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词条:朕乃崇祯,千古一帝!

大明词条:朕乃崇祯,千古一帝! 第135节

  当时清军刚入关,他觉得最好的结果也只是将清军挡住,然后利用坚城坚守到南方援军抵达,清军撤军。

  这已经是他最高的目标了。

  可谁知道,经过他一顿乱操作,竟然将局势给盘活了!?

  代善被擒,两红旗被歼灭,镶蓝旗远遁关外,蒙古诸部一扫而空。

  只剩两黄两白四旗,还被他的大军给围在关内了。

  就算多尔衮能安然带兵回到关外,就以这次的损失,满清三年内也没有再次入关的实力。

  短短一个月时间,明清两国,竟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朱由检怎么可能不激动。

  但有暴君词条在,朱由检看上去丝毫没有喜悦之情,哪怕只是皱皱眉,都压迫感十足。

  只要龙旗所至,无论是明军还是闯军,亦或者跟着张世泽远道而来的察哈尔部骑兵,全都俯首行大礼。

  朱由检一身金甲,骑着白马,身后七百卖相十足的御林军擎旗,来到喜峰口垮塌的南门前。

  而各领军大将早已等候多时。

  在龙纛还有一里之地,便跪立原地。

  居中者为本次大战名义上的元帅黄得功,之后左右依次是张世泽、金铉、李过、李国祯、王二虎、戚远、阿布奈。

  可以说除了远在辽东的郑成功和江南的张煌言外,大明最能打的人都在这了。

  随着朱由检走近,由黄得功为首领着众人齐声高呼。

  “臣、末将、外将、小王参见陛下。”

  朱由检策马上前,看不出喜怒。

  伸手示意众人起身,“众卿劳苦功高,且平身吧。”

  “谢陛下。”

  按照惯例,依旧是黄得功先行上前,汇报损失和战果。

  “启禀陛下,自飞狐岭夜战,至喜峰口大捷,此战共斩获敌首两万一千级,俘虏建奴三千七百余,从贼蒙古骑兵六万余,战马二十余万,兵甲戈矛无算。”

  “实乃天启年来最大的战果!”

  亲眼见到是一回事,听到数字又是另一回事。

  连朱由检都没想到,竟然俘虏了蒙古骑兵六万多,就算挑挑拣拣,也能凑出三万精锐来。

  而且战马这次更多,二十多万匹,能打造十万骑兵!

  只不过养不起而已。

  倒是斩获这一项,让朱由检有些诧异。

  两红旗加一起约六万人,但斩获加俘虏一起,却也不足一半。

  剩下的士卒回到关外,只要歇上一段时间,便又是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为了破代善这六万人,前前后后他最少用了十万大军。

  还不算玄甲骑、戚家军这种红色词条军队。

  八旗兵的战斗力着实可怕。

  回过神来,朱由检点点头,示意黄得功继续汇报。

  “我军伤亡亦是惨重,五军营宣府部折损两万,玄甲骑折损一千二百,三千营两千,戚家军四百,五军营蓟州部折损七千,外蕃察哈尔部三千六百,闯逆……闯军李过部折损六千,共计四万余众。”

  不说朱由检还真没注意到,他的部队还是太杂了,甚至就连五军营,都分为某某部,想要调动都要经过他的命令。

  更不要说还有新俘虏的蒙古诸部和助战的李过。

  再加上辽东的海军,山东的史可法,河南的周王,湖广的左良玉。

  一旦脱离他的掌控,这么乱的军制,肯定会出乱子。

  等战事结束,就要将常备军制提上日程,除了边军外,国内只留下可以常备军。

  黄得功继续汇报。

  “另消耗火药十七万斤,弓矢弹丸无算,红衣大炮有七门不可用,其余小炮近八十门损坏,各火铳折损近五千杆。”

  这些倒是正常操作,虽然加持了词条,炸膛率减少,但正常磨损也不是这个时代的火器能经受住的。

  尤其是飞狐岭夜战和攻喜峰口。

  随便一门炮都打了最少百余次,报废很正常。

  随着黄得功一一将各项数据汇报上来,朱由检不由感慨,清军战斗力虽然没体现出来,但绝对不弱。

  要知道在飞狐岭,若不是李过突然出现,那最好的结局也是他全身而退。

  而在飞狐岭时,他付出了两万多的伤亡,才堪堪吃下了八千左右的清军,剩下的全都突围跑了。

  之后就算是追击歼灭战,伤亡比也在2:1之间。

  就这样,在朱由检记忆里已是不可多得的大胜。

  因为正常情况下,明军和清军的战损比通常都在10:1,有些时候打个5:1,斩杀几百人,将领都敢喊是大胜。

  想要改变,任重而道远。

  翻身下马,拍拍黄得功的肩膀,勉励道,“虎山辛苦,此番大胜虎山当为首功。”

  黄得功连忙推辞,“此战之胜,全仰赖陛下之威,末将岂敢居功。”

  他这次说的真不是客套话,在他心里,这次大胜跟他一点关系都没有。

  从开始的时候,就是朱由检一手操作,张世泽西出草原,王二虎力抗山海关,到后来屯兵宣府,摆下飞狐岭大阵。

  甚至不惜以龙纛诱惑代善入瓮,汉贼论告寰宇诏两文使贼寇倒戈也是出自陛下之手。

  不管从什么地方算,都是朱由检的功劳。

  奈何后者非要把这个功劳安在黄得功头上。

  朱由检想将军队整合,就需要有能力有忠心的大将坐镇,而遍观明朝,能担此大任的只有三个人,郑成功,张煌言,黄得功。

  前二人资历不够,不足以服众。

  黄得功虽然资历也不大行,但好歹是一步步打上总兵官的,还被加封了太子少保。

  只要再多给他点功绩,完全可以压制住国内的文官和武将军头。

  到时以张世泽为代表的勋贵辅佐,阻力会小很多。

  安抚好黄得功,朱由检刚想问问张世泽,谁知早已按耐不住的阿布奈却抢先开口。

  只见阿布奈上前几步,双膝跪地,眼含热泪的仰头看向朱由检,那表情那眼神,让朱由检都有些顶不住。

  “伟大的大明大皇帝陛下,小王终于能亲眼见到您了,哪怕此刻回到长生天的怀抱都值得!”

  朱由检见阿布奈顺着脏脸流下的眼泪,不由的后退两步,但面上却格外和蔼,“你就是察哈尔部的台吉阿布奈吧。”

  阿布奈被吓了一跳,赶忙摇头,“不不不!伟大的大明大皇帝陛下,小王是大明的察哈尔王阿布奈,不是台吉阿布奈。”

  朱由检满头问号,表忠心他知道,但这么明显且狗腿的表忠心,真是一个部落首领能用出来的?

  要真是他自己的所做所为,那朱由检就要考虑一下给察哈尔换个首领了。

  谁也不希望自己下面的藩王,是特么刘邦刘备那种吧?

  见到朱由检的表情,阿布奈更慌了,“伟大的大明大呜呜……”

  话没说完,便被张世泽一把捂住嘴巴,拉到自己身后,口中连连训斥,“陛下昼夜劳顿,还是先让陛下入城歇息片刻,你说是吧……大王?”

  最后两个字威胁意味满满。

  再看张世泽和金铉二人疯狂向对方使眼神。

  朱由检心底顿时就明白,这二人怕不是和范景文一样,许下了个弥天大愿,才说动阿布奈举族来投的。

  不过朱由检并不生气,要是明朝的官员都能这么高效,也不至于让明朝沦落到这个地步。

  从张世泽随便许诺一些东西,就能让察哈尔举族来投,范景文修书一封,就能让郑芝龙将亲儿子派出,他两道圣旨下达,就能让李自成偃旗掩鼓来看就知道。

  明朝根本没到那种山穷水尽的时候。

  但凡换个有能力的,甚至能力都不需要,只要能合理利用大臣的皇帝来。

  也不至于让明朝沦落至此。

  但他不生气不代表他就这么认了,两个月的皇帝生涯,让他想通了一句至理名言。

  唯器与名不可假与人。

  皇权的神圣性和礼法性才是他最好的武器。

  抬抬手,“朕确实有些乏了,众卿都先退下吧,一个时辰后再来寻朕。”

  一句话,算是给张世泽解了围,也给二人透露出自己认错还来得及的暗示。

  金铉顿时明悟。

  众人离去之后,金铉自告奋勇要引领朱由检入他的行宫。

  说是行宫,其实就是喜峰口之前的总兵所。

首节 上一节 135/14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我谋士入局,觉醒小地图!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