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第1050节

  乌孙国与车师相邻,两国间的王室虽并无什么亲密关系,但商旅的交往却还算密切。

  于是乎,就在刚刚得知苏曜下来准备远征乌孙的时候,阿丽莎姐妹就已提前做好了准备。

  他们联系了大量曾经去往乌孙的商队,还有一些经验丰富的部落老人,为苏曜收集了大量关于乌孙国的情报。

  “主人请看。”

  阿丽莎从怀中取出一卷羊皮地图,在苏曜面前徐徐展开:

  “这是我们从商队那里得到的乌孙全境图,上面标注了所有重要的水源地和牧场。”

  苏曜接过地图,仔细查看,眼中越来越亮。

  毫无疑问,这张地图有着非凡的价值,比车师国官方收藏的地图还要详尽,甚至连一些只有当地人才知道的小路都有标注,这直接就帮他的系统驱散了大半的战争迷雾。

  而紧接着,阿丽丝也不甘人后的表示:“主人,我们还找到几位熟悉天山山路的向导,他们愿意带路,帮助大军找到一条适宜冬季行军的路线。”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地图和向导正是开战前必须的准备。

  苏曜没想到,昨天散会时他给麾下诸人布置的任务还没等来回报,倒是这两个女孩先给他带来了惊喜。

  这份来自当地的支持,正是昔日广结善缘的回报。

  “好好好!”

  苏曜攥紧手中的地图,一把将两女揽入怀中,一人狠狠香了一口:

  “你们做得很好,这份礼物可以为我大军节省无数时间!”

  “主,主人.”

  两女被苏曜突如其来的举动弄得脸颊绯红,但眼中却闪着欢喜的光芒。

  二女媚眼如丝,依偎在苏曜怀中,感受着主人的气息很快就浑身无力,只能发出些略显急促的喘息。

  显然,今天的正事就到此为止了。

  下来苏曜哈哈一笑,一手一个,将两女扛在肩上,径直带回卧房,伸脚把门一关,时间一晃就到了来日。

  次日,诸文武再次集结,这一次首次参会的还有阿丽莎姐妹以及她们请来的得力向导们。

  今天,这些人将为众人讲解来自乌孙的最新情报,以为大军接下来的征战做好准备。

  “诸位请看——”

  阿丽莎轻轻撩起发丝,拿起桌上的羊皮纸地图,与苏曜挂在墙上的大幅世界地图贴在一起,手指着说:

  “乌孙乃是西域武力最强大的国家,其统治地占据几乎整条伊犁河流域周边的草原与山谷,其逐水草而居,有民五六十万,胜兵十数万,常时兵力也有三四万之众。”

  “而且,其王都赤谷城的地理更是优渥,它不在广袤无险的伊犁河上,而是在伊犁河东南,天山西北的热湖(伊塞克湖)盆地的红色山谷之中,故其都名曰赤谷。”

  “此处三面环山,易守难攻,相传乌孙人正是得益于其王都优越的地形,在早期屡屡挫败劲敌的围攻,最终称霸河谷。”

  阿丽莎话音一落,现场就发出了一阵嗡嗡的吵杂之声。

  “胜兵十数万?”

  “这乌孙国力竟有如此强盛?”

  曹操首先皱起了眉头。

  之前他们大败乌孙,抓到俘虏说其国有兵三万余人,还以为这一战就报废了乌孙三分之一兵力,没想到那偏远的乌孙其国力竟然都如此之强,与周边诸国简直都不在一个档次。

  甚至,就连刚刚被他们覆灭的西部鲜卑,也远远没有这个规模啊。

  这一下子,他们也顿时就明白为何苏曜盯上了这片地区。

  伊犁河谷流域,光原始的游牧就能养这么多人,若是在此地深耕屯田,那在这遥远的西域大汉又能养兵多少?

  但是,反过来说,乌孙国力如此之强,他们下来的行动恐怕就绝不轻松了.

第971章 三路出击讨乌孙

  一时间不少人就提出建议,提议暂缓出征,先休整一下大军,最好能从内地再调几万兵力,等到来年开春再战不迟云云。

  这倒确实是个稳妥的建议。

  毕竟虽然这次大战收编了不少俘虏,骑兵数量也从之前的八千扩充到了一万三,但面对有控弦之士十数万的乌孙,这个数量的差距还是太大。

  然而,苏曜却摇了摇头,目光坚定地扫过众人:

  “兵贵神速。乌孙人刚遭大败,士气低落,正是我们乘胜追击的最佳时机。若等到来年,他们重整旗鼓,反倒更难对付。“

  他指向地图上标注的赤谷城:“况且,我们并非要正面强攻。阿丽莎带来的情报显示,乌孙主力多分散在各处牧场,王都周边部落不过数万之众。若能出其不意直取赤谷,擒其大王,则大事可定矣。“

  贾诩捻须沉思片刻,看着那地图突然皱起眉头:“大将军莫非是想借道天山?“

  苏曜呵呵一笑,看向阿丽莎。随即,阿丽莎就指着地图画着圈说:

  “我大军从交河城出发,有北中南三条道路可以直通赤谷。”

  “其中北路经轮台、迪化,翻越天山隘口,进入伊犁河谷。这是条平坦的大路,最易大军行进,但路途较远,需时月余。”

  “而下来中路则是穿越天山山脉,此地路途最近,但冬季大雪封山,极为艰险。”

  “最后的南路则是绕道龟兹,沿塔里木盆地北缘西行,再转向西北进入伊犁河谷.”

  这话一说出来,那熟悉苏曜为人的人都知道,这大将军铁定又要兵行险着,走这最难且最短的中路了。

  果然,苏曜的目光锁定在那条蜿蜒穿过天山山脉的中路。

  “中路虽险,但出其不意。“苏曜的手指在地图上划出一条直线,“若能成功穿越天山,我大军出山后仅需数日便可兵临赤谷城下。”

  “可是大将军。”贾诩眉头紧锁,“天山冬季风雪肆虐,自古无人敢在此时穿越。若大军被困山中”

  “正因无人敢为,乌孙人更不会防备。“苏曜打断道,“况且我们有当地向导,又准备了充足的御寒物资,此战我们必胜无疑!“

  在出发前,考虑到北方的严寒,筹备物资时苏曜就采购了大量的御寒保暖衣物。

  而更妙的是,这次捣毁西部鲜卑,缴获的大量物资里又有很多游牧民过冬准备的皮裘等物。

  那些往日游牧贵族才可使用的上好皮草,这次苏曜准备直接拿出来,装备到自己参与突袭的精兵之中。

  就在众人犹豫之际,阿丽丝突然上前一步:“主人,我们找到的向导中有一位老猎人,他曾在冬季穿越天山,知道一条隐秘的山路。“

  苏曜眼前一亮:“好!传他进来。“

  很快,一位须发皆白的老猎人被引入大帐。老人虽然年迈,但目光炯炯有神,行走间步伐稳健。

  “老朽拜见大将军。“老人恭敬行礼。

  苏曜亲自扶起老人:“老人家不必多礼。听闻您知道一条冬季穿越天山的道路?“

  老人点点头,从怀中掏出一块磨损严重的羊皮:“老朽年轻时曾随商队走过这条路。虽险峻,但确实可行。“

  随着老人的讲解,一条蜿蜒的山路逐渐在众人脑海中成形。这条路线巧妙地避开了最险峻的冰川和雪崩区,沿着山谷和山脊交替前进,虽然路程曲折,但确实能避开最危险的地段。

  郭嘉仔细研究后,眼中闪过赞许之色:“若按此路线,确实可行。只是大军辎重.“

  “无需什么大军。”

  苏曜一拍桌案:

  “我们轻装简行,只带精骑三千和足额口粮,只要出了山谷当地有的是部落可供咱们补给。”

  “精骑三千??”众人惊呼。

  曹操当即按着桌案劝说:

  “大将军,三千精骑虽勇,但乌孙王都守军至少上万,若不能速胜,恐陷入重围啊!“

  苏曜却胸有成竹:“孟德多虑了。乌孙人刚折损一万精锐主力,王都必然要比往日空虚。况且我也不是只靠精兵突袭。”

  说着,苏曜便当即解释。

  原来,除了马超和阎行随他突袭外,此战中各军部队仍旧各有任务。

  首先的,自然是派出使者宣战,同时其他大军主力则从南北两路对乌孙发起进攻。

  其中,北路以骑军为主,赵云领衔出击;南路则是曹操挂帅,带着徐晃、高顺黄忠等人,再征召西域的仆从国部队,以南北夹击之势调动乌孙国内兵力,为他这边的中路突袭创造条件。

  “如此三路并进,乌孙人必首尾难顾。”苏曜目光如炬,扫视众人,“诸位可还有异议?”

  帐内一时静默,众人面面相觑。

  贾诩沉吟片刻,拱手道:“大将军此计虽险,却也不失为上策。只是三千精骑未免太少,不如增至五千,以策万全。”

  苏曜略一思索,终究还是摇了摇头:“非我不愿增兵,只是此行道路险峻,山道蜿蜒,人多反倒危险。”

  周瑜忽然出列:“既然如此,属下略通风角之术,或可助大军避过风雪,还请大将军许属下随行。”

  “哦?风角之术?”

  苏曜顿时眼前一亮。

  风角之术,并非是什么迷信的占卜,而是自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广泛应用于军事战争中的气候观测之术。

  这风角之术虽然不像如今现代气候学那般精准,有着成体系的学科和众多精密仪器乃至气候卫星的辅助,但古人依然通过长期观察总结出了许多实用的气象规律,用于辅助农业生产和军事战争。

  赤壁之战中的借东风固然有着演义的戏说成分,但其背后反映的正是古代将领对气象知识的重视与运用。

  如唐初名将李靖就极其擅长此道,多次在军事中应用,创造了如风雪夜袭定襄,一战灭突厥,以及在高原上利用寒流间隙发动总攻,覆灭吐谷浑等经典战例。

  现在周瑜突然说自己擅长此道,那倒确实是个不错的助力。

  苏曜当即拍板:“好!公瑾随我同行,大军即刻做好准备,南北两路先行开拔,十天后咱们也跟着出发。”

首节 上一节 1050/110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明末:一分钟一两银,全球推土机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