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词条:朕乃崇祯,千古一帝!

大明词条:朕乃崇祯,千古一帝! 第137节

  待黄得功领命离去,朱由检独坐中厅闭目养神。

  时至暮时。

  八百御林军的金甲在烛光照耀下,将总兵府映得通明。

  前庭已支起九丈长的黄绸帷帐。

  八十一盏宫灯沿着青砖甬道次第排开。

  御膳监掌印亲自领着三百厨役往来穿梭,烤全羊的油脂滴在松木炭上滋滋作响,混着马奶酒的酸香在夜风中散开。

  “土默特部,献海东青一对……”

  “敖汉部,献辽东虎皮三张……”

  司礼监尖细的唱名声里,四十余蒙古首领踩着猩红毡毯鱼贯而入。

  阿布奈走在最前,镶金边的翻毛大氅扫过青砖,腰间那柄鎏金匕首正是张世泽所赠,刀鞘上“忠.诚”二字在灯火下格外刺眼。

  朱由检高坐蟠龙椅,一身金甲衬的他神武不凡。

  “外番小王参见大明大皇帝陛下,陛下万岁万万岁!”

  朱由检面无表情点点头,让众人落座。

  冷眼看着诸王按部落强弱分坐两侧,左首土默特台吉正偷眼打量鎏银餐具,右末座的喀喇沁小酋长盯着烤羊直咽口水,唯有阿布奈挺直腰杆坐在御案左下首,面前玉碟已堆满御赐的奶酥。

  见差不多了,朱由检才悠悠开口。

  “诸卿知道,喜峰口对我大明和蒙古诸部都有什么渊源吗?”

  这句话把神经紧绷的众人给问懵了。

  他们都是蒙古部族的首领,识字不假,可研习汉学的习俗早在百年前就已经没了。

  对于什么典故渊源更是一概不知。

  朱由检也不意外,开口道,“那朕就给诸卿讲解一二吧。”

  “自洪武年间,朕之先祖在此设立开平五卫,纳哈出二十万部众归降。”

  “追至前人,盛唐之时,卫国公李靖由此出兵,一扫突厥,设安北都护府,瀚海都护府。”

  “追至汉时,又有护乌桓校尉,乃至古周,仍有燕赵二国在此开垦耕作。”

  “漠南一地,自古以来便是我中原大地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说到这,朱由检话音陡然转厉,“如今倒要请教诸卿,何时起,中原疆土成了尔等逐水草而居的牧场!?”

  敖汉部台吉抖若筛糠,酒液顺着花白胡须滴在绣蟒袍上。

  阿布奈却突然离席跪倒,“陛下明鉴!自达延汗分封六万户,草原便再无共主,建奴以利相诱,实乃趁我蒙古诸部离散之际行鸠占鹊巢之事!”

  他说着从怀中掏出半截断箭,“此乃代善逼我部缴纳的税契,每百户需献壮丁五人,战马二十匹,否则便纵兵屠戮妇孺!”

  “若非王师庇佑,我察哈尔部恐遭大难也!”

  窃窃私语声在席间蔓延。

  土默特台吉盯着断箭上满文烙印,额头渗出冷汗,这还是他出的计策。

  “哦?”朱由检接过断箭把玩,突然掷向跪在末席的奈曼部首领,“听说上月奈曼部刚给代善送去仅有的五百匹战马,代善要以我大明一城回礼?”

  不待那人辩解,御林军已抬进十口木箱。

  箱盖掀开的刹那,珠光宝气映得满庭生辉,全是缴获的八旗将佐印信。

  “镶红旗甲喇额真哈尔松的铜印。”朱由检随手用剑尖挑起一方沾血印信。

  “四月十三日,此人率部屠了土默特三个百人队,只因为没有供奉足够的女眷?”

  剑锋忽转,指向面如死灰的土默特台吉,“你族人的头颅,现在还没烂呢!”

  “陛下!”土默特台吉扑倒在地,镶宝石的貂皮帽滚落烛台旁,“臣是被逼.”

  “被逼就能把女儿送给岳托当侧福晋?”朱由检冷笑一声,满座皆惊。

  话音未落,御林军已将瘫软的土默特台吉拖出庭外,夜风中隐约传来钢刀出鞘声。

  一连串的动作,将庭内众人给吓坏了。

  这完全就是要问罪他们啊!

  四十多个部族,除了察哈尔部之外,其他的全是投降或俘虏的,连土默特部都杀了,那他们还能活吗!?

  一个个连忙跑出来跪在地上乞求活命。

  谁知朱由检却摆手止住骚动,“朕知道你们其中有些人是自愿的,有些人是被逼无奈的,甚至有的人是专门想从我大明身上撕一块肉下来的。”

  “无论怎么样,朕也无心追究了,毕竟你们受灾之时,我大明也没有提供任何帮助。”

  “所以除了土默特部罪孽慎重,不可轻饶之外,其余各部既往不咎。”

  “朕也希望各部记住,中原大地才是你们根,建奴女真只是化外蛮人,当年成吉思汗横扫天下之时,他们还在苦寒之地茹毛饮血呢!你们祖上都是蒙古贵族,怎么可以顺从一方蛮夷呢!”

  突然的转变,让跪在地下的众多部族首领一阵愕然,呆呆的看着朱由检,竟不知该做什么。

  朱由检对身后招招手。

  一名内侍当即从袖中取出镶龙纹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

  “蒙古各部生活环境恶劣,灾害频频,物产匮乏,朕身为天子,见草原子民生活如此困顿,心如刀绞,因此决定。”

  “即日起,复开平卫旧制,设察哈尔道,自大宁卫至丰州滩划为自治之地,各部按丁口领草场。”

  内侍特意顿了顿,朱由检看着小部落首领们骤然发亮的眼睛,嘴角也不禁挂起轻笑。

  “草场最低百里。”

  “喀喇沁部虽仅八百帐,亦可得方圆百里牧场。”

  席间响起压抑的抽气声。

  大多数人都是满眼惊喜和激动。

  只有寥寥几个大部落首领攥紧了银刀,这般均田,他们再不能随意吞并弱小部族了。

  “察哈尔道位同大明两京十三道,属大明疆域,贸易等事百无禁忌,有敌侵犯由王师庇护,遭到灾害,也有朝廷出资赈灾,察哈尔道亦为蒙古自治,自布政使以下,人事任免具皆由蒙古各部族投票选出,以大明律为基,蒙古各部族会同刑部,共商独属于蒙古族人之法。”

  “愿耕种者,可迁至关内均田免赋,放牧者可以牲口马匹抵税。”

  “察哈尔部可汗阿布奈有功,封大明察哈尔王,领阿布奈汗,世袭罔替,开府建牙。”

  “余下部族不分大小,具皆封伯,世袭罔替。”

  “察哈尔道不设卫所,尽最大可能让蒙古各部自治,只需按部族大小,共同组建察合营,编制四万,兵甲粮草军饷支出,俱由朝廷出资,由兵部协理,平日驻守察哈尔道,以防建奴伺机报复。”

  “待击退建奴,朕于京师祭天,于诸卿加封,共立盟约。”

  “钦此~”

  圣旨合上,一众人等已经激动到连呼吸都忘了。

  他们本以为,这次不死也要脱层皮,谁让他们站错了队呢,现在大明重新起势,第一个倒霉的肯定也是他们。

  可怎么也没想到,自己非但没有被报复,反而获得了天大的好处。

  绝对不要怀疑,在这个时代,中原王朝对游牧民族的诱惑力。

  光是在家待着,赏赏花逗逗狗,逛逛花楼喝喝酒,就已经足够让这些部族首领放弃一切了。

  更不用说朱由检还保留了他们的部族,让他们可以安然享受的同时,基本盘还在。

  满堂死寂,内侍本想开口训斥众人,因为他还奉着圣旨,就代表是天子使者,有权利训斥众人。

  却被朱由检拦下,“即日起,察哈尔道汉蒙通商税赋减半。”

  “凡察哈尔道子民,可凭户籍入关务工,子弟可入国子监蒙学,不分汉蒙皆可为官,科举另开一卷,专供蒙人,自此以后科举共分南、北、蒙三卷。”

  前面都只是铺垫,这才是朱由检真正的杀招。

  为什么边关一直滋生游牧民族?

  完全是因为北地苦寒,不适宜生存,就算打下来之后,也无法长期占据,只能让游牧民族继续在原地生存,而这样的后果就是,当第一代人死去之后,后面的人对中原完全没有认同感。

  而不能耕种,也无法促进蒙汉通婚,因此双方才一直纠缠千年之久。

  清朝能控制蒙古,也是因为满族和蒙族生活习性接近,可以互相融合。

  但朱由检却做不到,他也不准备这么做。

  汉族被称为包容性最强的民族,靠的不是基因,而是文化!

  一旦汉族文化在蒙古地生根发芽,那么蒙古人被同化只是时间问题。

  想要快速传播汉族文化,就需要大量的读书人。

  朱由检这才想到前世的一个政策,少数民族加分制!

  前世多少人为了加分,又是落户大西北,又是入少数民族籍贯的。

  眼前的大明朝内,读书人多的不能再多,科举一次只录取几百人,卷的不能再卷。

  和当初朱元璋开北卷一般,突然出来一个蒙卷,只要在察哈尔道科举的生员,都可以考蒙卷,没有那么打的竞争需求,和较为宽松的录取标准。

  朱由检已经想到了大批江南生员赶赴察哈尔道的盛况了。

首节 上一节 137/14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我谋士入局,觉醒小地图!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