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我和她们穿越到北宋

我和她们穿越到北宋 第96节

  最终,李清照还是没能扛住她自己的好奇心,跟张纯等人去了麻晓娇那里。

  值得一提的是,麻晓娇的研究所已经从亲蚕宫搬到艮岳万岁山的工业研究基地去了。

  ——观稼殿和亲蚕宫现在只是袁倾城和麻晓娇在皇宫中的“办公室”,处理和放置一些研究资料、图纸什么的。

  一到了麻晓娇的工业研究基地,李清照就被震撼到了。

  就见,一个超大的“孔明灯”(实际上是热气球),正缓缓升空,其下悬挂着一个很大的竹篮,篮中似乎还有一个人。

  那人很激动,正在拼命地冲下边挥手,并大喊大叫:“我飞起来了!”、“我飞起来了!!”、“快看,我真的飞起来了!!!”

  李清照瞠目结舌,心中的不信瞬间被眼前的奇观所击溃。她难以置信地望着那越升越高的热气球,喃喃道:“这世间竟真有如此巧夺天工之物!”

  麻晓娇挺着大肚子,在两个侍女的搀扶下,慢慢走了过来,她的嘴角挂着得意的微笑,仿佛在说:“瞧,我没有骗你吧?”

  缓了一会,犹自不敢相信的李清照,看向麻晓娇,说道:“可否教我一试?”

  麻晓娇很痛快地就答应下来:“有何不可?”

  倒是一旁的袁倾城提醒李清照道:“你还是当心一些,娇娇的热气球才研发出来,定然不安稳,你别被伤到。”

  不想,麻晓娇倒是对自己的热气球很有自信,她说:“系着三条安全锁呢,又不往远飞,定然不会有危险。”

  听麻晓娇这么说,李清照坚持道:“恁地时,我愿一试。”

  这时,李琳说:“我陪你。”

  很快,在麻晓娇的安排下,特意拿上千里镜的李琳就和李清照乘坐热气球飞上了半空中。

  就见,不远处的皇宫,宛如一幅精致的画卷,在她们脚下徐徐展开。红墙金瓦,在夕阳的余晖中更显辉煌,飞檐翘角,勾勒出皇家的威严与庄重。

  李清照置身于热气球之上,俯瞰着这宏伟的皇城,心中涌起前所未有的震撼与感慨。

  李琳把千里镜交给李清照,又教会了李清照如何调焦。

  这回,李清照的震撼更大。

  霎那间,皇宫中的每个角落都尽收眼底。

  李清照甚至看到了宫廷礼仪的考场,以及正在做参拜大礼的章楠。

  李清照又看向宫外,就见,那里熙熙攘攘的街市,车水马龙,人声鼎沸,仿佛一幅活生生的画卷,在千里镜的放大下,纤毫毕现。

  放下千里镜,李清照目光转向远方,那连绵不绝的山川河流,在夕阳的映照下,更显壮丽。

  李清照眼前有些恍惚,她有感而发:

  “乘球直上,望皇都内外,繁衢如织。车似游龙人似蚁,尽是升平形色。翠幕朱楼,雕鞍宝马,攘攘通南北。御河波漾,画船摇曳堪识。

  遥念往昔欢娱,依稀曾记,笑语秋千侧。今日凭高千里望,阅尽京都繁迹。汴水东流,虹桥横跨,市井声犹昔。卷中佳景,且留心底长忆。”

  热气球缓缓下降,最终稳稳地落在了地面上。

  张纯、麻晓娇、袁倾城等早已在此等候多时,见二人平安归来,她们笑着迎了过去。

  “如何?”麻晓娇问。

  李清照心悦诚服地拜道:“麻皇妃真乃神人也。”

  随后,麻晓娇带着众人进入她的工业研究基地。

  麻晓娇先给李清照找了两个小玩意。

  一个是发条驱动的青蛙。

  就是上一世很常见的那种铁皮青蛙。

  放在上一世,稍微大一点的孩子都不愿意玩的东西,李清照却玩得不亦乐乎。

  第二个是万花筒。

  这是麻晓娇用硬纸筒、镜片和彩色碎纸等材料制作的小玩具。通过转动筒身,利用镜片的反射原理,让彩色碎纸呈现出各种绚丽多彩、变化无穷的图案,给人带来视觉上的惊喜和乐趣。

  李清照拿到以后,更是爱不释手,如获至宝,看个不停。

  张纯则在一旁拆台道:“不是,娇娇,你就让我们看这些?”

  麻晓娇说:“这是送她的,看得东西在里面。”

  接下来,麻晓娇带张纯等人看了她研发的一众农具。像更轻便、更符合力学原理,使其适应不同土壤条件,减少人力和畜力消耗的改进版曲辕犁;像能够同时完成开沟、播种和覆土,节省人力,提高播种效率,尤其适合小麦、粟等作物的耧车;又像为应对畜力不足,而发明的木牛和代耕架(木牛是一种人力驱动的耕地工具,形似牛,通过人推动其行走来带动犁铧耕地。代耕架则是利用杠杆和绳索原理,由一人操作,可牵引犁具进行耕地,节省了人力。)

  谁知,众女看完这些东西,反倒没有了惊艳之感,就连李清照都觉得,麻晓娇的这些发明,远没有热气球、发条青蛙、万花筒有意思。

  接下来,众女再看下去,发现麻晓娇研发的,不是农具,就是工具,有些干脆就是刨子、锉刀之类看起来平平无奇的小工具。

  后来,哪怕麻晓娇把军功铲拿出来,也没能让李清照像之前那么兴奋。

  对此,麻晓娇也很无奈。赵俣只鼓励她发明这些东西,她能有什么办法?

  在麻晓娇这玩了一阵,众女回到皇宫。

  这回,任张纯怎么说,李清照都不去她那住了。

  后过来的叶诗韵,邀请李清照去她那住,李清照也坚决不去。

  开什么玩笑,李清照可不想再经历昨晚那么尴尬的事了。

  见李清照这么坚决,张纯五女也没再挽留李清照,而是派人将李清照送回她在后宫的临时住处。

  接下来的几天,白天的时候,李清照要么参考,要么去跟五女鬼混,而晚上她则会乖乖地回到自己的临时住处,不敢再去外面留宿了。

  这样一来,也就再也没有意外发生。

  到了第五天,评完名次,郑显肃将一众宰执推荐来参加宫闱科举的女子聚集在一起,跟她们商量去留的问题。

  李清照也在其中……

  ……

第113章 赵俣与李清照

  …

  一般情况下,宋朝的宰执,同一时期,最多时,只有八位。

  像赵煦时期的宰执,就只有章惇、曾布、蔡卞、韩忠彦、许将等五位。

  到了赵俣时期,他不仅将赵煦时期的宰执全都留下了,还先后将苏辙、苏轼、吕恵卿给召回来担任宰执,同时先后将蔡京、李清臣、张商英提拔为宰执。

  这就使得目前共有十一位宰执,成为宋代历朝之最。

  赵俣之所以弄出来了这么多位宰执,主要是因为向太后想走中间路线,赵俣又缺少干事的宰执。

  一来二去,就成了现在这个局面。

  因为宰执有这么多位,比以往各朝都多,这里面还有新党、有旧党,新旧两党又党争不断、相互拆台,很多人才会觉得,赵俣早晚会选择一边干掉另一边,解决目前乱糟糟还不效率的政治局面。

  也正是因为如此,才造成了一众宰执的恐慌,进而把战火都引到了赵俣的后宫中。

  按说,赵俣要是想自己的后宫消停一点,就不应该接受这些注定会带来麻烦的女人,不,应该说,就不应该接受这些糖衣炮弹。历史上的赵佶可能就是这么选择的。

  可赵俣要走的路线与历史上的赵佶所走的路线不同,因此他真不怕吃下这些糖衣炮弹。

  而且,对于赵俣来说,目前最重要的还是坐稳自己的皇位,别的什么都不重要,而与所有宰执联姻,无疑有助于赵俣坐稳自己的皇位。

  而只要赵俣跟所有宰执联姻了,那么赵俣的政权也就算是彻底稳固了,到那时,就连向太后都奈何不了赵俣了。

  关键这些宰执都已经把人给赵俣送过来了,赵俣要是不收,他们没准该多想了,真要是那样,难保不会发生意外。

  所以,赵俣决定,照单全收。

  但这件事肯定不能由赵俣亲自来办,要不然该显得赵俣的吃相太难看了。

  于是,赵俣的御用白手套郑显肃闪亮登场。

  坤宁宫中。

  李清照、晁敏、魏芷、蔡璇、章楠、韩雨等一十二个由宰执推荐来参加宫闱科举的女子齐刷刷的站成两列,等着郑显肃跟她们谈话。

  十一位宰执,为什么会有十二个女子?

  那是因为,那天负责钱法改革的赵挺之也在场。

  赵挺之很自觉地就把他的女儿赵瑜也给送来参加宫闱科举,丝毫都没考虑他并不是宰执的事,而是牢牢地把握住了这个机会彻底登上赵俣的战车。

  郑显肃并没有一块跟这十二个女人谈,而是一一把她们叫进东暖殿跟她们单谈。

  李清照发现,不论是谁,从东暖殿出来,都羞答答的,然后去了西暖殿中休息,好像晚点,皇后要请她们和此次宫闱科举高中的人一块吃饭,而且赵俣好像也会出席。

  倒数第十一个进去的是晁敏,李清照是最后一个。

  也就一盏茶的时间,晁敏也羞答答地从东暖殿中走了出来。

  路过李清照身边时,晁敏小声对李清照说:“我留下了,你别紧张,皇后娘娘很好说话的。”

  李清照听言,既诧异,又不知道是该为自己的好友成为皇帝的妃嫔而感到高兴,还是该为自己的好友将来被困在这深宫大内中而感到伤心。

  李清照深吸了一口气,也进入东暖殿。

  一进来,李清照就看见,郑显肃正端坐在软榻之上,她面容温婉、笑容和蔼可亲,她的身旁摆放着一盏精致的铜鹤灯,灯芯轻摇,洒下柔和而温暖的光芒,为这略显庄重的场合添上了一抹温馨。

  见李清照进来,郑显肃轻轻抬手,示意她上前。

  李清照缓缓前行,行至离郑显肃不过三步之处,福身行礼,声音清越如泉:“奴家李氏,参见皇后娘娘。”

  郑显肃微微一笑,那笑容温婉中透着几分不易察觉的深邃,仿佛能洞察人心:“免礼平身,本宫虽久居深宫,亦听过你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今日得见,果真是气质非凡,不负‘才女’之名。”

首节 上一节 96/12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融合小金人,加入女神聊天群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