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唐:八岁逛青楼,父皇你也在啊

大唐:八岁逛青楼,父皇你也在啊 第70节

对于自己这位岳父大人,李承乾还是很敬重的。

前世由于自己的原因,连累这位岳父大人全家。

李承乾还是有些愧疚的。

将李承乾带到前厅,苏亶让侍女端上了茶水。

这才问道:“不知大殿下前来所为何事?”

“苏大人,我想让此子拜于您的门下,不知可否?”

李承乾指着王怀瑾对苏亶问道。

苏亶没有立即回答李承乾的话,而是坐在那里打量着王怀瑾。

他怎么看王怀瑾都觉得有些眼熟。

“我们见过么?”

苏亶忍不住看向王怀瑾问道。

“苏大人,上次科举您是监考,学生和您见过。”

王怀瑾的话让苏亶想起了他这个人。

上一次科举王怀瑾的答卷让苏亶赞赏不已,当时他还开玩笑对周围的同僚笑称。

谁要是有这么个弟子,就算是下到九泉也可以安息了。

“不对啊,你上次科举没有中举?”

苏亶突然就反应了过来。

王怀瑾这样的才华竟然没有中举?

王怀瑾苦笑着摇了摇头。

这时李承乾走到了苏亶的身边,将其中的缘由跟苏亶讲述了一遍。

“胡闹,这些人怎么敢的?这不是明目张胆的扰乱科举么?”

苏亶听闻后,怒气直接飙升了,破口大骂了起来。

“所以我才带怀瑾前来,想让他拜入苏大人的门下,还请苏大人成全。”

李承乾恭敬的对苏亶说道。

“大殿下不必如此,这个门生我收了,以后他就是我苏亶的关门弟子了。”

苏亶笑着对李承乾说道。

自己的女婿好不容易找自己办件事情,怎么可能不答应呢?

“学生王怀瑾拜见老师!”

李承乾踢了一下还愣在那里的王怀瑾。

王怀瑾急忙跪倒在地。

“呵呵呵,好,那就三日之后,老夫将故交好友请过来,到时候你就正式成为我苏亶的关门弟子。”

苏亶满意的笑着看向王怀瑾。

此子有大才,成为他苏亶的弟子之后,也可以将苏亶的名气提高一个段位。

还可以让李承乾承自己这个人情。

这简直是一举两得的办法。

就在苏亶和李承乾坐在那里闲聊之时。

只见苏家长女苏氏走了进来。

“见过父亲,见过大殿下。”

李承乾闻言转头看去,就看到了自己前世那位体贴入微的夫人。

“呵呵,怀瑾,你随老夫来书房,老夫要考校考校你。”

苏亶笑着就将王怀瑾给带走了。

这里留给了李承乾还有苏氏。

见到没人了,李承乾走到了苏氏的身边。

“对不起!”

李承乾的一句道歉让苏氏都有些迷茫了。

“大殿下为何要道歉?”

苏氏疑惑的看着李承乾。

“这次本来我是想迎娶你的,可是没想到父皇竟然会将程莺莺也一并答应了,委屈你了。”

李承乾一脸歉意的看着苏氏。

苏氏闻言,掩嘴笑了一下。

“大殿下不必如此,您是皇族之人,三妻四妾是很平常之事。”

看着苏氏还是如此的为自己着想,李承乾心中的歉意更盛了。

第61章 砸东宫

就在李承乾和苏氏互诉情意之时。

苏家的老管家突然走了进来。

“小姐,门外有一位自称是杜荷的前来找您,说其有太子殿下的书信。”

苏氏看了一眼李承乾,正要拒绝的时候。

李承乾突然开口说道:“让他进来吧,我倒想看看我这位弟弟又想作什么妖。”

说完之后,李承乾就躲在了屏风之后。

苏氏则坐在厅中,让老管家将杜荷带了过来。

当杜荷走入苏府之后,在看到苏氏的第一眼,杜荷竟然有些看呆了。

他还真不知道苏亶之女竟然会如此美貌。

苏氏看着杜荷那充满欲望的眼神,感觉到一阵厌恶。

“你来找我有什么事情?”

苏氏强忍着恶心对杜荷问道。

听到苏氏的声音,杜荷这才缓过神来。

“我奉太子殿下的吩咐,前来给苏姑娘送一封书信,只要苏姑娘拒绝李承乾的婚约,那么苏姑娘以后就是太子妃,将来那可是皇后!”

杜荷看着苏氏就开启了自己的忽悠模式。

谁知苏氏接过书信后连看都没看一眼,就丢在了一边的桌子上。

“苏姑娘这是何意?看不起太子殿下么?”

见到苏氏竟然如此不知好歹,杜荷的脸色就阴沉了下来。

“呵呵,还请回禀太子殿下,小女子无福消受。”

苏氏直接就笑着拒绝了。

“苏姑娘可要想清楚,得罪太子殿下可是没有好果子吃的。”

杜荷的话还没说完,就听到一道声音响起。

“是么?太子算个屁!”

“你踏马......”

杜荷刚骂出口,就看到了从屏风后面走出来了李承乾。

杜荷此时的双腿都有些颤抖了起来。

“大......大殿下,您怎么在这里?”

李承乾没有搭理杜荷,而是走到了他的身边。

伸手一下一下的拍在杜荷的脸上。

“杜荷,看来给你的教训还是不够,现在都敢来挖我的夫人了?你是真不知道死字是怎么写的啊?”

李承乾的话吓的杜荷差点没跪在地上。

“大殿下,我只是个传信的,您就饶过我吧。”

杜荷声音颤抖的对李承乾求饶着。

“从这里滚出去,以后我要是在听说你敢登苏府的门,我就亲自把你的狗腿打断。”

李承乾的话音刚落,就见杜荷飞快的离开了这里。

虽然那腿有些瘸,可是丝毫不影响杜荷的速度。

首节 上一节 70/32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