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第2309节

“大明千余县中,淳安勉强算得上优等,可即便如此,也一样不能万事大吉,这已然说明了问题之严重……”

海瑞趁着太上皇还让他说,该说的,不该说的,一股脑全说了。

许久许久……

海瑞终于将心中所想,尽数说了出来,尽数说与了二帝听。

海瑞长长舒了一口气,说道:“这便是海瑞的真心之言,两位大人以为然否?”

“你是对的。”朱厚熜缓缓说。

朱载坖紧张的心情为之一松,含笑颔首,附和道:“说的不错。”

海瑞一个踉跄,整个人都为之一轻。

然而,就当君臣二人都放松下来之际,太上皇又道了句:

“你也是错的。”

朱载坖瑞一下子僵住了。

海瑞却如遭雷击,好似受了极刑,瞬间没了血色,嘴唇都在哆嗦:

“为,为何?”

“你之主张还是灭火,也不具备可行性。”朱厚熜嗤笑道,“你不会真以为,只有你海瑞看到了、想到了,只有按照你的办法,大明才可大治?”

“你的眼光太浅了,格局亦是太小了,一个小小的淳安,的确可以如此,可一个小小的淳安,也不能如此……”

海瑞自动忽略了太上皇的话,只一脸悲怆的望着他,满脸的失望,满心的苦楚。

“不用这样看着我,错了就是错了。”

朱厚熜淡淡道,“你以为,你能在淳安掀起改制风浪全是你之功劳?呵,你可真瞧得起自己。”

海瑞木然。

“你能如此,是因为我们,你才得以如此。”

朱厚熜说道,“你今日不如此,未来大明亦然会如此,此次淳安事件,之所以能闹起来,是因为我们早就再等着这一天到来了,为之努力了许久许久……”

海瑞木然的神情一点点灵动,冰冷的血液一点点温热。

“可惜啊,我费了这诸多口舌,你还是没能明白,我之用意,我之用心。”朱厚熜叹息道,“你以为朝廷一项国策,就能铲除积弊,就能万事大吉?”

“不能谋万世者,不能谋一时,你的想法不为错,你的用心亦不为错,可你的行为却是大错特错!”

“便是那位叱咤大明政坛百五十年有余的永青侯,也没胆子如你这般做,你倒是长了一颗泼天的胆子……”

朱厚熜冷笑道,“李青不敢,皇帝不敢,独你一人敢为天下先?”

“你还是不明白,我为何让你试水温,你还是不明白,为何只能扬汤止沸,不能釜底抽薪。亏得我还以为你是个不可多得的栋梁之才,眼下看……呵,不过尔尔。”

第47章 嘉靖vs海瑞(3)

海瑞一颗心逐渐火热,炙热……

原来,太上皇一直都知道;原来,他们早就在为此准备了……

意料之外,可又在情理之中。

海瑞从一开始就不觉得是自己的功劳,不然之前一众大员审问时,他也不会说:淳安暴乱,正是列祖列宗英明的体现。

海瑞明白他能如此,是因为时势如此,他只是顺应时势,而非造就时势之人。

可海瑞不知道,太上皇竟然一直都知道,不仅知道问题,还要去解决问题。

先是升起希望,后又深深绝望,最终,却是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一波三折之下,海瑞已然没了自己的节奏。

只能跟着朱厚熜的节奏走……

不过海瑞并不失落,他不是邀名来的,更不是标新立异、哗众取宠。从始至终,他的目标有且只有一个——解决问题!

“海瑞愚钝,请大人示下。”

海瑞躬下身,嘴唇哆嗦,声音颤抖。

这次是激动所致。

朱厚熜语气转缓,说道:“你的终极理想,是将百姓的劳动成果全数分给百姓,对吧?”

“大人明鉴。”海瑞认真点头。

“这就是在釜底抽薪。”

朱厚熜摇头道,“不能这么做,如若这么做,这锅水是会降温,可只会不断地降温,最终沦为冰水,乃至冰冻三尺。”

海瑞没有反驳,做聆听姿态。

朱厚熜没有立刻往下说,而是看了眼儿子。

朱载坖与父皇对视了一眼,突然明悟过来,今日父皇不仅是调教海瑞,也是为他上课,忙端正了态度,作认真听讲状。

朱厚熜这才继续话题:

“你说古之贤君是尧舜禹汤,这话不为错,可这话都成了套话、官话,说者无心,听者亦无心,真要说……估计你也只会说,他们政清人和,以德教化天下。”

“三代以上,不可追溯,燧人氏钻木取火,神农尝百草,伏羲定礼乐,后有五帝……这些圣主贤君具体如何治理社稷,又有谁人知晓?”

“他们是古之贤君,却不是你们这些读书人口中的那样。何以如此?皆因孔圣最尊周礼,尔等儒生深受孔圣熏陶,对孔圣的推崇更是无限拔高,以至于尧舜禹汤,已然成了精神所向,却鲜有人去思考这些圣主明君对后世人之贡献……”

海瑞虚心求教。

朱载坖认真听讲。

朱厚熜犹如一个好好先生,耐心十足,孜孜不倦。

“从古至今,何以用薪火相传表达传承?因为火是文明的起源。其实打那开始,这锅水就在烧了……”

“那时候这锅水太寒,为了更好的烧这锅水,好尽快使这锅水温暖起来,唯一的选择便是抱团取暖,最先发现这个问题,并主导高效烧水的这群人,便是古之贤君,不只是尧舜禹汤……”

“他们的功绩也不是什么政清人和,更不是以德治天下,而是掀起了从个体过渡到整体的文明……”

“齐心合力一起烧,这锅水升温速度很快……到了尧帝时,这锅水就已然过热了,尧帝也是第一个扬汤止沸之人,即尧之治天下使民心亲。”

“时至舜帝,这锅水再次过热,舜帝的扬汤止沸之法是,让子民竞争起来,通过竞争来给这锅水降温,即舜帝之天下使民心竞。”

“到了大禹,这锅水又过热了……”

“等到春秋战国时期,这锅水彻底沸腾起来,一般的扬汤止沸之法已然无用,大家就开始琢磨如何更高效的扬汤止沸,于是便有了诸子百家,有了百家争鸣的盛况……”

“最终,秦以法家之学说,奋六世之余烈,直到始皇帝,才为这锅水降了温,可秦法之严苛,致使仅过了数十年,这锅水便又沸腾起来……”

说到这儿,朱厚熜停顿了下来,问道:“这时候有一个人站了出来,此人不想扬汤止沸,只想釜底抽薪,你们可知是谁?”

朱载坖脱口道:“汉太祖刘邦。”

海瑞沉吟了下,试探着说:“可是项羽?”

朱载坖:“?”

朱厚熜颔首:“是项羽,所以项羽失败了,也注定会失败。项羽以为恢复周礼,回到周时代,便能天下太平,却不知,我们只能往前,唯有往前……”

“高帝、文帝、景帝与民休息,给这锅水大大降了温,时至武帝,又给秦法包了层外衣,即独尊儒术……”

“秦虽亡,秦制却未亡,时至今日,时至我大明,仍在践行秦制,此间近一千八百年,一直在秦制的基础上扬汤止沸,亦可说是缝缝补补……”

“自三代以前至现在,一直在扬汤止沸,在此过程中我们一直在发展,一直在进步。我们的食物越来越丰盛,我们的衣服越来越华美,我们的工具越来越好用……可我们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朱厚熜说道:“这是烧水带来的成果,亦是烧水带来的恶果。可这锅水,不能不烧!”

海瑞默然。

话到此处,他已然明白自己的错误。

然,朱厚熜并未停止话题,因为他儿子还不明白。

不过,朱厚熜没有点明,还是以训斥海瑞为由,继续讲述。

“你想釜底抽薪,你想将盛世成果全数分给百姓,呵,当人们从个体走向群体之后,便没了真正意义上的平均与公平。”

“若说士绅,我大明最大的士绅是哪个,不用我说你也知道吧?”

海瑞默默点头。

“如若将李家肢解,将李家的财富分给天下百姓,何如?呵,无非是百姓兜里多了一点钱罢了。于国于民是好事吗?”

“当然了,大明的士绅九成九都不是啥好人,可若直接来个釜底抽薪,又会如何?”

“百姓多了一些耕地,多了一些余钱,是能过上一段时间的舒坦日子,可之后呢?”

“许多东西只要放下,就再也捡不起来了。”

朱厚熜说道:“过于深奥的我就不说了,单说时下最引以为傲的蒸汽船、蒸汽机车这两项,一旦停下来,只需一代人就再难造出来,想再恢复,其代价之大,不可想象。”

“釜底抽薪的代价是一切回到原点,是工商业破败,是水重新冰冷,结冰。”

“你或许会想,大明之前也没有蒸汽机,工商业也不算特别发达,再回原点也没什么,可事实却非如此。事实是承受水深火热的同时,也甘之如饴其中;还是那句话,这锅水不能不烧!”

“我们都在扬汤止沸,独你釜底抽薪,你在干什么?你想做什么?”

朱厚熜叱道:“恶人的处心积虑,不如蠢人的灵机一动。”

这话,就纯粹是扣帽子了。

首节 上一节 2309/23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开局扶苏被贬,忽悠他造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