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从现代归来的朱元璋

从现代归来的朱元璋 第542节

  可若不管,任由草原上的部族和明朝那边做交易,对于他们的危害将会更大。

  这才不过是刚开始了几个月的时间,就变成了这个样子。

  若是放任不管,再等个一年两年,他们王庭等所制造的商品,只怕连一件都卖不出去。

  众多原本应该属于他们王庭的钱财物资,会被可恶的大明人给赚走。

  失去大量的钱财物资,他们王庭的日子,将会变得更加的艰难。

  而在和伪明进行交易的过程里,肯定会有不少的草原部族,会被明朝人所吸引,收买,成了草原上的叛徒。

  如此一来,用不了几年,他们王庭就会迅速的衰落。

  到了那时,更是没有抗争之几,只有等死这么一条路可走。

  明朝的人太奸诈了!

  朱元璋这个要饭花子更是可恶,怎么能如此无耻!

  这就是一个险恶的阳谋,明明能让人看出来他的险恶用心,可偏偏却没有办法加以解决,只能被动迎战。

  不管怎么选,他们这里都会付出很大的代价,不存在两全其美。

  到底是谁如此心狠毒辣,给朱元璋这里要饭花子,献上这样的计策?

  伪明那边实在是太可怕了,汉人里面聪明的人太多!

  爱猷识理答腊不觉得这是朱元璋自己想出来的,朱元璋想不到这么精妙的办法。

  肯定是汉人里面的聪明人干的。

  很有可能,就是汉人里名声很大的刘伯温!

  命令下达后,哈喇章,阔阔帖木儿等人从这里离去,开始去执行。

  望着他们离去,爱猷识理答腊心情变得更加沉重。

  面对越来越强大的伪明,他真的能中兴?真的能打败伪明,再复大元的荣光吗?

  “派一些人到高丽那边去,要让高丽臣服于我们,继续接受我们的庇护!”

  沉默了一会儿后,爱猷识理答腊再度开口下达了命令。

  既然草原上的部族,被明朝人使用阴谋诡计弄走了不少的钱财,那他这边就要想办法,尽可能的将之给补过来。

  内部补不过来,就要从外部下手,外部明朝太强了吸不动,那就去吸高丽……

  ……

  中书省,胡惟庸看到了一封奏章,面露欣喜之色。

  好!好!有分量的奏章终于来了!

  这次就可以凭借这奏章,给朱标,乃至于是朱元璋好好的出道难题,让他们头疼了!

  怀着如此美妙的心情,他很快就带人朝着文华殿而去见朱标……

第212章 如此给太子放权,朱元璋就不怕今后朱标造他反?

  文华殿内,太子朱标高居首位,胡惟庸这个中书省丞相,带着相应的官员向朱标汇报工作。

  如同他们之前面对朱元璋时那样。

  朱元璋这要饭花子,对他儿子真好!

  如此放权,也不怕今后有一天朱标的翅膀硬了,不甘寂寞了,会也来个玄武门,把朱重八直接从皇位上给赶下去,或是囚禁起来,再或者直接杀了。

  以往的历史证明,过早交出权力的皇帝,过的大多都不怎么好。

  朱元璋如此作为,今后肯定也很难落一个好。

  真要发生这种事儿,那可就让人捧腹大笑了,想想就开心。

  胡惟庸在心中腹诽。

  “太子殿下,工部尚书薛祥所上奏章该如何处理,还请殿下明示。”

  胡惟庸望着朱标请示。

  朱元璋把朱标安排在这个位置,让朱标做这些事儿,明显就是在给自己这个中书省的丞相进行争权。

  这让一向对权力看得很重的胡惟庸,那是一点儿都忍不了。

  自从朱标接下这么个任务后,他一直愤愤不平,心中老大不痛快,也没少给朱标使绊子,找麻烦。

  其中最常规的手法,就是事无巨细,全部都报告给朱标,让朱标来处理。

  所为的就是使劲折腾朱标,让朱标承受不住。

  可谁能想到,这么长时间了,朱标愣是坚持了下来。

  不仅如此,在处理政务方面,也变得愈发熟练起来。

  胡惟庸在感到有些挫败的同时,也越发的不满和急切,想要找到棘手的事儿让朱标来处理,好好的难为朱标。

  只要朱标感到为难,心里面不痛快,他这边就是开心的。

  而这一次,工部尚书薛祥所送的这奏章,就很符合他的心意。

  这件事看起来很简单,也不复杂,好处理,可实际上并非如此。

  因为牵扯实在是太大了。

  兴修水利从来都是一件大好事,更别说是治理黄河了。

  朱元璋在北元未灭的情况之下,就敢投入这么多去修理黄河。

  说他大心胸,大气魄都是可以的。

  可在胡惟庸看来,除了大气魄大心胸之外,同样也可以用大傻蛋来形容。

  黄河泛滥,是多年以来的沉疴旧疾。

  黄河可和别的河不一样,这是一条名副其实的大河。

  一到夏秋季多雨之时,就会发狂,疯了的巨龙一样咆哮往东而去。

  所过之处,房倒屋塌。

  自黄河决口以来这么多年,哪里有什么根治黄河的办法?

  之前的那些皇帝,是不想着治理黄河吗?

  不是,而是因为治理黄河所需要的钱财,人力物力,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最为关键的是,难度还特别大。

  并不是说付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后,就一定能将黄河给治理好。

  种种原因夹杂在一起,所以这两百多年来,黄河基本上都没怎么治理过。

  结果到了朱元璋这里时倒好,这么快就开始治理黄河。

  而且,还是准备从根本上治理黄河。

  调子起得如此之高,投入如此之大。

  结果现在却遇到了这么大的困难。

  这下子,有朱元璋受的了。

  想想看,投入那么多,花费那么大,调子起的那么高。

  结果却在这个时候,因为找不到特别好的办法,而不得不暂时停工,或者是修缮好后没用上多少年,花这么大力气治理的黄河就再次决口,一泻千里,那这乐子可就更大了。

  这玩意儿,与其花大力气对其进行修缮,反倒不如选择视而不见。

  在这件事情上,可谓是做的越多错的越多。

  朱元璋雄心万丈,现在就挨了当头一棒,惊喜吧?

  调子气这么高,投入又这么大,只能硬着头皮做下去。

  可硬着头皮做下去,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做的越多只会赔的越多。

  这就叫做进退维谷,左右为难,骑虎难下,下不来台!

  这件事处理起来,猛的一看似乎很简单。

  选择薛祥都给做好了,要么同意薛祥所言,朝廷发召令,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在水利上面有知识有想法的人,汇集天下智慧,想出根治黄河的办法。

  或者是不同意薛祥提议,让薛祥接着往下修。

  可是,这看似简单的选择背后,却有着太多太多的考量,关系着大明,也关系着朱元璋的脸面,还有实实在在的利益。

  就目前而言,在胡惟庸看来,不论怎么选择,都不不行。

  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薛祥子这个奏章上的好!

  接下来,有朱标和朱元璋头疼的了。

  对于薛祥此时的遭遇,胡惟庸同样是拍手称快。

  这家伙身为工部尚书,本该对自己这个丞相毕恭毕敬。

首节 上一节 542/55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词条:朕乃崇祯,千古一帝!

下一篇:让你修渔船,52驱逐舰什么鬼?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