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第675节

  “也幸好,因为定都长安,前汉以关中为基,遥控关东,最后安然渡过了七王之乱,方有后世之盛世。”

  “这个故事我知道。”

  苏曜问道:

  “卢公提起此事,是想要说什么呢?”

  “总不会是建议我放弃洛阳吧?”

  长安虽好,但是那现在是董卓的地盘。

  他总不能把辛苦得来的洛阳城拱手送人吧?

  然后带着家小上路?

  “君侯误会了。”

  荀彧拱手道:

  “洛阳乃是夏商周三代之居,圣王所立之地,更是我朝无可置疑的京师,其文脉与符号意义无可取代,董贼弃洛阳而走,乃是便是自绝于天下人心。”

  “君侯克复京师,意义重大,怎可轻易言弃呢?”

  “卢公方才所言并非是劝君侯放弃京师,而是想要提醒您。”

  “眼下虽然看起来形势一片大好,但实际上却比太祖定鼎时环境更加恶劣。”

  “西边逃去函谷关的董卓暂且不说,东边的袁绍等人就与我们是同床异梦。”

  “而且,更致命的是,袁本初拿下了虎牢关,十万大军兵临城下,引而不发。”

  “如此情况,我等连八关之塞都无法重建,更妄论以这么点兵力,在您离开洛阳后保京师安稳了。”

  苏曜一听便明白了,他们说到底还是担心袁绍。

  自他昨日凌晨拿下洛阳后,那袁绍是打又不打,投也不投,就这么停在城外碍眼。

  有这么一支微妙的友军在,自己显然是没办法放心开拔的。

  “害,说到底还是咱们打的太快了!”

  王凌懊恼道:

  “相比于袁绍的联军,咱们的人都在外圈的边疆之地,根本赶不及过来。”

  “若是君侯且慢些动手,稳扎稳打,缓個月余的再拿下洛阳,断不至于让咱们落得这陷入重围之中啊。”

  “哈,那董贼菜的抠脚,一点也不经打,我还没发力他就跑路了,怎地还能怪到我头上了?”

  苏曜轻笑一声:

  “莫不是按小凌你的说法,我就该按部就班,坐在伊阙关里任他施为?”

  “那怕不是等咱们人来的时候,董贼已经卷了洛阳城所有的百姓和财物大摇大摆的迁都,给咱们留下一个被烈火焚尽的空城。”

  王凌被说的是哑口无言,顿时语塞,脸上露出一丝尴尬的笑容。

  他自知失言,连忙拱手道歉后,又说道:

  “不过以眼下情况看来,君侯恐怕还是要放缓下脚步才好。”

  “黑山军的赵四郎按路程算应该这几日便到。”

  “而辽东和青州的人马,恐怕还要再过个月余左右。”

  “只要等到咱们的援军到了,做好充足准备后,君侯再西征董卓,可保万无一失。”

  王凌话音一落,卢植和荀彧便点了点头。

  这是他们之前一起商量好的事情。

  冠军侯素来雷厉风行,一往无前。

  这在平日里是很好没错,但是如今形势变迁,却也不得不放慢脚步。

  在他们讨董立盟开始号召群雄的时候,便已同时召集辽东和青州兵入京。

  其中辽东的兵马由张飞带领,而青州则是苏曜以之前青州牧的名义,派太史慈前去,率领郡兵赴京。

  这些人,再加上赵四郎的黑山军,此三部人马,辅以公孙瓒和王柔的支援,重建洛阳防线问题不大。

  即便最后还是没有虎牢关,但有这后援大军在,晾袁绍也不敢趁苏曜不在起什么歹意。

  到时候,他们只要稳住洛阳城,等苏曜打穿关中,擒杀董卓,重建长安洛阳双星,便可震慑诸侯,为朝廷稳定赢得时间。

  没错,卢植和荀彧自然看得出袁绍的野心。

  但是没什么办法。

  董卓这一闹,朝廷中央权威尽失。

  苏曜虽然奋起讨董,但此番胜利同时却也是在那皇权上舞刀。

  身为朝廷高官与世家子弟,卢植和荀彧他们太清楚了,他们很明白治天下靠的是什么。

  孟子曰,得人心者得天下,这人心就是敬畏之心!

  敬畏之心在,哪怕王座上是一襁褓中的幼童,天下也可安稳无恙。

  而敬畏之心不存,哪怕皇帝坐于朝堂,那也不过是又一个东周天子罢了。

  而董卓的这一番折腾,便是彻底的扯下了朝廷的遮羞布,让天下人看到了皇权的虚弱与无力。

  天下乱起,野心滋生,诸侯们虽然高呼讨董,但显然已是各怀鬼胎,各有心计。

  苏曜虽然勇猛无双,屡建奇功。

  但他到底只是个崛起不过一年左右的边郡奇子。

  对于天下人来说,这个冠军侯恐怕不比董卓强上太多。

  他越是敢打敢冲,天下的人心就越是疏离。

  尤其是那些自命不凡,有着远大抱负的人,更是跃跃欲试的想要试试自己的本事。

  这一次袁本初与苏曜前锋在洛阳城下的冲突便是一个征兆。

  不过还好,由于两人的克制,这场小冲突并没有演变成全面的战争。

  但是,事已至此,诸侯之间的兼并争战已是迟早会发生的事情了。

  这让卢植和荀彧非常之忧虑。

  苏曜和袁绍。

  两人一个车骑将军,一个骠骑将军,一个百战百胜冠军侯,一个四世三公袁本初。

  他们二人,可谓是当今天下的两面旗帜,都打着为国除贼讨董的旗号。

  一旦两人发生了火拼,那么不管谁输谁赢,大汉最后的那点脸面就全都完了。

  无论如何都要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

  故而,即便现在追回皇帝非常重要,但是两人还是劝苏曜:

  “慢一点吧君侯。”

  “只有您镇得住那袁本初。”

  “先在洛阳休整一阵,稳定下局势,让袁绍先行出发,去关中讨董。”

  “咱们等到后续援军到来后,再行动亦是不迟。”

  “那函谷关险峻无比,不在虎牢关之下。”

  “就是让他袁本初先去,想来他一时不半会也取不得什么战果。”

  “咱们大可不必急于这一时半刻的。”

  苏曜闻言挑了挑眉毛,沉默着环视了一圈身边诸人,点了点头:

  “原来你们操心的是这个啊。”

  “但是你们这是关心则乱啊。”

  苏曜轻笑一声:

  “想让我坐镇后方,请袁绍出力去讨董?”

  “你们觉得他袁绍真的会干这种事情吗?”

  “不,他若是有心的话,他就不会之前一直蹲在虎牢关外了。”

  “而函谷关险要尤胜虎牢,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要再如此雄关前打消耗战,他袁本初才不会去呢!”

  苏曜冷哼一声:

  “若是我们都不去讨董,反而在这洛阳静坐对峙,那只会让天下人以为我等内讧,反而给了董卓喘息之机,让那死肥肥乐开了花。”

  “那君侯的意思是?”钟繇问。

  “讨董!”

  苏曜坚定道:

  “天不可一日无日,国不可一日无君。”

首节 上一节 675/110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明末:一分钟一两银,全球推土机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