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代归来的朱元璋 第544节
可是黄河的泥沙,确实是个大问题,分外棘手。
“要不……就按照薛祥所言,先暂时放缓修治理黄河的速度,从全国范围内,召集有才能之士,为治理黄河建言献策?”
朱元璋摇了摇头:“这个倒不必了。”
朱标听了自己父皇的话,多少有一些意外。
父皇花这么大的力气治理黄河,却不想着根治,这可不像自己家父皇的风格啊!
“治理黄河泥沙的事,咱这边已经有了办法。”
嗯?!
朱标眉顿时围着一扬。
惊喜又意外。
父皇已经有办法了?这……父皇也太厉害了吧!
怎么什么都懂?
“想要治理黄河泥沙,需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首先就要弄明白,为什么黄河多泥沙。
这是因为黄河上游经过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大雨冲刷很容易就将大量的泥土给带入到河里去。
在更之前的时候,黄河的水也没这么黄,泥沙含量没有这么多。
是黄河上游,也就是关中,以及更上面的一些地方,过度开发,植被破坏的严重,没有办法保持水土。
所以,想要减少黄河泥沙的一个最为重要的根本措施,就是恢复黄河中上游地区的植被。
在那些靠近黄河,而且地势比较陡,不适合耕耘的地方,实行退耕还林。
多种树,种草,用树根,用草根来锁住泥土……”
朱标眼前一亮,这确实是个办法。
只是这事儿耗费的时间太久了。
还有,如今这黄河的河床上,就有着大量的泥沙,河道清理也很困难。
而且,就算是如同父皇所说那样,在上游大量种植树来减少水土流失。
可还会有数量不少的泥沙,进入黄河河道,并逐渐的在河床上淤积。
时间一长,河床还会抬高,还会引发各种各样的问题。
这个事儿,同样难以解决。
朱元璋道:“这是其一,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针对下游河道清理的办法。
这个办法就是束水攻沙。”
提出并实践束水攻沙的潘季驯,是一个极其有才之人,想到这样的办法来治理黄河。
效果很好,成绩斐然,
他的思路,其实就是通过一些工程,来制造一把超级大的水枪,利用水的强大冲击力,来把沉积的河床上的泥沙给冲走。
为什么黄河中下游地区河床会有大量泥沙淤积,更上游的地方,这个问题并不严重?
就是因为上游地区,河道窄,且落差大,水流湍急。
水中的众多泥沙,来不及沉淀,就会随着水往东而去。
到了中下游之后,地势平坦开阔,河道变宽,水流速度变慢。
河水里面所携带的泥沙,便开始沉淀。
那么,若将河道变窄了,并在将在一些特定的关键地方,修建出一些工程,行束水攻沙之策,让水流重新快速流动。
泥沙的问题不就被解决了?
而这个办法,也很符合薛祥所追求的一劳永逸之策。
虽然做不到如同都江堰那样,一旦建成,便可以万世沿用。
束水攻沙的工程做好,还需要进行一定的维修。
可是,只要维修得当,用上几百年,甚至更长时间都不成问题!
朱元璋这边亲自写信,将植树造林,以及束水攻沙,还有其余一些比较零碎的、他在后世所知道的治沙的办法写下,让人加急送往薛祥那边。
相信依照薛祥的能力,在看到束水攻沙之策,是能够明白,也能够将之给做出来的……
……
胡惟庸期待满满的等了两天,等来的消息并不是如同他所想的那样,同意薛祥提议,将朝廷的脸面以及朱元璋的脸面都给丢了。
或者是让薛祥按照现在的路数继续修,对根治黄河的问题置之不理,采取掩耳盗铃的办法。
而是说皇帝这边已经有了办法,给了薛祥指示。
意外之后,禁不住心中冷笑。
朱元璋他懂什么治水?也敢在这等事情上瞎指挥?
且看今后,他在这事上丢多大的丑吧!
第213章 论马皇后的含金量
“胡惟庸这狗东西,想看咱的笑话,他看个屁!”
武英殿内,朱元璋喝了一口茶,低低的骂了一声。
他太清楚胡惟庸了,这就是一个胆大包天,可以拼尽一切往上爬,要权不要命之人。
野心极大。
而自己之前废地方行省,设立三司,以及让标儿来听证等这些做法,是对中书省的拆分。
胡惟庸作为中书省宰相的权力,也会随之变小。
胡惟庸心里面自然会不痛快。
而这一次薛祥奏章呈上之后,胡惟庸这么积极的汇报给了标儿,一副公忠体国的样子。
可实际上心里面想的是什么,朱元璋再清楚不过。
这是对自己父子出难题,看自己父子的笑话。
别看自己这个时候,已经给出来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可依照他对胡惟庸,还有不少别有用心之人的了解,他们内心深处,绝对不认为自己所给的办法会好用。
等着看接下来自己被打脸,看黄河不能被根治。
只要自己这个当皇帝的难受,吃瘪,那他们就高兴。
至于说黄河不能根治,所带来的洪水滔天,家破人亡,妻离子散,他们是不管的。
反正这水也淹不到他们,发大再大的水,也不影响他们做官,不妨碍他们享受他们的日子。
但可惜,他们却不知道此时的自己早就已经不是之前的朱元璋了。
想要在这件事情上看自己的笑话,只能说是痴心妄想。
且看接下来,在治理黄河这件事情上,究竟是谁会被打脸!
而他,也想要快些把中书省废了,宰相废了。
这胡惟庸着实是碍眼……
……
“臣拜见陛下,拜见太子殿下。”
武英殿内来了两个人,二人皆是英武不凡。
年长的那个三十来岁,年纪小的那个绝对不会超过二十五。
“文英哥,保儿弟,你们不用这样多礼。”
朱标脸上绽放出笑容,快步走上前去,一手拉着一个,分外的亲切。
这种亲切不是装出来的,而是发自内心,真的觉得很亲切。
原因无他,这两个青年将领,和别的人可不一样。
这两人,都是朱元璋和马皇后,当年所收养子。
朱标和他们关系都很不错,尤其是对于沐英,朱标一直都以兄长视之,很是尊敬。
沐英对于太子朱标,感情也同样很好。
“哈哈,标儿说的对,咱们爷儿几个在一块儿,不用这般拘谨生疏。”
朱元璋哈哈笑了起来。
并指了指身边几个围成半圈的椅子,让他们自行落座。
这种做派,就像一个当爹的面对自己儿子一样的随意。
上一篇:大明词条:朕乃崇祯,千古一帝!
下一篇:让你修渔船,52驱逐舰什么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