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第461节

  如今普通人读书,都是多以竹简抄录为主。

  而手抄典籍,总有错漏,不但在传播过程中一传十十传百,往往诞生极多谬误。

  而且各家对经典的解读又多有不同,这些往往都成为了中原名家的不传之秘。

  如今四世三公的袁家,最初就是靠研习家学《孟氏易》起家。

  这其中的关系,简单来说就像如今自学考试,普通人都是自己在家啃那些字迹模糊不清不说,甚至可能公式都写错了的盗版书,而世家出身的人,则有家传秘籍和详细的历年真题全解等一样。

  大家起步都不在一个起跑线。

  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同时也是竖立统一的思想,朝廷的对策就是立石经,也就是统一教材是也。

  这可是破天荒的大事件。

  汉灵帝的熹平石经也就此成为了华夏历史上最早的官定儒家经本,开创了后世历代石经之先河。

  “没错。”

  牵招自豪道:

  “不才的恩师,也在其中小小的出了一份力。”

  “噢噢噢~”

  随着牵招的话语,现场马上传来一阵惊叹之声。

  这熹平石经乃是当今皇帝最有名的政绩,他们当然都有所耳闻。

  不过,那等中原之盛事,对于他们这些辽东本地的官吏们来说,却又是格外遥远了。

  “不过这和那捶拓有什么关系?”田韶皱眉不解。

  “诸位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啊。”

  牵招呵呵笑道:

  “这捶拓之法,正是那熹平石经之后,名匠们为了更加方便地传播经典,所发明的一种复制文字的技术。”

  牵招继续解释道: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将湿润的纸张覆盖在石碑或雕版上,再用软锤轻轻敲打,使文字或图案印在纸上,待纸张干燥后,便能得到一份清晰的拓本。”

  “如此一法,大大加速了经典的传播速度,使得更多人能够接触到和学习到这些珍贵的典籍。”

  田韶等人闻言,纷纷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

  他们还是首次听说这种技术,不由对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到由衷的敬佩。

  然回过神后.

  “莫非,君侯竟然从那中原带来了这珍贵的雕版?!”公孙昭失声惊呼。

  即便首次听闻此术,但只简单了解下那技艺,就知道那敲打刻印要耗费去多少功夫。

  朝廷集天下名家与物力,也是耗时八年才刻成那石经。

  这捶拓之法想要刻印成版,想来也是要耗费经年吧。

  如此珍贵的东西,难道,那苏君侯竟然从中原带了过来吗?

  听到公孙昭的惊呼,一个又一个人们回过神来,紧张的望向眼前那年轻的府君。

  然而,苏曜却笑了一声:

  “捶拓?雕版?”

  “那已经是落后的技术了!”

  “什么?!”

  这一下,不但那些刚刚听说这宝贵捶拓之法的辽东官吏们为之震撼,卫明和牵招等随行之人也是头一次听说。

  不,不止如此。

  甚至于,几乎就在同一时刻。

  京师洛阳城中的朝堂上,也传来了一阵同样的惊呼。

  且说到京师洛阳,那刚刚回銮宫中的皇帝本想着该渡过一阵悠闲的时光了。

  谁知道,这头一次上朝,却突然得知那冠军侯来人献宝。

  这家伙,刘宏一听就乐了。

  这臭小子,人都没回来呢,让府中人献個什么宝物?

  朕富有四海,佳丽三千,什么没见过。

  你有这孝心朕深感欣慰,再也没有你抓紧打胜仗,剿匪平乱,早日回京更好的礼物了。

  然而,当他看到那名唤陈质之人献上来的东西时,他当即被提起了浓浓的兴趣。

  那是两件东西。

  其一是在一娟精美的丝绢上,摆放着大小整齐,密密麻麻排列着一个个小巧的木块,上面刻着一个个方块字,煞是奇巧,让人搞不清是干什么的。

  而其二则一目了然,但却是最为令他震撼的东西。

  那是一册装帧精良的书籍,封面上赫然写着《论语》二字。

  在见到这本书的时候,刘宏先是愣了一下,然后紧接着便着了魔一般,一把抓起,左右翻阅起来。

  这越看,他就越是震撼。

  半晌后他当即大呼:

  “冠军侯从何而来此书?!”

  “不过一本书有何震撼?”

  “陛下为何如此失态?”

  在皇帝紧张翻越书册时,一袭红色朝服的何进皱着眉小声问道。

  而很快,他的疑问就有了答案。

  论语本身无甚惊奇,那字也不过只能称为工整。

  让他们震撼的是这纸!

  大汉自然是有纸的。

  大名鼎鼎的蔡伦改良造纸术,蔡侯纸享誉天下,便是在后汉时节。

  但是,为何如今官民仍多用竹简?

  便是因为这蔡侯纸其生产周期长,且太过于粗糙。

  蔡侯纸是蔡伦在总结前人制造丝织品的经验的基础上,发明了用树皮、破鱼网、破布、麻头等作原料,制造成了适合书写的植物纤维纸,才使纸成为普遍使用的书写材料。

  蔡侯纸虽然开创了纸张制造的新纪元,但其质地粗糙,不耐保存,变色严重,这样的纤维纸,显然无法全面满足书写和保存的需要。

第423章 奇巧技震惊京师

  蔡侯纸如此,那大汉就无可勘用之纸了吗?

  非也。

  汉家儿郎,能人名士辈出。

  在那十余年前,又有东莱佐伯将其改良。

  其用树皮、麻头、碎布等为原料,这以用新工艺造的纸,光亮整洁,适于书写,使用价值更高,深受当时文人的欢迎,被称为“左伯纸”。

  在当今,其一经诞生,便与那张芝笔、韦诞墨并称为文房“三大名品”。

  精于书法的名士蔡邕则“每每作书,非左伯纸不妄下笔”,足见“左伯纸”声誉之高。

  但是!

  其纸张制作不易,成本高昂,远不到能够进行普及的地步。

  因此,在两汉三国时期,尽管纸张已经存在且技术成熟,但竹简和绢帛仍然是主要的书写材料并大量应用着。

  然而,当刘宏翻开这本《论语》时,他立刻被纸张的精美所震撼。

  这纸张洁白细腻,轻薄柔韧,触感极佳,远非以往的蔡侯纸所能比拟,却又不是他所熟悉那佐伯纸有所不同。

  这对于打小就是个文艺青年的刘宏来说,无疑于倍感惊喜,连声追问这纸从何而来。

  陈质见状,连忙躬身答道:

  “回禀陛下,此乃是冠军侯集众家之所长命工匠特制而成,可用于批量印刷的苏侯纸。”

  “你,你说什么?!”

  听了陈质的话,回过神来的刘宏再细看那书册,只见其纸张上的字迹清晰工整,墨迹均匀,没有丝毫渗透或晕染,竟然真似是拓印而成!

  这就由不得他不震惊了。

  要知道,眼下这个时代,不管是蔡侯纸也好,佐伯纸也罢,他们统统都难以进行拓印。

  不然,也不至于往后几百年里,华夏王朝都玩命的大花代价刻石经了。

  刘宏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看着手中的《论语》书册,以及一旁那排列整齐的奇特小木块,他意识到,自己手中的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项可能改变整个时代的伟大发明。

首节 上一节 461/110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明末:一分钟一两银,全球推土机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