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唐:八岁逛青楼,父皇你也在啊

大唐:八岁逛青楼,父皇你也在啊 第78节

“公子,我就是这个意思,这不是说话要委婉一些么?”

罗通摸了摸自己的后脑勺尴尬的说道。

“谁教你这么说话的?你离开长安的时候可不是这样。”

李承乾疑惑的看着罗通。

在离开长安的时候,罗通说话还是比较直的。

这怎么才回到幽州多久,竟然学会说话委婉了?

这让李承乾不禁好奇了起来。

“是我爷爷留给我的一个文臣教给我的。”

罗通赶忙对李承乾说道。

“你爷爷给你留的?叫什么?”

李承乾好奇的看着罗通继续问道。

“他叫王玄策。”

听到罗通的话,李承乾差点从椅子上摔到地上。

“谁?”

李承乾不可置信的看着罗通问道。

“王玄策,怎么了?公子?他有什么不对么?”

罗通迷茫的看着李承乾。

“没,他没有什么不对。”

李承乾的内心此时是一阵狂喜。

这可是一个猛人啊,文可以代表大唐出使任何国家,武可以不带一兵一卒的一人灭一国。

这样的人才怎么会到罗通的手下呢?

李承乾搜索了自己所有的记忆,发现根本没有任何王玄策的信息。

就算是前世,李承乾也只是在王玄策作为正史出使天竺的时候见过他一面。

不过那时候的李承乾全部心思都在李泰身上,也就没有太过多注意王玄策这个人。

第68章 整顿幽州(加更一章)

“走,我跟你去见见这个王玄策。”

李承乾拉着罗通就要出去。

“公子,现在见不到他,他前几天去薛延陀了。”

罗通赶忙阻止了李承乾。

“他去薛延陀干嘛去了?”

李承乾疑惑的看着罗通问道。

“公子,我们的战马大部分都是从薛延陀那边买回来的,这次我让王玄策去那边购买大批的战马,用以扩充咱们的骑兵,您不知道,自从见到玄甲军之后,我做梦都想打造一支这样的军队。”

罗通激动的看着李承乾。

玄甲军成为了罗通的梦想。

那战斗力,那气势,让罗通见过一次之后就再难以忘怀。

“你羡慕他们做什么?那纯粹就是拿装备堆起来的,我记得你爷爷不是训练了一支燕云十八骑么?还在么?”

相对于那远在长安的玄甲军,李承乾更加对传说中的燕云十八骑更加的感兴趣。

“公子,我爷爷亲自训练的那支已经没了,不过现在的燕云十八骑是其后代所组成的,战力相比我爷爷那时期的更胜一筹。”

罗通一脸傲气的对李承乾介绍道。

“是么?带过来我看看?”

李承乾看着罗通问道。

“公子,那也的等王玄策回来的,燕云十八骑护送他去薛延陀了。”

听着罗通的话,李承乾直接无语了。

合着是自己来的不是时候呗。

“对了,我让你派人去找的东西找到了么?”

李承乾看着罗通询问道。

“公子,我已经派出所三波人了,可是没有一波回来的。”

罗通脸色有些难看的说道。

在其离开长安的时候,李承乾曾经给过他一张地图。

让其派人越过海峡去往北美大陆,去找寻李承乾给其画的农作物。

可是罗通派了三波人前去,都杳无音讯。

可想而知那个海峡不是那么好过的。

第二日。

李承乾直接将罗通以及幽州的一众官员喊到了自己的府邸。

“本王既然已经来到了这里,那么接下来的日子里,希望各位全力助我。”

李承乾看着在座的一众官员说道。

所有人都乖巧的点头称是。

没办法,幽州最大的这把刀现在就在李承乾的手中。

谁敢说个“不”字,估计今天都走不出去这个屋。

“第一,幽州要大规模开始养殖猪,争取五年内幽州成为大唐最大的猪肉出产大户。”

谁知李承乾刚说完,下面就有人提出了疑问。

“王爷,不是下官反驳您,主要是这猪肉实在太过难以下咽,还是羊肉好吃一些,为什么不养殖羊肉反而要养殖猪呢?”

新上任的幽州刺史刘献眯着眼睛看着李承乾询问道。

李承乾只是瞥了一眼刘献。

他知道这个人是自己父皇安插到幽州的一颗钉子。

“呵呵,刘刺史,我想问问你,一只羊有多少斤?”

李承乾也没有在意刘献的质疑,而是看着刘献询问道。

“王爷,一只羊怎么也有几十斤吧。”

刘献想都没想就回答了出来。

这能难倒他么?

每个月他的府里不知道要杀多少只羊。

“那我再问你,一头猪有多少斤?”

李承乾眯着眼睛看向刘献继续问道。

这可把刘献给问住了。

因为他的府邸里从来不吃猪肉。

看着刘献那迷茫的样子,李承乾“嗤笑”一声。

“不知道了?我告诉你,一只猪的重量少说也有百十斤,而且猪的生长周期比羊要快,你现在告诉我,猪和羊哪个更适合养殖?”

李承乾盯着刘献问道。

“虽然王爷分析的很对,可是下官还是觉得羊比较适合养殖。”

刘献嘴硬的说道。

“恭喜你,猪也是这样想的。”

李承乾的话让在场的人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你......”

刘献脸色难看的看着李承乾。

可是他不敢有一点逾越的举动。

罗通的手此刻已经放在了腰间的刀柄之上。

只要刘献敢骂一句,必将血溅当场。

刘献憋着气坐在那里不吭声了。

“第一点从散会之后就开始执行。”

首节 上一节 78/32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