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词条:朕乃崇祯,千古一帝! 第38节
栅栏外有个妇人怀里的婴孩正在啃自己的手指。
“呸!”刘富贵吐出的茶叶沫,“闯贼围城前老爷我卖八两。”
他忽然抄起竹簸箕舀了半斗米,哗啦啦倒进拴在柱前的食槽。
驴子甩着尾巴大嚼时,栅栏外响起成片的吞咽声。
“等城彻底被围了,老爷我卖二十两!”
仿佛印证刘富贵的话,栅栏外挤进一名穿绸衫的牙郎,小跑着递上礼单,“俺家永定门张老爷愿出十两一石,统购二百石.”
“张老爷果然好眼力,知道这玩意儿能发财啊!”
刘富贵大笑一声,忽然话锋一转,一脚踩在条凳上,“回去告诉张老爷,现在粮食紧缺,刘某也得匀着点,若张老爷真想要,就十五两一石,最多一百石!”
牙郎也不多废话,拱拱手直接转身离开。
伙计们继续搬粮,刘富贵神采飞扬。
门外到处都是流民哀求的声音。
一个瘦成骨架的老汉挤出人群趴在栅栏上,口中不断哭喊。
“大老爷开恩吧!俺孙子高热三天了,就想讨把糠.“
刘富贵脸上挂着慈祥的笑容走过去,白胖的手指对向门外黑压压的饥民,“你要把糠,他求斗米,老爷我这买卖还做不做了?”
护院们哄笑起来,谁也没注意粮市旗杆的阴影里多了道人影。
老汉还在哀求,“大慈大悲的老爷啊,您就当行好事了,救救我这跟独苗吧!”
刘富贵不屑的撇撇嘴,“行好事让皇爷行去,伯爷我这一把糠十文钱,爱要不要。”
老汉还想说什么,周围的流民便炸开了锅。
“俺要三十文的!先给俺!”
“俺要十七文,能多给点吗?”
“俺要俺要……”
米价贵的离谱,这帮衣不蔽体的流民根本买不起。
现在听到有十文一把的糠,一个个跟疯了似的往粮行挤。
刘富贵笑的嘴都合不拢了,一边指挥伙计装糠,一边接过流民递来的铜钱。
他格外享受这种把钱拿到手里的快感。
低着头不停查数铜钱,丝毫没意识到周围的环境安了下来。
伸手准备接下一个人的钱,却不想如入手的是一片冰凉。
不待他看清,两名锦衣卫就上前将他拿下。
一名小黄门正站在门口宣读圣旨。
“.私通东虏、倒卖军资、哄抬粮价,罪无可赦!”
第35章 把朕的龙纛插在德胜门!
刘富贵看着眼前忽然出现的数十名锦衣卫,整个人都是懵的。
他不是刚刚还在卖糠吗?
这帮狗番子从哪来的??
还说他倒卖军粮,军粮那玩意儿不是大老爷们才能碰的吗??
一连串的问号出现在刘富贵头顶。
可惜他来不及发问,当小黄门宣完旨后,便被七八名锦衣卫扭送出门。
腰间价值十万两的牙牌当啷坠地。
事情发生的太快,人群一时间不知该如何是好。
小黄门清清嗓子,又从袖里掏出一卷圣旨。
冲着门外大喊一声,“万民接旨,跪~”
成百上千的流民心底虽然很慌很想逃,但长久以来对皇权的畏惧感,让他们下意识跪地,连头不敢抬。
小黄门双手捧起圣旨,大声念道。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
话音落下,身后十几名锦衣卫力士同时复述,让远处的流民也能听到。
“朕膺天命,抚育万方,夙夜孜孜,惟以保民为念。近者天灾频仍,边陲未靖,兼有奸宄窃发,致尔等流离城郭,露宿街衢。每闻饥啼之声,如灼朕腑,虽烽烟四起而黎元困顿,朕心恻然,岂忍视赤子辗转沟壑?”
“兹敕户部开太仓粟十万石,顺天府立粥厂百处,凡城中饥民,无论老幼,凡不可劳者皆日给一餐。另着工部兴修畿兵甲,整吏矢矛,凡丁壮流民可劳者,日给两餐,使壮者得食,老弱有所养。”
“朕虽处九重,然夜观星象则忧旱涝,昼阅边报则惕虏骑,纵内帑空乏,必先济尔民炊烟。凡尔百姓,当体朝廷苦心,勿信流言,各安生业。其有借机滋事、私吞赈粮者,五城兵马司即锁拿问斩,以正纲纪。”
“特谕中外臣工:赈济事体,着襄城伯李国桢总摄,锦衣卫遣缇骑监查,凡克扣升斗者,视同欺君,立诛不赦!”
“钦此~”
小黄门合上圣旨,底下跪着的流民没有一个敢动的,因为他们根本听不懂!
这个局面小黄门早就想到了,咳嗽两声,对着人群再次开口。
“皇爷他老人家想着你们这群泥腿子呢,知道你们又冷又饿,特意给户部的大司徒下旨,开仓放粮。”
“京师城内无论男女老幼,不能干活的每天吃一顿饭,能干活的去工部干活,给两顿!你们这群泥腿子可得知道,皇爷他老人家一天也才吃两碗稀粥。”
栅栏外先是死一般的寂静。
直到数桶稠粥被锦衣卫抬到众人面前时,人群才爆发出哭嚎。
却不是惊恐,是一股难以言明的感激。
百姓永远都是那么可爱,那么单纯。
他们不会去想是谁让他们走到这步境地,他们只知道,那位高高在上执掌天下的皇帝,还记得他们这群黔首。
不知谁起了头,黑压压的饥民朝着皇城方向跪成一片,参差不齐的“万岁”声惊飞了粮市顶棚等待觅食的寒鸦。
薪柴被征去加固城防的老汉,此刻更是老泪纵横,牵着孙子的手乱颤。
激动的对身边流民大喊,“皇爷没忘了俺老汉,俺给皇爷捐了四两七钱!他知道俺饿,他没忘了俺!没忘了俺……”
如同这般的景象,整条街上比比皆是。
仅仅一个中午,就查封粮行六十五间。
搜得脏粮二十七万石。
另命缇骑四处,自倪元璐为首,以下大小官员一千九百六十名,张世泽以下勋贵一百一十七户,俱皆将府内余粮上缴。
由皇室带头,京师执行战时配给制,户部统一分配,统一发放。
这才是朱由检真正目的!
抄粮商算什么,早上他知晓五粮情况后,立马就想到二战时期各国的配给制。
现在京师的情况比那时还要严厉,又有大批流民随时可能饿死。
正是实行配给制的好时候。
一方面减少粮食支出,重新分配贫富,还能一边彻底清查京师实际人口,充分调配京师战争潜力。
此计一出,倪元璐惊为天人。
这计策太符合当前京师的现状了,而且举城一心,勋贵黔首共保社稷,非常戳中明儒的价值观。
哪有反对的道理。
吴襄更是笃定,朱由检之前就是在藏拙,现在趁京师危机,群臣惶恐之际出手,彻底清洗朝堂!
实际效果也很显著,最起码现在都有来送粮的了。
而且实际数目和锦衣卫查探的相差不大。
毕竟在他们眼里,一千石粮食也才不到三千两银子,为这点钱得罪威严日渐的皇帝不值得。
锦衣卫忙的飞起。
查勋贵查百官查富商查粮商,现在还要配合新任翰林学士宋叶,执行人口统计工作。
若不是加了紫色词条,又有李若琏带头。
估计早就尥蹶子了。
……
而在朝堂内,朱由检也忙的双眼通红。
崇祯给他留下的烂摊子实在太大,就算有系统加持,他都有些顾不过来。
从上午吴襄三人来到之后,就一直没让他们走。
之后工部、兵部、京营等部门官员先后抵达。
无他,只有一个话题。
上一篇:抗战:我谋士入局,觉醒小地图!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