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帝师之路,从科举开始 第133节
只要自己胜过这位进士,看父王如何再说女子读书无用?
徐闻不知道小姑娘的心思,回过神来,稍微整理了一下思绪之后。
这才开口说道:“这个问题首先要从三个方面来分析,第一个就是光的折射,第二就是眼睛的视觉误差,第三就是气层的影响!”
徐闻话还没说完,小郡主却瞪着水汪汪的大眼睛,宛如见到了怪物一样,盯着徐闻。
这位进士哥哥所说的知识她从未听过,让她倍感新奇。
徐闻则继续说道:“清晨,太阳看起来比较大,就是因为光线发生折射,折射角更大,这样一来,我们看来就好像太阳变大了,就如晚上我们用手指在油灯前面玩儿影子一个道理,并不是我们的手变大了,而是光亮照射的角度发生了变化!”
“至于气层的影响,你可以这么理解,阳光就像是火苗,早上的时候阳光斜射,在空气中的散射的比较多,所以我们接收到的热量就会少一些,因为他分散了。”
“而正午时分,阳光是直射,所以热量损失的非常少,这样一来,我们人就能够感受到了更多的光和热,所以会感觉更热。”
“然后再加上视觉上的误差,就很容易出现这种情况,不知道我这样解释,小郡主是否能够听的明白呢?”
小郡主闻言,目光微微闪烁了一下,神色似乎有些尴尬,徐闻虽然没有跟她直接说答案,可却把原理讲的一清二楚。
最重要的这些东西是她从未听过的,要知道作为小郡主,她的老师可不一般,那几乎都是当世大儒。
可却没有一个人能够用如此新奇的小角度来给她做出这样清楚的解释。
小郡主深吸了一口气,随后竟然直接对着徐闻一拜,收敛笑容,恭敬的说道:“先生大才,还请原谅我的无知!”
“哦?怎么了?我这刁蛮任性的小丫头也会道歉?”
朱棣的声音从门口传来,只见他跟着姚广孝一起大步流星的走了进来,饶有兴致的盯着小郡主。
自己的这个女儿有多刁蛮任性,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啊!
一般人可根本入不了她的眼睛,更何况是这么恭敬的道歉。
姚广孝也面带一抹笑容,看着小郡主说道:“我也想要知道,徐大人做了什么,能让你这个古灵精怪的小丫头心悦诚服。
徐闻慌忙起身行礼,“下官见过燕王殿下,见过道衍大师!”
“坐吧,都不是外人!”
朱棣招呼着众人,便直接坐了下去。
小郡主朱月蓉急忙走到朱棣面前行礼,随后才走上前把整个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的讲述了一遍。
朱棣闻言,只是惊叹徐闻的渊博学识。
可姚广孝看向徐闻的眼神却是越发的震惊了:“没想到徐大人竟然连天文地理都懂得,着实让贫僧有些意外,看来以后要跟徐大人多多走动走动了啊!”
说到最后的时候,姚广孝忍不住有些感慨。
之前在大兴县遇到徐闻的时候,三人已经聊了很久,徐闻的见识已经让他倍感惊讶。
谁曾想,那只是冰山一角。
现在徐闻对于天文的解释,连他都有些震惊。
这种原理姚广孝大概也懂,也曾经博览群书见到过类似的记载,可还从未有这么系统化的讲解。
最重要的是徐闻的讲解非常的通俗易懂。
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在他看来,徐闻在天文上的学识,绝对堪称丰富,而天文应对的就是地理,二者几乎不分家。
也是说坐在他眼前的这个少年,是一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博览群书的顶级才子。
甚至徐闻的学识都有可能在他之上,虽然这个结果让他很震惊,很意外,可在姚广孝看来,可能性非常之高。
最少,他没有办法如此系统又简单的讲解这个两小儿辩日的事情。
徐闻看着姚广孝,急忙笑着说道:“大师谬赞了,在下只是恰好看过类似的记载!”
姚广孝跟朱棣对他一直不错,而且两人在他的面前从来没有摆过架子,那么他徐闻自然也不会自视甚高的去摆架子。
这也是他徐闻做人的一种风格,别人对他好,那就他对别人好,别人要是想要在他面前装,那不好意思,直接怼死!
朱棣看着谦虚的两人,笑着说道:“你们两个都是人才,就不需要这么客套谦虚了,蓉蓉你先下去,我们聊聊大人的事情!”
小郡主闻言,乖巧的点了点头,就转身优雅的走了出去。
朱棣这才再度看着徐闻笑着问道:“听说你今天又大发神威了?”
姚广孝没有开口,不过也饶有兴致的看向了徐闻。
朱棣知晓的事情,他自然也知道。
徐闻一听,不爽的抱怨道:“别提那张昺了,那家伙不知道是不是脑子有毛病,一见到我就找事儿,我不骂他一顿,还以为我徐闻好欺负!”
朱棣一听,顿时哈哈大笑了起来,说道:“那张昺心胸肚量可都是极为狭小的,这一次建文让他过来就是当看门狗盯着孤的,这事儿徐大人应该清楚吧?”
话音一落。
朱棣就饶有兴致的盯着徐闻。
徐闻的心情也一下子紧张了起来,下意识的点了点头,说道:“秦王、晋王两位殿下相继故去,诸王以燕王殿下为首,手握天下兵马,陛下初登大宝 ,羽翼未丰,有所担心也在常理之中。”
朱棣点了点头,不过脸上却有些失望。
徐闻这看似是回答了,实则却是避重就轻,没有直接开门见山,当即他再度笑着说道:“徐闻,你我也算是一见如故,我这里有个难题想要请教一下你!”
第132章 朱棣的考验
徐闻一看朱棣神色如此凝重,起身恭敬的说道:
“燕王殿下,您别整的这么严肃,下官都有些紧张了,有什么事儿您只管开口,但凡是知道的我绝对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朱棣看着徐闻那紧张的样子,顿时被逗的哈哈大笑了起来:“你小子少跟我玩儿嘘的,这个问题你还真要给我好好回答一下,那么难搞的大兴县在你手里都起死回生了,我想我这个问题应该也难不倒你!”
说着,朱棣稍微停顿了一下,才继续开口说道:“以往朝廷往九边运送粮草,都是自鱼米之乡的江南,走运河和陆路往北运粮,若从北往南运粮呢?该当如何?”
此话一出,徐闻顿时眼睛一瞪,直接愣住了,心里更是掀起了滔天海浪。
他做梦都想不到朱棣竟然会问这样的问题。
粮草是什么?
那可是行军打仗必须的东西。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
现在朱棣竟然直接当着他的面儿询问他粮草的问题,这岂不是说朱棣跟姚广孝之间已经达成了合作。
随后徐闻下意识的看向了坐在一旁看起来风轻云淡的姚广孝。
可姚广孝却彷佛没有听到,没有察觉到什么,依旧老神在在的坐在原地喝茶。
“呼呼……”
徐闻忍不住吐了一口浊气,他明白历史的走向终究还是正确的,一旦朱棣解决了粮草问题,恐怕也就是起事的时候了。
北方人烟稀少,地广人稀,根本没有富足余粮,而且如果通过漕运,路上押运粮草的随行人员也要消耗大量粮草。
最终运送的粮草到了南方可能只剩下不到一半,向南打的话后勤是很大问题。
朱棣见徐闻愣在原地,不禁笑着调侃道:“我这个问题就让我们的徐大人这么震惊吗?”
徐闻一听,这才回过神儿,急忙弯腰抱拳,恭敬的说道:“下官正在心中思考。”
朱棣见状继续问道:“那可有了对策?”
徐闻下意识的点了点头,稍微整理了一下思绪,才开口说道:“下官的确是有了初步的想法,从北往南,最节省的方式是走海运!”
朱棣闻言愣了一下,倒是没有朝这方面去想过。
徐闻解释道:“用容量超大的福船运送粮草,日夜不缀,不需要沿途修整消耗粮食,而且快捷。”
“最重要的是,海船的装载量远大于漕船,绝非陆运能够相比的,只要准备好,不但安全,而且效率也会更高,本朝在船只的建造上也颇有成就,我想这些都不是难事。”
“最重要的是,走海运的话,一般的山贼啊,强盗啊,完全没有下手的机会,他们甚至不知道船上拉的是什么,更没有实力去攻打强大的战船!”
“就算是有心人想要闹事儿,恐怕也要掂量一二,那可是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之上啊!”
徐闻说完最后的时候,故意发出了一声感叹。
他所说的山贼强盗,另有所指。
朱棣跟姚广孝一听,同时眼睛一瞪,都被徐闻的这个想法给惊呆了。
他们之前因为习惯问题,从未想过海运的问题。
可此时经过徐闻这么一提醒,哪里还能不明白海运的好处呢?
这简直就是天降神兵啊!
而且一切正如徐闻所言,海运优点众多,不仅节省运粮成本,还较为隐蔽。
朝廷的水师很少注意海上,非常适合出其不意。
只要拿下天津卫,燕军的粮草军械,可走大运河到天津,再转海路……可在山东和直隶北部几个府县登陆补给。
也就是说几乎不可能被打劫,就能够轻松的运送大批量的物资。
朱棣深吸了一口气,激动的看着徐闻笑着说道:“徐闻啊徐闻,你可真是帮了孤大忙啊!从今以后,你我就是朋友,但凡是有用得着我的地方只管开口,孤定竭尽全力帮你!”
姚广孝也在一旁苦涩的笑道:“贫僧本以为自己已经足够聪明,甚至没把前朝的妖孽,天才放在眼里过,可跟徐闻你一比,贫僧终究还是弱了一筹啊!”
徐闻一听,两人都如此评价,顿时有些受宠若惊,急忙讪笑道:“你们两位就别给我戴高帽子了行不行,再这样,我以后可不敢来了啊!”
上一篇:最强皇子我有最强开挂系统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