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帝师之路,从科举开始

大明:帝师之路,从科举开始 第106节

徐闻点头。

“我家主人有请!”

小厮笑着说道。

“哦?敢问你家主人是谁?”

徐闻饶有兴致的笑着问道。

小厮一听,从怀里取出了一封信件递给了徐闻。

徐闻看了一眼之后,就把信件收好,神色凝重的点了点头,跟在了小厮的背后直接来到了一座酒楼。

“徐闻拜见世子……”

“好了徐闻,你我之间何必这么客气呢?”

朱高炽看着徐闻笑着说道。

“不知道世子叫徐某来所为何事?”

徐闻神色平静的问道,可心里却已经掀起了滔天海浪,眼前之人可不一般啊!

而且今天朱允炆外出巡视六部,也让徐闻敏锐的察觉到了一些问题,朱元璋的情况恐怕不容乐观了。

自从上一次因为胭脂河的事情见过朱元璋之后,他已经有些日子没见到这位大明皇帝了,而且算算时间也十分靠近了。

所以现如今,整个京师都是风声鹤唳。

此时朱高炽来找他,他不得不多想。

“徐兄,你我一见如故,还是坐下说吧,站着多生分啊!”

朱高炽笑着坐下。

徐闻见状却是眉头一皱,显得有些诧异。

在这个时候,任何一点小插曲,都可能让自己万劫不复,最重要的是他现在有了孩子,无形之中多了很多的顾忌。

“徐兄只管放心,方圆百米之内都是我的人,而且请你来的那小厮也是我随便抓的一个,再加上这酒楼人来人往,没人会注意到这里的!”

朱高炽笑着说道。

“我只是在考虑,自己有什么特殊的地方能够让世子请在下吃饭呢?”

徐闻笑着坐下,盯着朱高炽。

“这一次找徐兄来吃饭,的确是想要打听一下朝廷的情况,当然,还有一件事儿需要拜托徐兄!”

朱高炽收敛笑容,神色凝重的说道。

“什么事儿?”

徐闻的心情也紧张了起来,问道。

朱高炽却是没有说话,而是从身上掏出了一个信封递给了徐闻,“都在里面,徐兄一看便知!”

徐闻带着一抹好奇,打开了信封,这一看,又是眼睛一瞪,被信封上的内容给惊呆了。

“徐兄先不要急着拒绝,我既然敢找徐兄帮忙,自然已经是铺好路了,徐兄只要在关键的时候帮一下小忙就行,到时候这份恩情,我们自当永记心中!”

朱高炽炙热的双眸死死的盯着徐闻笑着说道。

徐闻见状,心里明白,自己想要什么都不做就离开恐怕不可能了。

稍微迟疑了一下,徐闻点了点头说道:“朝廷现在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情况,另外世子说的这件事儿我可以答应!”

朱高炽闻言,顿时喜上眉梢,激动的问道:“真的?”

“说一不二,不过只能是在我安全的情况下帮忙,我不敢保证一定成功,你也知道现在所有人都盯着京师,都盯着朝堂,若是太过明显,我也麻烦!”

徐闻神色凝重的说道。

“哈哈,这你放心。”

朱高炽开怀大笑。

一顿饭吃过,已经是深夜离开。

第二天上午,徐闻刚进都察院,整个都察院就炸开锅了。

朱元璋下旨让皇太孙处理政务。

朝中纷纷猜测,老皇帝身体不行了,京师暗流涌动,特别是燕王府,频频有消息出入。

朱高炽兄弟二人,也屡屡请徐闻吃饭,暗中打探消息,弄的徐闻也是一个头两个大。

并且京师每天都能够看到有重兵进进出出,弄的众人越发的紧张不安。

甚至有人为了避嫌,直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就连徐闻的脸色都凝重了不少,一旦真的到了那一天,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

而且这个时间不但敏感,还十分的危险。

洪武三十一年五月初十,朱元璋驾崩的消息如期而至,朝野震荡。

哪怕众人提前已经了有预判,已经有了心理准备还是被这个消息给惊呆了。

洪武皇帝朱元璋驾崩,天下臣民痛哭。

朝堂之中,大臣以泪洗面,然假哭居多,更多的是暗中庆幸,这位杀人不眨眼的铁血皇帝终于死了,大家不用再战战兢兢的上朝了。

不过,民间百姓痛哭者确是真心实意。

洪武皇帝一生痛恨贪官污吏,杀人如麻,对百姓确是极好,居历代之冠!

他的死,天下百姓如丧父母,为之哀伤。

徐闻亦觉得心里空落落的,感觉一个时代结束了。

不过这位大明皇帝倒也不凡,提前已经布置了许多准备,以至于将皇权顺利和平交接。

第104章 朱允炆登基

朱元璋驾崩后的第六天。

洪武三十一年五月十六日,皇太孙朱允炆匆匆登基,年号建文,以次年为建文元年。

六月,朱允炆任命心腹文臣齐泰命兵为兵部尚书,黄子澄为太常卿,方孝孺为翰林院侍讲,共同参军国事。

期间,燕王朱棣闻讯前往京师奔丧,在半道被建文帝勒令返回封地。

朱棣大怒,言说亲爹去世,哪有不让儿子崩丧的道理?

最终忍气吞声,返回北平封地。

朱允炆的登基并没有出现什么太大的风波。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很快朱允炆便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

首先是裁撤官员。

大理寺裁撤十个官员。

五军都督府直接裁掉一半。

六科给事中最惨,被全部裁撤。

其他部门都有裁撤官员数额。

地方上,各省布政使司的左、右布政使,只设布政使一人。

同时合并州县,全国撤销三十九个县,九个州,七十三个巡检司,四十九个河伯所,十五个递运所,四十八个水马驿,一百零九个税课局,四十一个税课司……

并裁撤一百多个府州县的训导和官吏。

失业官员哭天喊地,一时间人人自危。

加上各部门考核,以及人事变动,京中也是人心惶惶。

除了裁撤官员,朱允炆又改官名。

将通政司改名为通政寺。

大理寺改为大理司。

太常寺卿改为太常卿。

光禄寺卿改称光禄卿等。

连宫殿的名称也不放过。

把谨身殿改为正心殿。

午门改为端门。

端门改为应门。

承天门改为皋门等。

朱允炆不但有新政,还改了许多朱元璋留下的制度。

朱元璋重用武将,武治天下,而朱允炆重用文人士大夫,让黄子澄召等文官参军国事。

首节 上一节 106/8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最强皇子我有最强开挂系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