

片刻之后,徐闻放下手中的密报,看着朱棣说道:“既然后方不稳,在下以为还是先回师北平,稳固后方为主。”

“我军毕竟长期作战,将士们都会疲惫,也会想家,不如先休整一顿时间,不知道军师意下如何呢?”

徐闻说完,看向了姚广孝。

毕竟姚广孝才是燕王的军师,虽然他现在也几乎充当了一定的军师角色,可他志不在此,所以倒也不愿意一个人抢风头。

姚广孝闻言,温和的笑着说道:“先生所言极是,只是贫僧这里还有点的担心,那就是一旦我们回北平的话,现在打下来的城池,该如何处理呢?朝廷恐怕不会放过他们吧!”

朱棣闻言,下意识的点了点头。

自己好不容易一路横推到淮河,距离京师不远了!

眼瞅着皇位就在眼前,突然撤兵回去,他内心很是不爽。

要不然也不会让徐闻给建议了。

而且,这些城池取之不易,燕军若是退走,仅凭那些官员恐怕没有办法对抗朝廷。

徐闻见状却是一脸轻松的笑了起来,“这事儿简单啊!那些城主已经做过一次选择了,让他们进行第二次选择,也不是什么难事。”

“做过一次选择了?什么时候?”

朱棣眉头微微一皱。

可姚广孝却突然笑了起来,看着朱棣说道:“王爷,贫僧明白先生的意思了,就像之前投诚我们一样,只要王爷下令,让他们自行选择就行了。”

“到时候咱们打过来,那些城池的人就是咱们的,朝廷如果想要收编,他们就回归朝廷,无论如何他们都不会有损失,也不用左右为难。”

“并且一旦这种风气刮起来,对咱们来说还是极为有利的,之前倒是贫僧想的复杂了!”

徐闻的意思是,当这些官员主动当墙头草。

老秃驴姚广孝也觉得这法子不错,这样大家都不为难。

而且将来燕军再次南下,他们不仅会主动投诚,还能带动更多的人投诚。

朱棣一听,顿时一巴掌拍在了自己的大腿上,激动的看着徐闻笑着说道:“这一次把先生带上算是帮了本王的大忙啊,要不然本王和军师两个怕是要累死,行,既然没有什么后顾之忧,就回去吧!让大军休整一番,养精蓄锐!”

“王爷英明!”

徐闻跟姚广孝同时弯腰抱拳恭敬的笑着说道。

特别是徐闻,那是打心眼儿里想要回去啊!

这次他算是明白了什么叫做当兵三年,母猪赛貂蝉了。

有时候,他看到郑燕,甚至有种蠢蠢欲动的感觉。

而且每天起床根本都不是自然醒,就跟上坟一样沉重,这要是再不回去,他怕自己要原地爆炸了。

作出决定后,朱棣派将官武胜出使京师,面见建文帝,进行谈判,以作缓兵之计。

朱棣的条件是:燕军撤退,但深入北平的平安、吴杰军队,必须撤回淮河以南!

眼瞅着四叔统兵二十万,就要赶到京师了,朱允炆瞬间怂了,忙应下停战请求。

魏国公徐辉祖听闻后,上疏建文,言说万不可答应燕王的条件,更不能让平安、吴杰二将撤回。

首节 上一节 232/8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最强皇子我有最强开挂系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