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我和她们穿越到北宋

我和她们穿越到北宋 第47节

  结果,一累,再被寒风一吹,赵煦在回来的路上就发了高烧,人事不知。

  按照御医的诊断,赵煦的身体已经油尽灯枯,现在全靠他们的药吊命,赶紧安排后事。

  再结合历史。

  赵俣确定,肯定不会出现,景帝那,一句老狗,惊坐起,再活七年的事。

  其实,在此之前,赵俣则是一直很低调。为了不引起赵煦的猜忌,赵俣甚至已经一个多月没离开过自己的王府,一直在闭门谢客。

  这么说吧,继茯苓、麻晓娇、王楚楚之后,郭炜又让赵俣给搞怀孕了。

  由此可见,这段时间,赵俣得有多闲。闲得他只能没事在家里造小孩儿玩。

  当然,子嗣昌盛,也是竞争皇位的一个有效助力。

  毕竟,传承问题,可是关乎到皇家统治安稳的大事,不少皇帝,都是因为没有儿子,而导致亡国或者改朝换代,所以,像宋仁宗、宋哲宗这样皇位往下传都费劲的事,是大多数没有当皇帝野心的皇室不愿意再看到的。

  基于此,即将当上四个孩子的父亲的赵俣,肯定比他那几个没有子嗣的兄弟又多一分竞争力。

  第二个原因是,赵俣一直对赵煦抱有期待,希望他能明确自己是他的继承人。可现实就是,赵煦没有这个意思,他还得跟赵佶和赵似争。

  赵佶和赵似也没有放弃这个皇位的意思。

  所以,赵俣不能往后退了,得争了,再往后退,那些想获得从龙之功的人,没准就会去支持别人了。

  在赵佖和赵偲陪同下,赵俣刚进入升平楼,宋仁宗的第十女庆寿公主,就走过来,说道:“郊礼过后,我已向陛下保举你做开封牧,陛下虽未应允,却不似前些时日大臣劝他立储时那般震怒,改日,待陛下身体好些,我再去一趟,势要教你坐成这开封牧。”

  庆寿公主是赵俣、赵煦等人的祖父宋英宗赵曙的堂妹,辈分比向太后还高,向太后见到她时,都得客客气气的。

  而且,庆寿公主为人刚正不阿,一直都很为皇室着想,当初,不论是宋神宗继位时,还是宋哲宗继位时,她都为之美言过。

  所以,庆寿公主是皇室中少有的敢跟赵煦说这种话的人。

  赵俣连忙恭恭敬敬地拜谢道:“孙儿何德何能,敢劳烦姑祖母费心。”

  庆寿公主把脸一板:“今国势维艰,内有大臣争吵不休,民生凋敝,外遭强邻窥伺,边患频仍,社稷危如累卵。你乃众亲王中,乃至我皇室中,最智勇之人,自当挺身而出,振朝纲,理万机,驱寇虏,安民生。以雷霆手段,破积弊沉疴;凭睿智谋略,图复兴之业。誓使我大宋重焕生机,山河永固,万民乐业,不负列祖列宗之遗泽,无愧天下苍生之期许。”

  庆寿公主说这话的时候,赵佶和赵似正好进来。

  听庆寿公主这么说,赵佶和赵似,尤其是前者,心里真不是滋味。

  赵佶有心问一问庆寿公主,我学富五车,诗词书画无一不精,赵俣凭什么是我们兄弟几个中最优秀的那一个?

  可想到刚刚赵俣的九问,赵佶就心虚地不敢开口了。

  这时,宋神宗的堂弟、赵俣等人的堂叔、目前的宗正濮王赵仲理,也走过来说:“我也见过陛下了,一同保举你为开封牧,若陛下应允,你莫要教我等失望。”

  赵佶和赵似听明白了,敢情保举赵俣当开封牧的还不止庆寿公主和濮王,应该是,皇室中的高层已经达成了共识,要推举赵俣继承赵煦的皇位。

  “这还怎么争?!!!”

  “还有,这么大的事,怎么没人跟我说一声?”

  很快,赵佶和赵似的猜测就得到了证实。

  筵席开始前,向太后冲赵俣招招手:“莘王,你来本宫这里坐。”

  见此,自以为已经跟向太后修复了母子关系,甚至此前还对这个皇位抱有期待的赵佶,终于意识到,他出局了。

  不。

  赵佶反应过来了,他其实早就出局了。

  回想一下这段时间向太后对他的态度,再想一想这段时间他自己的所作所为,赵佶把眼睛一闭:“进入樊楼的那一刻,我就已经输了。”

  赵佶懊恼不已,也后悔不已,他有些不甘地看向赵俣:“天恩独眷于汝,而我未蒙其泽耳!”

  最能决定皇位归属的向太后如今都要当众推赵俣了,赵俣肯定得挺身而出展示出来自己有担当的一面。

  所以,赵俣起身,很沉稳地走到了向太后面前一拜,然后到向太后的左手边坐好。

  向太后的声音不大,却极为坚定地把话给挑明了:

  “今值我大宋多事之秋,内忧外患,纷至沓来。朝堂之上,朝臣争斗日炽,政令阻滞难行;江湖之远,民生困苦,盗贼时有蜂起。边庭之外,强虏环伺,辽、夏屡犯疆土,烽火不息。

  而当今圣上,龙体违和,沉疴难愈,且膝下无子,储位悬虚。

  吾皇室之中,人才济济,然国难当头,遴选继位者,当务之急在于择最杰出之亲王,担任储君。

  此人必具雄才大略,心怀天下苍生,胸有安邦定国之策。能以睿智之思,洞察朝局之症结,拨乱反正,肃清奸佞,重振朝纲;凭果敢之断,整饬军备,御敌于国门之外,扬大宋之威于四海;当以中兴我大宋为己任,上承列祖列宗之洪业,下启太平盛世之新篇,使我大宋江山,绵延万代,永享安宁……”

  向太后之所以敢把话给挑明了,旗帜鲜明地支持赵俣当储君,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她也收到了赵煦不行了的消息。

  其实,赵煦从祭台上下来后,所有人都看出来,赵煦真不行了,不然大家也不能下注。

  当然,这也是因为赵俣争气,表现得优于他的所有“兄弟”。

  总之,如今这股仅次于赵煦的立帝力量,正在全力推赵俣登上皇位。

  赵俣离登基称帝,只差一步之遥……

第64章 恐吓

  …

  朱太妃没想到,他儿子还活着,皇室成员就要硬推赵俣当皇储。

  好吧。

  赵煦的健康情况确实很让人担心,为了以防万一,立储君一事是该提上日程了。

  可她还有一个儿子,从立近上来说,应该让她的小儿子来当这个皇储。

  但是,皇室根本就不提这茬,是不是太欺负人了?

  朱太妃只是胆小老实,不是傻,她知道,这肯定是向太后的意思。是向太后不想两宫并立,不想再立一个有生母的亲王,才剥夺了她小儿子继承她大儿子皇位的资格。

  泥人还有三分土性。

  朱太妃决定,一会从慈德宫回去,她就去见赵煦,非让赵煦下圣旨立赵似为储君,或者让赵似担任开封牧不可。

  好不容易才熬到筵席结束,朱太妃第一个起身去跟向太后告辞,想要在第一时间离开。

  不想,向太后却说:“你先等一会,我有话跟你说。”

  向太后压了朱太妃一辈子,哪怕赵煦都当上了皇帝,也没能改变这种情况。

  如今,赵煦又病倒了,没了靠山的朱太妃就更不敢反抗向太后了,她只能唯唯诺诺地应道:“诺。”

  不多时,向太后就让赵俣代她送客,而她则将朱太妃叫到了里间,并让其她人全都下去。

  向太后在上首坐好后,摘下眼镜,按了按睛明穴。

  看得出来,向太后很疲惫。

  但向太后还是又将眼镜戴上,说道:“坐罢。”

  朱太妃这才很谨慎地在下首搭个边坐下。

  向太后亲自给朱太妃倒了杯茶,边倒、边说:“你可知当初我为何建议先皇立陛下为太子?”

  朱太妃小心翼翼地措辞:“许是太后觉得陛下聪慧贤达,遂向先皇荐之?”

  向太后摇摇头:“因为你性子软弱,不会忤逆我。”

  朱太妃怔了一下,旋即苦笑。她觉得向太后没有骗她,很可能就是因为她比别人更好控制,向太后才选了她的儿子当太子。

  向太后随后坦言道:“十几年前,我还年轻,肯定得考虑,谁撼动不了我的皇后之位,换成你是我,多半也会如此。”

  也在后宫混了一辈子的朱太妃,挺理解向太后的,换成是她,她也确实得如此。

  向太后继续说:“今我已近花甲之年,身体也不好,没这么多争权夺利的心思了。但有一事,作为大宋太后,我却不得不谋深远,那便是我大宋江山永固。”

  朱太妃闻言,心中怀疑,却不敢轻易表露,只静静地听着。

  向太后边用盏盖拨茶、边说:“你多半以为,我忌惮你年轻、身体好,怕你母以子贵,担忧两宫并立,才不教简王继承陛下皇位罢?”

  朱太妃连忙跪下请罪:“小妹不敢!”

  “起来,都已是太妃了,胆子还恁地小。”向太后训斥道。

  朱太妃很委屈:“我胆子这么小,还不都是拜你所赐?”

  可这话,朱太妃也只能想想,打死她,她也不敢说出口。

  等朱太妃坐回去,向太后继续说:“简王是个好孩子,可你这当娘的,该不会不知晓,他生性胆小,性格软弱,不敢担当,就跟你差不多?”

  朱太妃有心说:“我似儿可没你说的如此不堪。”

  可在向太后面前,朱太妃也就是想想而已,反抗向太后的话,她永远都不会说的。

  向太后看向朱太妃:“不服气?”

  朱太妃赶紧又想跪下认错。

  “坐好。”向太后叫停了朱太妃。

  朱太妃这才没动。

  “先不说简王了,省得你多想。”向太后语气一转,问道:“你可知,端王为何会在这紧要关头跑去逛青楼,败坏他自己的声誉?”

  朱太妃心说:“他平日里便轻佻儿,做出这种孟浪之事,有甚奇怪的?”

  嘴上朱太妃则规规矩矩地答道:“小妹不知。”

  “杨戬调查到,莘王的副总管梁师成与端王的管事高俅、玩伴李邦彦一块卖香皂,他二人因此获利颇丰,当日,便是高俅、李邦彦及蔡京长子蔡攸撺掇端王去樊楼的。”向太后古井无波地说道。

首节 上一节 47/12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融合小金人,加入女神聊天群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