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第1068节

  乌孙王听完苏曜的条件,脸色阴晴不定。他颤抖着接过文书,目光扫过上面密密麻麻的条款,每看一条,脸色就难看一分。

  老实说,这和之前使者带回的没太大区别,甚至本来的皇子入质还变成了他国王入京。

  “这这简直是亡国之约!”

  乌孙王猛地将文书掷于地上,怒发冲冠:“要我入京为质?乌孙军队受汉人节制?这与亡国何异!”

  苏曜不慌不忙地拾起文书,轻轻掸去灰尘:“乌孙王此言差矣。我大汉乃礼仪之邦,既已承诺保留乌孙王统,又岂会行亡国灭种之事?”

  “不过乌孙王若是不愿意签署也不要紧,你的长子或次子,还有赤谷城里的那些小皇子们,总有一个愿意合作的。但那样的话”他意味深长地看了眼阿什丽,“乌孙恐怕将失去更多。”

  阿什丽紧张地抓住父亲的手臂,眼中满是恳求。

  乌孙王闭上眼睛,仿佛一瞬间苍老了十岁。当他再次睁眼时,眼中已是一片清明:“好,本王答应你。但有一个条件——”

  “父王!”阿什丽惊呼,生怕父亲又提出什么过分要求。

  苏曜却抬手示意她安静:“请讲。”

  “乌孙可以臣服,但必须保留王族尊严。”乌孙王直视苏曜,“我可以在洛阳为质,但必须允许我回乌孙巡视。我的子民需要看到他们的王还活着,还有希望。”

  苏曜略一思索,点头应允:“可以,那就定三年一次吧,此外,我还可以承诺,乌孙王族在洛阳将享有与汉室宗亲同等的待遇。”

  苏曜的话让乌孙王直接愣住了。

  他深深看了苏曜一眼,突然问道:

  “汉将,你究竟是谁?以你的权势,怎么可能张嘴就答应这样的话?你们的皇帝能认可吗?你是在糊弄本王,还是说你的身份不止是个将军那么简单?”

  苏曜朗声大笑:“正式认识一下,我乃大汉唐王苏曜,奉天子之命经略西域,可全权处理诸国事务。”

  “唐王苏曜?“乌孙王倒吸一口冷气。

  即便是他们也知道大汉是没有异姓王的,这位唐王恐怕比他想象中的更不简单。

  “罢了,罢了输在你手里,本王也不冤。”

  他挣扎着起身,在阿什丽的搀扶下向苏曜行了一个郑重的礼节:“乌孙昆靡贵奢靡,愿率乌孙臣服大汉,永世为藩。”

  苏曜上前扶起乌孙王:“从今往后,汉乌一家。西域的和平繁荣,就靠我们共同维护了。”

  “不过当务之急还请乌孙王尽快签署正式的归降文书,命令所有乌孙军队停止抵抗,还要召两位在外的王子和诸位将军们回京。”

  说着,苏曜便又递上一卷帛书:

  “相大禄已经拟好了,就等乌孙王用印。”

  乌孙王接过帛书,仔细阅读后,苦笑一声:“萨鲁这个老东西.他倒是识时务。”

  乌孙王无奈的转向阿什丽:“去取本王印玺来,就在床榻左下角第三个格子。”

  紧接着,阿什丽连忙遵照吩咐,从暗格中取出世代相传的乌孙王印,双手奉给父亲。

  乌孙王接过印玺,在投降文书上重重盖下,随即疲惫地靠在榻上:

  “我能做的都已经做了,但那两个孩子是否听话,本王可就没法保证了.”

  苏曜接过盖印的文书,满意地点点头:“无妨,这就可以了,只要您已归顺,两位王子若敢违抗王命,那就是叛逆之罪,我大汉自会替您清理门户。”

第984章 不谐之音

  “清理门户.”

  听到苏曜的话,乌孙王瞳孔猛然收缩,眼中闪过一丝痛色,但很快又归于平静。

  他心中明白,事到如今早已是身不由己,他的选择已经做出,剩下的路,只能由乌孙人自己去走了。

  于是,贵奢靡在一番手下留情之类的场面话后,就把精力放到了另一个方向。

  “唐王殿下,本王还有一事相求。”

  贵奢靡强撑着身体,做出最后的请求。

  “乌孙王但说无妨。”

  贵奢靡看向西方,提醒道:“乌孙与康居、大宛素有仇怨,如今我国势弱,恐怕.”

  苏曜了然一笑:“乌孙既已归顺,便是我大汉属国。谁敢趁火打劫,就是与我大汉为敌。”

  贵奢靡这才松了口气,郑重地行了一礼:“多谢唐王。”

  此间事了,苏曜当即让周瑜通知乌孙相大禄,把乌孙王的归降通告传令全国。

  在周瑜的起草下,这份通告中为了预防乌孙国内爆发不必要的反抗,并没有言及太多大汉对乌孙国的处置问题,只是说乌孙王认识到错误,两国已经达成和解,乌孙将再次恢复大汉属国地位,同时要求所有军队停止抵抗,各部首领速来王都觐见。

  与此同时,苏曜也派出信使,向南北两路汉军传递消息,让他们停止进攻,提高警戒,等待进一步指示。

  至于乌孙王本人,苏曜也没再为难他,除了继续准许阿什丽的贴身照料外还派来了红儿帮忙,尽可能满足他的一应合理要求,就连那些被俘的乌孙王室成员,也全部解除软禁,恢复了在王宫内的正常生活。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都是乌孙王宫如今已在大汉掌控,所有乌孙前禁卫军全部撤出,赤谷城防移交汉军的情况下。

  就这样,随着乌孙王的正式投降,苏曜中路军大获全胜,完成全部既定目标,这场突如其来的战争也终于走向了最后的尾声。

  又一天后,赤谷城南门广场上,一场盛大的归降仪式在此举行。

  乌孙王贵奢靡身着盛装,在相大禄萨鲁和诸大臣的陪同下,亲自向苏曜递交了降表。

  广场上,数万乌孙百姓和士兵见证了这一刻。虽然不少人眼中含着泪水,但更多的是一种解脱——战争结束了,他们终于可以回归平静的生活。

  苏曜接过降表,高声宣读了大汉帝国的诏书。

  苏曜以大汉唐王,大将军,西域大都护的名义,正式宣布乌孙正式成为大汉属国,两国永结盟好。

  对于这一次双方不愉快的冲突,罪责基本都被甩给了已故的右大将承担,其全家族灭,一个不留。

  同时受到惩罚的还有相大禄萨鲁,其身为相大禄,未尽到劝谏之责,坐看战事爆发,但念其诚心悔过,积极劝和,最终免于一死,仅被革除职务,许其回家,继续担任当地部落头人。

  至于相大禄一职,在此事之后也被取消罢设,改为左右国相,分别为汉乌两国人分别担任。

  其中地位最高的左国相一职自然由大汉指派,而次一级的右国相职位则落到了图克部落的老托里格头人身上,作为他率先归顺的奖赏。

  至于乌孙王贵奢靡,苏曜宣布其虽有过失,但能及时醒悟,主动归降,免于责罚,保留王位。

  同时,为彰显大汉恩德,特赐乌孙王入京觐见天子,接受册封。

  这一安排既保全了乌孙王的颜面,又实现了实际控制。

  广场上的乌孙军民听到王位得以保留,虽然对战败仍感到苦涩,依然都眼含泪水,但在一些人的带动下,广场上逐渐的高呼起各种万岁,对汉军的抵触情绪也减轻了不少。

  仪式结束后,苏曜立即着手整顿乌孙军政。他命马超率一千汉骑与三千乌孙禁军,持乌孙王手谕北上,接管边境防务;阎行则是同样带兵南下,招抚各地部落与南方主力会师。

  至于周瑜则与苏曜一起,带着剩下的一千骑留守赤谷城,其暂代左国相一职,处理政务。

  接下来,苏曜招抚乌孙国王的好处很快就体现了出来。

  贵奢靡到底是在位近三十年的实权国王,其在乌孙国内的正统性无与伦比,在他的亲自配合下,乌孙国内各地的抵抗迅速平息,一个又一个周边部落的首领在得到通知后纷纷带人赴京,观望情况。

  苏曜亲自坐镇王都,赤谷城王宫大殿内接见各部首领。

  在这里,苏曜先是命人将右大将全族的头颅悬挂在城门示众,震慑心怀不轨者;同时也又对率先归顺的部落厚加赏赐。

  除了拿出国库中的财宝外,苏曜还大肆画饼,表示将在商路通畅后赐予其相应的丝绸、茶叶等汉地珍宝云云。

  “只要各位诚心归顺,我大汉必以诚相待。”苏曜端坐王座,环视殿内各部首领,“从今往后,乌孙各部可享边市之利,两族从此互通有无,永结同好。”

  在苏曜的一番恩威并施下,乌孙各部落头领们纷纷上表臣服。

  “形势大好,形势大好啊!”

  在后来的某天朝会上,老托力格笑呵呵的出列,恭敬地献上羊皮卷:

  “唐王殿下,这是我天山十二部的联名誓书,他们都表示愿永世追随大汉!”

  天山十二部是乌孙国南部天山北麓的诸强大部族,他们的归顺表示乌孙国南方整体平定。

  在南方督战,对曹操和西域诸国联军对峙的乌孙国二王子见此状况后虽然心有不甘,但自知大势已去,于是只能乖乖下令缴械,在阎行等人的护送下北返王都。

  接下来,在天山诸部表态的同时,热湖六大部,以及伊犁河谷各部也都先后上表,乌孙国内形势一片大好,在苏曜的战略地图上,曾经大片大片的深红涂色飞快消退,变成属国的淡绿色,乌孙全境归顺指日可待。

  但显然,这个世界上总是不乏一些不识时务者,野心家与被权利欲望蒙蔽双眼的人在乌孙国同样也存在。

  就在乌孙上下纷纷归降的时候,乌孙北方的伊犁河畔响起了一阵不谐之音。

第985章 首遭败仗

  “大王子!我等在前方浴血苦战,焉能因后方一道伪诏就放弃抵抗?!”

  伊犁河畔,乌孙军帅帐内,一名满脸络腮胡的部落首领拍案而起,怒发冲冠。

  “没错没错!”

  又一个部落头人大声嚷嚷:

  “汉人阴险狡诈,昆靡定是被他们胁迫,才会签下这等丧权辱国的条约!”

  “我军仍有六万勇士,现在正该振臂一呼,回师勤王,救昆靡于水火之中!”

  帅帐内人声鼎沸,诸多部落首领纷纷附和,群情激愤。

  他们大多是北方各部的首领,此次受到征召镇守北方,在数天前仅仅只和赵云的先锋军发生过一些小规模冲突,根本不知道后方王庭到底发生了什么。

  如今前方正欲死战立功,后方乌孙王便突然投降,还要求他们放下武器接受汉人整编,这如何能让人接受?

  更何况,这些北方部落本别说和汉地接触了,他们连西域诸国都没什么交往,整天面对的都是北方林子里的蛮子,一向傲慢自大,对汉朝的强大没有丝毫认识。

首节 上一节 1068/110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明末:一分钟一两银,全球推土机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