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第737节

  若是女学可行,那女皇又如何呢?

  此刻的苏曜,还只是有个大概的想法,他决定饭要一口一口吃,事要一件一件做,还是先把女学的事情做好再说。

  不过,虽然女学对苏曜有着重要的意义,但他现在不可能有时间盯在这里去做。

  因此,蔡琰便成了他最好的选择。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身为领袖和大将,他只需要把控好方向,勇往直前,率队杀出一条血路。

  至于剩下的事情,交给麾下那些仁人志士们处理便好。

  而蔡琰这个专业人士果然不负苏曜厚望,很快就拿出了解决方案来:

  “小女原也以为,观念和风气等问题影响巨大,此等问题不解决,投入再多,也是空耗时间,没人会送孩子来参加这女学,更妄论其他了。”

  “毕竟,这是连班大家都没能做到的事情,冠军侯和小女又怎么可能做到?”

  蔡琰轻轻的闭上了眼,她回想起宅邸中的那一幕场景,不由一叹:

  “然而,在见过了宅中的姐妹们后,我才突然悟了。”

  “有些事情,想的太多反倒是阻碍,不如先且做了。”

  蔡琰继续说道:

  “冠军侯已经用实际行动为我们扫清了最大的障碍。”

  “您解救了那些被困在苦难中的女子,给予她们庇护和新的希望,让她们有了重新生活的勇气。”

  “有了这些鲜活的例子在前,女学的意义便不言自明。”

  “那些女子们会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去说服她们的家人和亲朋好友,让更多的人了解女学,相信女学。”

  “而只要有了第一批学生,女学便有了立足之本。”

  “随着时间的推移,女学的成果会逐渐显现,越来越多的人会看到女子教育的价值,观念自然会慢慢改变。”

  蔡琰越说,信心就越是充足:

  “说到底,这社会的风气,还不都是由上位者决定的吗?”

  “昔年楚王好细腰,以至宫中多饿死;而上有所好,下必从焉亦是夫子之名言。”

  “今苏君侯年轻有为,执一方权柄。”

  “倘若君侯真的有决心去推动女学,那风气的改变也是早晚的事情。”

  “而君侯所言的文工团就更是绝妙。”

  “它的存在给了大量女子们一个有别于女官奴婢和嫁人从夫外的第三种选择。”

  蔡琰双目流转,侃侃而谈:

  “通过文工团的演出和宣传,我们可以将女学和君侯的理念传播到更广泛的百姓中去,获得更多人的理解。”

  “同时,文工团也可以成为我等女学的一个展示窗口,让外界看到女学生们的才华和进步,让世人知道女子并非只能生儿育女与伺候男人。”

  “她们可以知圣人言,亦可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家国社稷做出自己的贡献。”

  “而更关键的是,女子可以立功,可以受赏,可以为家族争光添彩且改善家计。”

  “如此,培养女儿,便不是一个亏本的买卖,人们自然愿意送她们来女学。”

  ——啪啪啪!

  蔡琰话音一落,苏曜便鼓掌拍了起来:

  “蔡姑娘果然才思敏捷,见解独到,如此一来女学,乃至文工团的事业交给你来负责,我就可以放心了。”

  苏曜站起身来,走到蔡琰身边,目光温和的拱手道:

  “我相信,在蔡姑娘的带领下,我们的女学事业一定能够取得成功,为天下女子再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第686章 大汉皇家女学院

  “君侯过誉了。”

  “小女不过略尽绵薄之力,一切还需君侯的鼎力支持和众人的共同努力才可。”

  苏曜的盛赞与认可,让蔡琰脸颊微红。

  她很清楚,想要做到班大家都没做到的事情,最离不开的就是苏曜的鼎力支持。

  而苏曜对此自然也是绝不含糊。

  窗外夜色渐深,两人在室内的讨论则越发的热烈。

  很快,即将新官履任的蔡琰便与苏曜就资源投入,师资力量,以及女孩子们的任务分配等达成了一致。

  首先的,苏曜便把目前收缴用来安置那些女子的宅邸中划出了部分、可容纳数百人的宅邸作为文工团的工作场所以及女学正式办校前学生们的活动场所。

  在苏曜不在的时候,钟繇这位名士,将负责与蔡琰一同协从,调集资源保证机构运转。

  而师资力量和课程设置的解决比想象中的要简单不少。

  托班昭的福,现今女子识文断字的人数虽少,但在宫中和京中世家中亦有少量人员,精通《女诫》,用以教导嫔妃和家中子女。

  有这些负责文化课的人,苏曜接下来便是安排蔡琰与钟繇等名士共同商议,拟定和修改新的教纲。

  身为一个现代思想的人,苏曜太清楚教纲统一思想的重要性。

  第一步他要做的便是意识形态的教育。

  苏曜必须要保证,这些学校出来的学生不能成为自己的反对力量。

  于是乎,在传统的忠君爱国,以及班昭《女诫》传统的“三从之道”和“四德之仪”的基础上,苏曜又适当加入了解放思想和孟子民贵君轻等价值观和天命演变等世界观。

  在思想教育保证后,知识与文化教育苏曜自然也不会忽略。

  作为苏曜亲自操刀的第一所女子学校,他希望女学建设的同时也承担起他日后的普及教育探索发展道路的重任。

  于是乎他又与蔡琰探讨,加入了如《诗经》、《楚辞》等经典文学作品的学习,以及历史、算术、天文、地理等实用知识的教学。

  此外,苏曜还决定引入一些新的科目,如音乐、舞蹈、绘画、书法等艺术课程,以及手工艺、农事技能和账目与营等实用技艺的教学。

  他希望通过这些与现代化学校教育理念相近的多元化课程,让女孩子们不仅能够增长知识,提高文化素养,还能掌握一技之长,为将来的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即便这些女孩在学习之后很快就嫁作人妇,专心家庭,但她们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也将成为自己和家庭宝贵的财富,对帮助夫家事业发展以及教育子女后代提供帮助等等。

  比起基础教育更需要钟繇等现有名士大家协助,这些才艺类的课程的师资解决就相对简单。

  除了红儿和胡姬姐妹等人精通歌舞技能外,皇室宫廷与世家大宅中本就有很多教习女子才艺的人员,这些人虽然可能学识不高,但在音乐、舞蹈、绘画、书法等艺术领域却都有着深厚的造诣和丰富的经验。

  这些人如今都在苏曜手下无所事事。

  于是乎,从这些人中挑选出技艺高超、品德优良者,让他们到女学中来担任才艺课程的教师便是一举两得之事。

  而这些学子们未来成才,除了加入他的文工团,或者进入宫中与甄家商号等道路外,也会有部分人继续留任学校,成为新的老师,逐渐扩大改良师资队伍的规模与效率。

  而解决了场地、师资和课程后,生源问题更是重中之重。

  与班昭最终事业仅局限在宫中与上流社会不同,苏曜希望他的女学除了在上流发展,同时也能普及到广大普罗大众中去。

  苏曜很清楚,但只有女学办的如火如荼,做出良好表率,他未来掌权后进行教育改革之事才会能够没有太多阻碍。

  而受制于眼下世家对他的抵触,以及女学教育有悖于当时风俗,他显然在一开始所能获得的生源是十分有限的。

  不过,幸运的是,正如蔡琰所说,由于苏曜之前的善举,他从宫中和世家大院中解救出来的女子们便成为了首批最佳的生源。

  这些女孩们来自不同的背景,有的曾是宫中的宫女,有的则是世家大族的侍妾或婢女。

  她们在苏曜的解救下,得以重获自由,拥有了重新开始的机会。

  女学的建立,无疑为她们提供了一个学习和成长的平台。

  而她们感念苏曜恩德,也将成为鼓吹他事业最好的旗手。

  于是乎,在设置不同年齿的初级学部之前,面对十五岁以上学子、致力于成人教育的高等学生部就先行挂牌成立。

  这个年龄段的女子们,已经在世家和宫廷的教育下有了一定的才艺基础,她们将成为女学初期最为活跃和有影响力的学生群体。

  而为了表示支持,苏曜还特意把宅中适龄的妻妾和婢女们全都一股脑的塞进了高中部里。

  这其中,甚至包括一个极为特殊的学生,那就是重返宫中的万年公主。

  只不过,在这个等级森严的大汉,他们这些人毕竟身份特殊。

  为此,在蔡琰的执意要求下,苏曜特意在洛阳南宫门外,为这些出身尊贵的贵女们单独划出了一个独立的大宅,作为女学研修与活动之地,挂牌皇家女子学院。

  而这份折腾总算也没有白费功夫。

  当得知苏曜家眷与万年公主都在这个名头甚大的学院中活动时。

  虽然嘴上说着这冠军侯胡来乱搞,不靠谱云云,但身体上这些京中豪门们倒是诚实的很,一个个的都送家中女子来报名参与。

  很快的,仅仅就在这皇家女子学院宣布挂牌成立的隔天,除了苏曜麾下嫡系们表示支持送来的家眷外,这个特殊女学的报名人数就迎来了一波爆发级的增长。

  看着那些女孩子们一个个巧笑嫣然,青春靓丽的身影,苏曜突然就升起了一股打造统一制服的念头。

  不过,眼下显然没太多时间可以耽误了。

  就这样,在苏曜忙着进行西征准备的时候,蔡琰等人也是忙得脚不沾地,除了学校草创的任务外,她们也筛选出了一批优秀学子,将参与西征大业,帮助苏曜的大军做好后勤辅助与大军的士气鼓舞等工作。

  倒不如说,这才是蔡琰等人文工团眼下的主要任务。

  这是她们的初次登场,每一个被选中的女孩都鼓起了干劲,希望能帮到苏曜,证明自己的价值。

首节 上一节 737/110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明末:一分钟一两银,全球推土机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