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词条:朕乃崇祯,千古一帝!

大明词条:朕乃崇祯,千古一帝! 第81节

  还是先将李自成和满清打退再说这些琐事吧!

  在王承恩心疼的眼神中,朱由检伴着月光,独自一人走向乾清殿的卧房。

  随着卧房烛火亮起。

  偌大的京师城内也终于迎来了胜利的狂欢。

  无数人围在篝火旁,烤着刚刚发下的干饼马肉,庆祝自己又活了下来。

  三五士子聚在一起,畅聊着陛下如何英武,成就必不会低于成祖。

  自己又在军中教会了多少人识字,学会了什么战阵。

  而在当朝首辅倪元璐的府上,场面却冷清的多。

  只有范景文、宋叶、张煌言、王家彦、黄得功等皇党坐在厅内。

  虽有酒有肉,但气氛格外压抑。

  “此次反戈降军十四万六千人,俘虏十七万余,加上城内的二十万,便是足足五十万,明后两日还会有俘虏押解而来,关宁军大部及其军眷十三万人即将抵达,经兵部粗略统计,五日后京师内可达八十万人之多!”

  王家彦忧心忡忡的说道。

  宋叶也跟着叹了口气,“廉政院一直盯着粮食储备,纵使是配给制较为省粮,户部也只剩下了二十五万石,若是以八十万人为计,最多也只能撑五十日。”

  “纵使此时就地春耕,要想撑到秋收,也要四个多月,粮食不可能够。”

  这时,王家彦又补充了一句,“前些时日陛下还下令让各地驻军进京勤王呢。”

  “哪怕只来几镇总兵,也是十万大军啊!”

  倪元璐听的脑袋都快大了,手指不停的敲击桌面。

  “黄帅,闯逆大营中可有粮草储存?”

  黄得功还是有些拘谨,赶忙起身回礼,然后才开口说道,“禀元辅,闯逆大营内确实有粮草斩获,只可惜让老贼骑兵逃走时烧了一部分,只剩了十五万石左右,具体数目还未清点。”

  “黄帅不必如此多礼,此乃家宴,只有同僚没有上下。”倪元璐笑着安抚两句。

  心里却在默默盘算。

  四十万石粮,肯定是不够撑到春耕的。

  更何况关外建奴正在集结,指不定哪天就南下入关了,李自成虽溃但根基仍在,也不可不防。

  用力敲敲桌子,目光扫视众人。

  “诸君,眼下只有两条路可走。”

  “一则严守京师,北直隶半地沦陷,严守京师可竟复遗土,南掌河南,朝廷纲常仍在。”

  “陛下今日一言一行,尽收天下军心,京师在一日则各镇不敢反。”

  “不过京师缺粮,最少也需要四十万石粮草才能度过春夏两季,还要时刻防备建奴叩关与闯逆余贼袭扰。”

  “二则迁都南京,南京有长江天险,不惧敌寇,且毗邻江南湖广等富庶之地,不需担心粮草之事,还可让建奴与闯逆两犬相争,朝廷可放心操练精兵,渔翁得利。”

  “然一旦南迁,则北地疆域民心尽失,刚刚大胜得来的威望也将一败涂地,恐有野心者拥兵自重,重现唐末藩镇之势。”

  “诸君,该如何是好啊?”

  倪元璐说完,便两手一摊不再言语。

  他的意思很明白,现在只有两条路可以走,利弊都给你摆出来,但无论选哪个,大家伙都一起扛着,别想着独善其身。

  宋叶张煌言想都不想,直接明言不可南迁。

  “南迁就是丢了我大明骨气,陛下如此费尽心机守下的京师,绝不可让于贼寇!”

  “说的轻巧,这四十万石粮草从何而来?建奴入关又何人能挡?!”王家彦对这种说话不过脑子的人很没有好感。

  “王尚书此言过了吧,建奴难不成是铁打的?冀国公能凭三万铁骑,五万步卒守住山海关,我京师这十万精锐如何收不得?”黄得功逐渐融入氛围,说话也硬气了一些。

  王家彦冷哼一声,“那粮草何来?别跟我说漕运,自去岁北地大旱以来,江南以南运抵的漕粮都用的差不多了,此时新粮未下,江南地的百姓家中也无余粮。”

  双方各执一词,谁都说不服谁。

  倪元璐看热闹不嫌事大,看着范景文似笑非笑的说道,“质公不说两句吗?”

  范景文气的差点没给倪元璐一耳光,自从上次被李邦华等人坑了一次后,他就很少出头了。

  这次的商议又牵连大明国运,他没走就是对倪元璐最大的支持了。

  这老小子还非得让自己下水?!

  真他娘该死啊!

  “质公啊,你可是朝内风骨啊,若是南迁,我等遭受骂名还好,可殚精竭虑一心破贼的陛下不该遭骂啊。”倪元璐笑眯眯的继续说道。

  范景文一拍桌子,“那元辅为何要提出南迁之计!?”

  “若是留在京师,某是真担心陛下好不容易拉起的十万虎狼毁于一旦!”倪元璐做出难为的表情。

  “质公你是知道的,某这个元辅之位,完全是赶鸭子上架,真要论起谋略来,质公胜某十倍!”

  “哼!”范景文傲娇的冷哼一声,嘴角却微微勾起。

  看着众人说道,“南迁万般好,但南迁就是最大的不好。严守京师难,但不守京师万般皆难。”

  “元辅所言两难,以老夫看来实则一难尔。”

  这番话说出,让场上众人纷纷回神。

  “还请质公明言!”

  范景文捋捋胡须,“实则仅如何破贼尔。”

  “春耕秋收不可更改,然非吃粮不可?”

  “宪宗成化年间,王师北出辽东,犁庭扫闾,得牛马十万,羊三十万。”

  “建奴日益做大,边境诸番尽皆归附,牛羊不计其数,若大军杀入敌穴,尽敛牲畜而归,粮草之危旦夕可破。”

  范景文很自信,然而众人却露出便秘般的表情。

  “这……”

  黄得功捂着额头,有气无力的解释道,“质公,先不论能不能破贼,就算王师明日就拔军启程,赶至山海关便需二十日,更不论深入建州三卫,大破敌军,再搜刮一番返回,怕是大半年都过去了。”

  谁知范景文却格外平静,端起茶盏抿了一口,“谁说只有建奴有牛羊了?”

  “那还有谁可凑齐这么多牛羊?”王家彦不解问道。

  黄得功却猛然惊醒,“您是说……蒙古诸部!?”

  “然也。”范景文笑着点点头。

  此时的蒙古早已分裂成漠北、漠西和漠南三部。

  靠近中原的便是漠南蒙古(今内蒙一带),距离京师最近的地方不足三百里。

  整个漠南蒙古又分为三部。

  靠北一些的是科尔沁部,与建奴关系尤为密切,实力也最为强大。

  而和京师离得最近的,是蒙古察哈尔部,实力较弱。

  虽然号称有控弦之士八万,但依附建奴后成丁被抽去不少。

  能剩个三四万轻骑就不错了。

  以现在京营的实力,只需要玄甲骑带着三千营去,就能安然击溃。

  但黄得功又有了新的问题。

  “若是尽发精锐大军前往察哈尔,建奴伺机入关怎么办?”

  “建奴此时仍在调兵,我大明各地勤王师也在赶来的路上,大军只需在二十天后出发,若建奴来京,则有勤王师与五军营守城,建奴不擅攻城,京师无忧。”

  范景文言之凿凿。

  “那若建奴见无法攻破京师,转而支援察哈尔部呢?”黄得功再问。

  范景文这次没有回答,而是反问了一句,“察哈尔乃蒙古王庭所在,各部游民均聚集与主账周围,难道黄帅二十日还破不了察哈尔吗?”

  “可破了察哈尔又有何用?建奴游荡北直隶,牛羊也无法运回京师啊。”这次是张煌言问的。

  范景文不置可否的点点头,“这便是老夫说的难点所在。”

  “破察哈尔后,不需王师搜刮牛羊,只需打破建奴,或是与建奴僵持住,则察哈尔部自会畏惧双方兵势之威,届时再遣一天使入察哈尔。”

  “以今日大战缴获的兵甲为交易,换去察哈尔牛羊以度难关。”

  众人终于没了问题,因为战事谁都说不清。

  更何况是早就威名初现的建奴八旗。

  但这明显比南迁之计要好。

  在宋叶张煌言黄得功同意,王家彦倪元璐弃权的情况下。

  范景文的计策得到了认可。

  倪元璐笑着拍了拍手,冲着墙头喊了一嗓子。

  “去将今日商议之事,速速汇报与你家李廉御史,让他明日入宫先行汇报,看看陛下怎么说。”

  身后的房顶上顿时传来应声,“小的这就去。”

首节 上一节 81/14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我谋士入局,觉醒小地图!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