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第998节

  在他们看来,大势所趋下,益州若负隅顽抗,那必是死路一条。

  老爹年纪也大了,可不敢临到老来犯糊涂。

  甚至,就连张肃也在这数日来的观察后改变了心思:

  “两位公子放心,此番回去,我也会全力协助大公子,向刘使君陈明利害,不使益州步袁术等人后尘。”

  洛阳城的变化以及苏曜麾下铁军之雄壮彻底粉碎了这位益州使者心中的侥幸。

  此天命之人,不可抗也。

  不过,话虽如此,张肃也好,刘范也罢,实际上对于能否劝动刘焉都没什么把握。

  刘焉身为汉室宗亲,历任雒阳县令、冀州刺史、南阳郡太守、宗正、太常等官,不说唯我独尊吧,那也是主见极强的。

  本次废史立牧,退守益州,其苦心谋划多年,岂会因他们三言两语就轻易放弃?

  而果然,在又一个月后,益州治所绵竹,躺在病榻上装病的刘焉听着张肃和刘范讲述洛阳见闻,劝他放下执念后气的是咬牙切齿。

  “苏曜小儿,不过二十来岁,出身低贱,怎配宰执天下?”

  刘焉气的从榻上坐了起来,眼中满是怨气:

  “他使牝鸡司晨,怀我祖宗根基,,更欲以新政乱天下,此乃国贼也!”

  刘焉猛地将药碗摔在地上,瓷片四溅:

  “我刘君郎乃汉室宗亲,景帝玄孙,岂能向这等乱臣贼子俯首称臣?!”

  张肃见状,连忙劝道:“使君息怒!如今苏曜势大,天下十三州已尽归其手,连袁本初、刘景升这等人物都不得不低头。益州虽险,但以一州之力对抗朝廷,恐怕.”

  “恐怕什么?!”刘焉厉声打断,“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当年高祖便是以益州为基业,终成帝业。如今朝廷昏聩,奸佞当道,正是我刘氏重振之时!”

  刘范跪伏在地,声音发颤:“父亲三思啊!苏曜非董卓、袁术之流可比。其麾下兵精粮足,更有神兵利器。儿在洛阳亲眼所见,其新造'神臂弩'可射三百步,破甲如纸;'霹雳车'能投百斤巨石,摧城拔寨。更可怕的是.”

  刘范抬头,眼中满是恐惧:“苏曜传军队'天雷'之法,寿春城门据说被其一击而破。若大军压境,益州天险恐怕.”

  “住口!”刘焉暴怒,抄起手边玉如意砸向刘范,“逆子!你被囚洛阳多年,莫非已被苏贼收买,要来乱我军心?!”

  刘范额头被砸出血痕,却不敢擦拭,只是连连叩首:“儿臣不敢!儿臣只是担忧父亲安危,益州百姓,况且两个弟弟还.”

  “滚出去!”刘焉指着门外,“传我命令,即刻加强各处关隘防守,征调青羌兵五万。再派人联络南蛮,共抗朝廷!”

  虽然还有两个儿子留在京师,但一向最被刘焉看重的长子刘范回来了,刘焉便多少也有了些底气。

  接下来,刘焉借故软禁了朝廷派来的太医和随从,积极备战,妄图借天险死守。

  在他看来,苏曜乱政不得人心,天下人归顺不过是碍于其强大的武力。

  只要他据守川蜀,坚定守住,打上两场漂亮仗破掉苏曜大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届时那些天下苦苏久矣的人必会群起响应,他刘焉也必将成为天下反苏的旗帜人物,缔造光武帝那般的大业!

  然而,刘焉正做着春秋大梦时,斥候慌慌张张闯入议事厅:

  “报——葭萌关急报!据说北边有一支铁骑突然出现,自金牛道直袭阳平关,汉中危险!”

  “你说什么?!”

  “刘焉老贼到底在搞个什么?!”

  就在刘焉刚刚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汉中张鲁也同样收到了这个噩耗。

  阳平关,乃是秦岭之川陕间关隘,在今宝成铁路(宝鸡至成都)和阳安铁路(阳平关至安康)的交汇处,北边是秦岭山脉,南面是大巴山、米仓山,嘉陵江水依镇而过。

  而那嘉陵江边还有一座大山尤为有名,叫子龙山,相传赵云当年就在此地镇守练兵。

  阳平关既是蜀北的门户,也是汉中的咽喉,其往南不远就是葭萌关,往东出山则就是汉中平原。

  张鲁如今盘踞汉中,背靠刘焉精力全都放在北边的关中方向,不曾想后路竟然被断。

  “是谁,到底是谁?!”

  “刘焉不可能这会儿跟我作对,这些人是从哪里来的?打得谁的旗号,究竟是要干什么?!”

  张鲁急促催问,得到的消息则让他手脚冰凉。

  “报师君——溃兵来报,敌骑自武都来,多羌人装束,打马字旗,说是西凉军校尉马超,奉大将军命.”

  话还没说完,张鲁便一声惊呼:“马超?!马寿成的儿子?他不是在凉州吗?怎么跑这里来了?!”

  西凉马腾的名号天下谁人不知?马超更是年少成名,勇冠三军,如今竟突然出现在他屁股后面,张鲁一时间是慌了神。

  他急忙召集部下议事,众人听闻之后是破口大骂。

  “马孟起真孙子也!”

  部将杨柏怒目圆睁,狠狠捶打案几:

  “他父亲之前被苏曜打败,他不思报仇雪耻,竟然甘为其鹰犬,真是有辱威名!”

  张鲁的谋士阎圃则眉头紧锁:“马腾大败后被苏曜留京为质,马超听他号令倒不足为奇。”

  “只是阳平关乃我汉中西门,一旦有失铁骑旦夕即到城下,必须速速支援才好。”

  张鲁闻言定了定神,他很清楚阳平关的重要性,不过还好,此关坚固雄伟,一时难以攻克,只要坚持一段时间,然后等刘焉援兵自葭萌关出发击其后路即可全灭敌骑。

  于是,张鲁立刻调兵遣将,征召汉中当地郡兵和他自己麾下的五斗米教徒,驰援阳平关与马超对峙。

  不过嘛,苏曜一经出手,那就绝不会只有这一招。

  很快的,张鲁大兵还未出发便惊觉自己已陷于了两难之地。

第929章 摧枯拉朽

  且说汉中为益州门户,苏曜既然准备对刘焉动手那自然不会等着对手一张张出牌。

  首先在张肃等人离京的时候,苏曜就立刻派快马传令,调西凉马超带羌族骑兵们南下武都,奔袭阳平关,断汉中后路。

  对于这个命令,朝中不少人表示过担忧。

  西凉羌人桀骜难驯,汉羌百年战争双方都是打破了头,光靠扣留马腾等人能否真的控制马超?

  有识之士们对此是众说纷纭。

  一旦让马超深入内地,会不会反倒让他和刘焉张鲁联合?

  老实说,起初苏曜也有过这个担心,毕竟历史上马超已经证明了自己的反骨,他一意反曹,害死了全家两百余口的性命。

  但事实证明了,苏曜不是曹操,马超也不是真的那么冷血的人。

  凉州频繁,根本原因乃是关西人与关东人的矛盾,朝廷不把凉州人当人,根本不给关西人一点上升空间,甚至还让他们背负沉重的战争负担,导致了凉州士民与羌人结合,联手反抗中央的局面。

  没错,西凉羌乱就像后世的倭寇之乱一样,之所以连绵不绝根本原因在于利益分配,很快就从最初的真羌(真倭)搞事变成了当地汉人豪强世家联手参与甚至主导乱局的情况。

  如韩遂马腾等人,都曾是朝廷官员,在当地颇有名气,在乱局中被众人“推举”。

  这时的凉州诸军阀们,像极了后世大唐的各个节度使,他们名义上拥有对部将的控制权,但实际上不过是一个个大兵头团体自治的代理人而已。

  凉州,就是一个个世家豪强自治的基地,马超后世对曹操的反叛与其说是他个人的野心,倒不如说是当时凉州诸军阀的集体意志。

  曹操想要打汉中,那就自然要重整收回当时已被西凉诸军阀控制了的关中各地的统治权,那些人不甘心乖乖滚回凉州吃土,于是乎散居各地的十几伙军阀势力全都反了。

  而如今,显然这个问题并不存在。

  马超今年才刚刚16岁,凉州诸军阀发育也不完全,更没有携手闯关中,打下一片大大的基业。

  甚至,苏曜改革体制,开科取士,重开商路等政策不说在短时间内就让饱受关东世族欺负的凉州人立刻归心,但在当地也是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冀州名门崔烈,在苏曜和孙女的“感化”下到达凉州后便不辞辛劳的频频走访各凉州世家和军阀府邸,宣讲朝廷新政。

  崔烈乃是前司徒,又是关东名门,他的话显然很是说动了一些凉州士人。

  他们纷纷派人入京了解科举情况,参与朝廷重建的商队,亲眼目睹了京师的变化,对未来逐渐期待起来。

  凉州士人如此,羌人们对于苏曜就更是敬畏了。

  当年苏曜横扫草原,连匈奴带羌人一起收拾,打的北地羌人部落闻风丧胆,苏曜天将军威名很快就传遍了各部。

  比起肚子里一堆“坏水”,盘算各种利益的汉人世家豪强们,羌人们的态度就朴素多了。

  天将军的朝廷不给他们胡乱加派,天将军本人更是勇武非凡,那他们该作何选择还用想吗?

  于是乎,在这多般作用下,这次苏曜打汉中西凉诸军阀们不但没有来添乱,反而积极出兵,寻思着能不能建功立业,看看大将军会不会真像传闻中那般慷慨大方。

  受到命令的马超很快就在大义的名分下拉到了一支八千人的骑兵,兵出武都走金牛道直袭阳平关下。

  而与此同时,苏曜的自然不会只靠西凉军一部人马。

  在关中屯兵多时的吕布也受到了调令,几乎同时出击,率领魏越和魏续等将分兵两路从关中走太白山的褒斜道、首阳山傥骆道穿越秦岭,南征汉中。

  如此三路大军齐发,汉中局势顿时风云突变。

  张鲁派出的斥候接连传回噩耗:

  “报——傥骆道发现敌军,打着'吕'字旗号!”

  “报——褒斜道也有大军行进,先锋已至赤崖!”

  张鲁闻言面如土色,手中拂尘啪嗒落地:“吕布?!他不是在关中防备羌人吗?怎会”

  谋士阎圃急道:“师君,如今三面受敌,唯有东面米仓山尚可通行。不如暂避锋芒,退守巴中?”

  “不可!”张鲁拍案而起,“汉中乃我五斗米教根基,岂能轻弃?速派快马向刘焉求援!”

  就在汉中乱作一团时,阳平关外的马超军营中,一位不速之客悄然到访。

  “末将参见马将军!”来人竟是张鲁麾下大将杨昂,他单膝跪地,抱拳道:“家父杨松命我暗中来投,愿为内应!”

首节 上一节 998/110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明末:一分钟一两银,全球推土机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