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词条:朕乃崇祯,千古一帝! 第52节
“废除都察院,改立廉政院,设左右廉御史,锦衣卫并入廉政院,原锦衣卫都指挥使李若琏任右廉御史,总查内外情报,原翰林学士宋叶任左都御史,一应人选自翰林院庶吉士选拔,总查天下百官廉政。”
这两条整改,是朱由检根据前世对明末朝堂的分析,加入自己的想法,借助京师危局,才提出的。
明末最大的弊端不是武备不是缺钱,而是党争。
百官为了争夺更大的权利,捞更多的钱财,结党私营,互相攻讦。
以伪丞相和伪中书台为首的内阁制度下,文官集团利用科举形成利益共同体,从上到下掌控行政、监察与舆论。
全面垄断这个老大帝国的上层产业。
掌握科举与监察,便是掌握了所有下层军民的升迁之路。
你不出钱,这辈子也不要想能考上来。
状元郎人家花了二十万两打点,你出一百两就只能是个童生。
掌握舆论与物资,便是掌握了所有边关将领。
你不献上家产,见到文官不下马拜见,那明天皇帝就知道你有反心,反正朝堂内是文官的天下,我们都是互相扶持上来的,你看谁愿意护着你。
强如戚继光,也要在张居正面前求他庇护。
皇帝需要文官来治理天下,若是操之过甚,引得集体辞官,各地罢考,群体抗税,煽动百姓,反水叛军都是有可能的。
但不借这个机会插进被文官打造成铁板的朝堂,以后整改只怕会更麻烦。
所以朱由检才定下整改兵部的计策。
非将不得任,就是给边关将领在朝中的话语权。
以军队获得军功的速度,用不了多久就能在朝堂上和文官抗衡。
废除监军太监,虽然可能会导致军队贪腐加重,但也能让军队主将少些制衡。
他有词条系统,给军队加上词条,慢慢将军队权利全部收到皇权之下。
也不怕军阀做大。
而文臣不得调兵,则是进一步限制文官对军队的掌控。
现在他就是要无限增大军方话语权,同时逼迫各地军头站队。
只要你不反,就要听兵部命令,下命令的也是军方人,不需要去捧文官臭脚,有功就记功,所有话语都可以直达天听!
迅速实现文武并行,而不是文治武的畸形状态。
虽然只能短时间内平衡,但也足以他在击退李自成后以最快的权力收拢全国。
等国内外稳定,他有足够的时间慢慢调整。
比如军衔制,战区划分,三年轮换等。
无论如何都要把军队从文官中剥离出来。
廉政院设立完全是因为京师内的百官情况都查的差不多了,锦衣卫的重点他准备放到军事情报上,另把宋叶等少壮派官员培养成忠诚的皇党,进一步搅乱和梳洗朝堂。
等各个党派被清洗干净,没有杂质的皇党也可以登场了。
连续两道旨意传出,文臣哗然一片。
一个个都跟看仇敌一样,看着倪元璐。
按照正常来说,如此大的变动,定然要和内阁商议。
而现在内阁众人中,只有倪元璐有这个面子,能让陛下亲自召见。
这两条能通过,肯定也是倪元璐搞的鬼!
还有人当堂大呼,“请陛下收回成命!自古以来谋略出于庙堂,戎事成于朝议,非将不可议战,置内阁诸公,六部主官,朝中翰林于何地!?”
此言一出,便有人出列附和。
“天下虽危,然仍未至亡,若以将制将,天下虽安,实则亡矣,陛下莫忘魏之八柱国,周之赵匡胤!”
“那些个丘八懂什么,没有我等出谋划策,如何行军布阵!?”
这话勋贵可不爱听了,他们谁家祖上不是黔首丘八,跟着太祖成祖打天下的那个不是丘八?那时候你们文臣在哪?
越吵越激烈,没几个人注意到,一直未曾现身的李若琏,带着十几个力士抬着四口大箱子走进殿中。
朱由检随手从箱子里拿出一本,往殿中一摔。
“这么多反对的,是喝兵血没喝饱,还是当天官没过瘾啊!?”
“朕是通知你们,不是找你们商量!”
“看来是朕砍的少了,让你们太把自己当成好官了,李若琏,把这些账册给诸臣工念一念,让他们听听自己到底有多少家产!”
李若琏当即拿起一本账册,将上面数目念出。
“现银七万三千两百二十四两,田地……”
殿中噤若寒蝉。
念完,朱由检再次开口,“再给诸臣工说说,他们都办了什么事!”
“遵皇爷命,经锦衣卫查证,吏部主事田化纠结各部官员一百一十四人,私下联络江南富商、西北马贼、丰阳卫等七十五卫,意图以谋反作乱等手段,逼迫皇爷释放被捕官员二十二人,证据十四件随时可以呈上。”
说罢,李若琏一拱手,等待朱由检命令。
后者故作疑惑的问道,“那你还等什么,抓人啊,这都要谋反了不抓等他们来杀朕吗?”
第49章 再度夜袭
“小的遵旨!”李若琏也不含糊,先是朝朱由检拱手行礼,而后一把抽出腰刀,横在龙椅与群臣之间。
“小的们抓人!殿内诸公不可妄动一分,名册之人不可漏失一人!”
殿内殿外数百锦衣卫同时高呼,“遵命!”
一柄柄腰刀出鞘,将群臣围起,而后一个个点验腰牌,查明正身。
册子上一百多人,有六十多人都在现场。
喊冤声、唾骂声响成一片。
吏部主事田化更是百口莫辩,作为吏部天官,执掌天下官员升迁大权,肯定是贪了不少,但若说联络百官谋反。
给他一百个胆子也不敢啊!
更不要提什么西北马贼天下卫所。
他一个主事官而已,对文官还有些约束力,西北马贼凭什么听他的?
然而在皇权社会,皇帝说你有罪就是有罪,而且证据确凿。
你敢反抗就是谋反!就是欺君!
在群臣心惊胆颤的目送下,六十多名官员嚎叫着被拖走。
根本没人敢再反驳刚刚朱由检的规划。
朝堂矛盾也从对皇权的抵抗,转移为对武将集团的抵抗。
正是朱由检从前世学来的另一种手段。
转移矛盾,虽然很低级,让人一眼就能看穿。
但却没有什么办法解决。
当然,如果只是将矛盾转移至武将,那早就形成庞然大物的文官集团只需要轻轻出手,便能将毫无根基的武将碾死。
哪怕现在正值闯军围城阶段。
为了瓦解文官集团,朱由检还有后招。
从龙椅上起身,敲了敲箱子的盖板,让百官回神。
“账册有些多,你们说朕要不要看呢?”
殿内众臣已经反应过来朱由检要干嘛了,根本不带回应的,低头看着脚尖不说话。
无声抗议皇帝做的事。
朱由检也不恼,自顾自的继续说着。
“朕一个人是肯定看不完的,这些账册太脏,朕也不想看。”
“倪卿先后举荐宋廉御史和王尚书,还提出廉政院与整改兵部之大计,实乃百官楷模。”
“不若查账一事,也交给倪卿?”
倪元璐苦着脸,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陛下啊!泼脏水也不带这么泼的!
我是孤臣不假,但也不能这么个孤吧!?
朱由检管你那些,身为首辅,就要有替皇帝分忧的觉悟。
大手一挥便定下此事。
还不忘补充道,“明日午时前,将贪污银两送来,朕便当没发生过,若是心存侥幸,那便去昭狱和李若琏聊吧!”
“内阁首辅倪元璐、监军范景文、兵部尚书王家彦、左廉御史宋叶申时去乾清殿见朕,没什么事就都散了吧。”
上一篇:抗战:我谋士入局,觉醒小地图!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