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八岁逛青楼,父皇你也在啊 第235节
李世民眉头紧皱,看着自己这个儿媳妇怒喝道。
“父皇,臣妾恳请您网开一面,臣妾的父亲一生为国为民,从未有过二心。”
“郑家之事,他也是受害者。”
李世民的脸色随着苏氏的话直接阴沉了下来。
“你可知道,你这是在干预朝政?”
“臣妾自知僭越,但身为子女,不能眼睁睁的看着父亲蒙冤!”
“若父皇执意要治臣妾父亲的罪,那就先赐死臣妾吧!”
说着,苏氏突然从袖子中抽出了一把匕首,抵在了自己的脖颈上。
“胡闹,还不赶快放下。”
苏亶惊恐的看着自己的女儿大吼道。
“皇后,有事好好说,快把匕首放下。”
房玄龄也在一边劝慰着。
这要是被李承乾知道,他出去征战之时,自己的皇后被百官给逼死了。
那等他回来,长安的朝堂之上还不得尸横遍野?
“哈哈哈,好,好一个苏氏!不愧是朕的好儿媳!”
就在这危机时刻,李世民突然大笑了起来。
随即,李世民的目光扫过群臣。
“既然皇后有如此孝心,那朕就给苏亶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三日后,朕要亲审郑明等一众人,苏亶,你可愿为监斩官?”
苏亶浑身一震,急忙跪伏在地。
“微臣,遵旨!”
苏氏见自己父亲没有危险了,这才将匕首交给了旁边的侍卫。
并且直接跪在了地上。
“臣妾搅乱朝堂,干预朝政,请父皇责罚!”
李世民笑着看着这个儿媳妇。
“朕可不敢责罚你,等承乾回来你自己请罪吧。”
李世民直接开了个玩笑。
主要是他也不想惩罚苏亶,可是也要堵住百官之口。
苏氏闯进来的这个时机刚刚好。
既可以饶过苏亶,也可以堵住群臣之口。
这让李世民很是满意。
三日后,长安西市刑场。
郑明,郑氏,赵氏等一众人被五花大绑的押在邢台之上。
“苏亶,你不得好死,你竟然要杀妻,我做鬼也不会放过你的!”
郑氏看着苏亶竟然是今日的监斩官,直接疯了一般对着苏亶怒吼道。
可是此时的苏亶面无表情的盯着时辰。
时辰来到午时三刻的时候。
只见苏亶闭上眼睛,将斩令牌狠狠的掷下。
“时辰已到,开斩!”
刽子手手起刀落,鲜血飞溅。
郑氏谩骂的声音全然消失。
苏亶此刻仿佛看到了二十年前初见郑氏时的场景,那时的郑氏,天真浪漫,在桃花树下笑的格外的灿烂......
刑场渐渐散去。
可是苏亶却独自站在原地,望着郑氏被斩首的地方,久久不语。
从今天起,他不再是那个意气风发的朝廷重臣,而只是一个失去了妻子的孤家寡人。
回到苏府,苏亶坐在空荡荡的庭院中,望着天边的冷月。
一口就将杯中酒给饮尽,随后将酒杯狠狠的摔在了地上。
次日朝会之前。
李世民收到了苏亶的辞呈。
上面只有寥寥数字:“心灰意冷,乞骸骨归乡。”
李世民看着那熟悉的字迹,良久不语。
最终李世民提笔批下:“准奏”二字。
苏亶离开长安那日,只有苏氏悄悄前来送行。
父女俩相对无言,只有苏氏哽咽的说道:
“父亲,保重!”
苏亶摸了摸自己女儿的头。
他随后转身登上马车,在管家的挥鞭之下。
马车消失在了道路之上。
多年后,长安街头流传着一个故事:在江南的一个小镇上,有个白发苍苍的老者,每日坐在河边钓鱼。
有人问他是谁,他只是笑笑,说自己是个过客。
只有偶尔从长安来的商队,会在茶余饭后说起,那个老者,曾是大唐最风光的大臣,却因一场家族变故,从此隐姓埋名,再不问世事......
第201章 欲哭无泪的杨怀贞
李承乾拿着听风楼送来的消息之时,只是叹息一声。
“黑夜,派几名隐杀,保护我那岳父的安全。”
黑夜点了点头,直接下去安排去了。
对于自己岳父的遭遇,李承乾也不知道说什么了。
自己父皇做的没有一点不对的地方。
郑家联合柴邵叛国,苏亶只是辞官,这已经算是格外开恩了。
就算李承乾容的下苏亶继续在朝堂之上。
可是文武百官却容不下他。
这也是为什么人在官场,不要让你所在的地方知道了你的把柄。
要不然会有无数的人让你腾出来这个位置。
“李一,下旨,让杨怀贞返回长安,接任户部尚书的职位。”
沉默片刻后,李承乾又说道:
“给杨怀贞传句话,就说朕不想知道他此行得了多少金子,朕只想要回去之时,看到长安城内再无饿殍!”
李一急忙就去下旨去了。
至于说杨怀贞有没有贪墨钱财?
李承乾都不需要去想。
也不需要去调查。
只要杨怀贞可以把他下达的任务完美的完成。
对于杨怀贞喜欢贪墨的事情,李承乾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毕竟杨怀贞也只是压迫那些世家之人。
从来不会对百姓下手。
当旨意到达杨怀贞手中的时候。
他正在前往江南的路上。
出长安之时,杨怀贞只是四匹马而已。
现在杨怀贞的身后跟着的却是一长串的马车。
上面装的全部都是杨怀贞此行所得到的金子。
“什么?苏亶大人辞官了?陛下让我回去当户部尚书?”
“陛下英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