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第887节

  “你看看今夜这诏狱,与咱们家相关的,有头有脸的大官全都被他抓了进来。”

  “待到明日朝会,其他人就是想要串联抗议,他们都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带头之人。”

  “难不成,你要指望苏曜的盟友卢太傅来替咱们出头不成?”

  “不可能的,倘若咱们家倒下了,他不拍手称快就不错了。”

  “他们这些边郡世家子,早就看咱们中原名族不爽很久了。”

  “而没有足够有名望的人带头抗议,其他那些中低级官员,又有几个真的有勇气与苏曜正面抗衡?”

  杨修咬着牙,握紧了拳头,“可是父亲,我们不能就这样屈服啊!哪怕只有一线生机,我们也应该拼一拼。”

  “拼?拿什么拼?”杨彪苦笑着,“咱们手中无兵,仅凭一张嘴,能改变什么?”

  “苏曜想要的,是彻底打压我们这些世家大族,他要的是朝堂的绝对掌控。”

  “我们若拼死反抗,不但救不了自己,还会连累更多的人。”

  杨修愣住了,他从未想过父亲会如此悲观。

  在他的印象中,父亲一直是那个顶天立地、刚正不阿的大英雄,是杨家的顶梁柱。可如今,这个在他心中无比高大的形象,却在这诏狱之中,一点点崩塌。

  不过,比起杨修的不甘和愤慨,赵家的赵驰倒是很快就认清了现实。

  在赵谦自昏厥中悠悠转醒后,赵驰便立刻凑到了父亲身边力劝他莫要冲动。

  直到这时,他们才幡然醒悟,政治斗争不是请客吃饭,一着不慎,那是真的会掉脑袋的事情。

  他们之前只想着自己的权谋算计,却全然忽略了时代已变。

  如今的时代,已不是过去和平时世家贵戚们操弄政治、宫帷智斗、权谋算计的时代。

  天下的混乱,苏曜的崛起,带来的是一场权力格局的大洗牌,是对旧有秩序的彻底颠覆。

  当今时代,强者为王,苏曜手握重兵,行事果决,早已不是他们这些文官能够轻易撼动的存在。

  自己等人想用各种规则和舆论限制他,增强自己的实力。

  如今看来根本就是适得其反,反而成了苏曜借机发难的把柄。

  那些平日里被他们视作政治筹码的种种算计,在苏曜的强权与武力面前,竟如此不堪一击。

  “尤胜董贼,尤胜董贼啊!”赵谦喟然长叹。

  便是那暴虐董贼,除了以袁绍作乱为由处死袁隗一家外,对其他高官也不敢做绝。

  就连他恨急了的皇甫嵩都不敢杀害。

  而这苏曜,却敢在司徒府亮剑,在百官面前杀得人头滚滚,对这样的人哪里还能以常理度之?

  虽然心中不甘,但赵谦也很明白,若不低头认罪,恐怕整个赵家都会因此覆灭。

  而这一点,也是杨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倘若只有自己一个人,他们不介意舍身一死成就一世清明。

  然而,身为世家领袖,他们不得不为祖宗基业还有儿孙后世所考虑。

  于是乎,很快的,天还没亮,几人便纷纷输诚,表示愿意认下科举舞弊之罪,把他们之前如何相互勾结,如何泄露试题,又如何教唆老师和学子引导舆论,制造苏曜有篡位之心,暗示考生们在考卷中劝进,然后又将他们一一黜落的事情交代的一清二楚。

  他们很清楚,一旦这些罪状被坐实,自己恐怕难免人头落地。

  但此刻,为了家族的未来,他们不得不做出这样的选择。

  “什么?!”

  “你们竟然还泄露了考题?”

  “这,这,文先(杨彪),翁叔(马日磾),你们怎会如此糊涂啊!”

  一旁的议郎孔融听闻这些罪状,瞪大了双眼,满脸的不可置信与痛心疾首。

  昨夜,司徒府设宴,他身为当朝名士,又是杨氏故吏出身自然也有参加,然后就被一同拘押在此。

  坦率说,他对于杨彪引导舆论,暗中使计,打击寒门士子是所有知情。

  虽然他不太赞成,但是心中却也不至于激烈反对。

  在他看来,反正都是些寒门学子嘛,能中了那计谋,参与劝进的必多是些热衷名利之辈,黜落掉也一点不亏。

  但是,他却万万没料到,杨彪等人竟还会泄露考题,让自家子弟抢占先机。

  “治国之要首在用人,你们这般行径,置天下学子于何地,置朝廷社稷于何地?”孔融愤怒道。

  孔融确实对苏曜有诸多不满,但是这个科举取士,他在深入研究后也是颇为赞同的,认为这是一项难得的善政,对于天下学子是大有益处的。

  听到孔融的指责,杨彪闭上双眼,脸上满是痛苦之色:“文举,事已至此,多说无益。”

  “我们也是被那苏曜逼得走投无路,原想着以此来制衡于他,却不想弄巧成拙.”

  “哼!”孔融怒哼一声,“你们这分明是自毁前程,自毁世家清誉!如今认下这些罪名,即便能保家族一时,日后又有何颜面立于朝堂,立于天下?”

  就在众人陷入沉默之时,诏狱外突然传来一阵嘈杂的脚步声。

  紧接着,一名锦衣卫头目大步走了进来,身后还跟着几个面无表情的锦衣卫。

  “杨彪、赵谦、马日磾、孔融等一干人犯,陛下有旨,即刻押解至朝堂,听候发落。”锦衣卫头目高声宣读。

  众人闻言,皆是心中一紧,不少人都面露惊恐之色,害怕这就是最后一面。

  然而由不得他们说不,很快,在锦衣卫的押送下,众人被带出了诏狱,押上朝堂。

  在那里,女帝万年座下,苏曜面色冰冷,卢植、王允和蔡邕等名臣则是一脸惋惜。

  其他百官群臣则是提心吊胆,一言不发的紧张的关注局势的发展。

  不过,接下来自然不会再有什么转折。

  在苏曜的责问下,杨彪等人纷纷跪倒在地,对自己所犯罪行供认不讳。

  “臣等知罪,臣等一时糊涂,做出了这等有违国法、有负陛下信任之事,还望陛下开恩恕罪。”杨彪叩首。

  “陛下,臣身为三公,知情不报,庇护杨彪,实乃罪该万死,臣甘愿领罚。”赵谦磕头。

  紧接着,马日磾和孔融等人也都是各有一番声泪俱下,朝堂之上,痛悔与哀哭之声不绝于耳。

  见皇帝动容,百官也是抓紧时机,纷纷求情,恳求从轻发落。

  不过,有苏曜在,自然也没什么妇人之仁。

  一番热议后,杨彪、马日磾身为科举主官,负主犯职责,判斩首示众,抄没家产。

  赵谦、孔融等人知情不报,削职为民,贬为庶人的同时并判处罚金,以儆效尤,而其他一干人等,则根据其罪行轻重,各有处置。

  “悔不当初,悔不当初啊……”

  听到判决,杨彪和马日磾面如死灰,瘫倒在地,而赵谦和孔融等人则是松了口气,知道保住了小命一条,连忙谢恩:

  “谢陛下和大将军不杀之恩,臣等日后定当痛改前非,深刻悔悟!”

  万年点了点头,痛心言:“此次科举舞弊事件,给朝廷和天下士子带来了极大的伤害,朕希望诸位大臣能以此为戒,日后公正履职,维护朝廷的法纪和制度,切勿以身试法,自毁前程。”

  朝堂内众人纷纷点头称是。

  随后,杨彪、马日磾等人被锦衣卫带出朝堂,等待他们的将是法律的制裁。

  而赵谦、孔融等人则在众人的注视下,黯然离开朝堂,从此沦为庶人,远离政治中心。

  至此,科举舞弊大案终于顺利落幕,苏曜也借此一扫朝堂反对势力,昔日可与他争权的三公全部都被清除,得以独揽大权。

第823章 格局大变(合章K6)

  “听说了嘛,听说了嘛?”

  “科举舞弊事发,三公伏法,弘农杨氏几代清名啊,没想到竟被这杨彪毁于一旦呐!”

  “是啊是啊,平日里看他们一个个道貌岸然,满口仁义道德,没想到竟如此不堪。”

  “活该,活该啊!”

  洛阳的街头巷尾,百姓们议论纷纷,对近日朝堂上的巨变感到极度的震撼。

  一方面,弘农杨氏身为清流领袖,结果却为以权谋私,在科举一事上徇私舞弊,极大的颠覆了他们在百姓和士林中的形象。

  另一方面,杨彪身为三公,因这科举舞弊而被直接处斩,这在大汉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事件,引起了朝野上下的轩然大波。

  毕竟,三公地位尊崇,除非事涉谋反,否则从未有判死的先例。

  如今,这杨彪因科举舞弊而死,可谓是开历史之先河,而苏曜也通过此事,向天下宣告,科举乃国之根本,容不得一丝亵渎。

  经此一事,原本对苏曜推行科举制度心怀不满、暗中抵制的世家大族们,也都纷纷收敛了心思。

  他们见识到了苏曜的铁腕手段,明白在这件事上绝无通融的余地,而寒门学子们则是纷纷拍手称快,奔走相告,对苏曜钦佩又感激。

  “太好了,太好了!”

  一位年轻的学子眼含热泪,激动地说道:

  “大将军真是英明神武,为我等寒门学子讨回了公道啊!”

  “是啊,若不是大将军雷霆手段,我们这些寒门子弟恐怕永远都没有出头之日。”另一位学子也感慨万分。

  “大将军文武双全,不仅平定了叛乱,还为我等寒门子弟开辟光明之路,此等大恩,某必没齿难忘!”

  “日后若能有幸入朝为官,必当誓死效忠于大将军,万死不辞也!”

首节 上一节 887/110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明末:一分钟一两银,全球推土机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