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我和她们穿越到北宋

我和她们穿越到北宋 第45节

  而且,他才刚刚生下了一个儿子,不是没有生育能力。

  赵煦觉得,只要他病好了,肯定能生下自己的血脉,为什么要去领养别人的儿子?

  “朕不过得了小病而已,有些人便按耐不住了!!!”

  赵煦将奏请他收养养子的奏章全都打翻在地,大发雷霆。

  同样气愤不已的还有皇后刘清菁,因为有人暗示她,或交好亲王,或收养一子,当早做准备,不可坐以待毙。

  可刚经历丧子之痛和丧女之痛双重打击的刘清菁,这时哪能听进去这样的话?

  结果,劝刘清菁的人,全都被刘清菁治了罪,以发泄她心中的愤闷。

  后来,刘清菁听说,端王府有祥瑞出现,赵佶频繁地宴请宾客,还有算命先生说赵佶有当皇帝的命。

  关键,之前,也就是赵茂活着的时候,常来她这里走动的赵佶,近来却天天往慈德宫跑,向太后和赵佶的关系似乎修复了。

  倒是之前跟向太后走得非常近的赵俣,最近很低调,有人说他家出现了祥瑞,他也坚决否认。

  刘清菁把这些消息一股脑地告诉给了赵煦。

  赵煦听后,从牙缝里挤出了两个字:“端王!!!”

  赵煦面色阴沉如水,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

  他缓缓起身,走到窗边,凝视着窗外深秋的景致,心中五味杂陈。

  寒风穿过窗棂,卷起他宽大的衣袖,仿佛连这风也在哀叹他的处境。

  刘清菁在一旁拱火道:“今局势复杂,亲王各有心思,尤其是端王,他近来动作频频,又与太后修好,只怕不安好心,不如给他点教训?”

  赵煦想了想,道:“来人啊,传朕旨意,查封樊楼,治陈彦妖言惑众之罪。”

  刘清菁不解,收拾赵佶,跟查封樊楼和捉陈彦有什么关系?

  赵煦冷冷地说:

  “诱亲王逛青楼,致使我大宋皇室蒙羞,教外使嘲笑我大宋,此等行径,若不严惩,何以正风气?何以教亲王恪守本分?”

  “那陈彦,胆敢蛊惑亲王,挑起皇室纷争,动摇国本,其罪当诛!”

  其实,赵煦已经顾及兄弟情谊手下留情了,不然,他就不只是杀鸡儆猴了。

  当然,赵煦之所以没下狠手,也是因为,蠢蠢欲动的,不止赵佶一个。

  前两日,赵煦的生母朱太妃来探望赵煦时,话里话外都在说赵似如何贤德。

  虽然朱太妃并没有明说,但赵煦也明白,朱太妃的意思是,一旦他要是感觉自己不行了,赶紧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同母亲弟弟,不要让这皇位落到外人手上。

  这就是皇家,亲情在权力的面前,往往脆弱得不堪一击。

  “朕自登基以来,勤勉于政,未曾有丝毫懈怠,只盼重振朝纲,光耀祖宗。可如今,朕之病体,却成了他人觊觎皇位的借口,呜呼哀哉!”

  赵煦的每一个字都带着不甘与愤慨。

  刘清菁闻言,更是愤慨不已,她对赵煦说:“官家一定要好起来,恁地时,我二人再生一子,绝不能教旁人得了官家的皇位!!!”

  帝位的传承,主要两种,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前者为主,后者为辅。

  过继儿子,符合父死子继。

  赵煦有五个弟弟,按理来说,目前这种情况,赵煦应该从他这五个弟弟中过继一子。

  可问题是,赵俣他们五个都还没有儿子,此路不通。

  弟弟没有儿子,那就只能从堂兄弟们的后代中挑选,类似当年宋仁宗挑选宋英宗。

  可赵煦的堂兄弟们也都没有男丁,此路也是不通。

  如此,就只能从赵煦父亲宋神宗的堂兄弟中挑选孙辈。

  只是,这样一来血缘就疏远了很多。

  这也是个问题。

  不过,问题的关键,还不在于此。

  关键在于,如今掌权的皇室,肯定不希望,大权旁落,以至于本来权势滔天的他们失势。

  赵煦十分清楚这一点。

  所以,赵煦利用皇室的这种心理,开始了一场微妙的平衡游戏。他既不收养养子,也不明确拒绝,只是以各种理由拖延。寄希望于他身上能出现医学奇迹。

  同时,赵煦也希望,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仍能保持对皇权的绝对控制……

  ……

第61章 越来越有帝王之相

  …

  为了向世人证明自己还能抢救一下,赵煦坚持亲自举行郊礼。

  所谓郊礼,就是天子祭拜天地的大礼,是皇帝身份之象征,是政权合法化之标志。

  冬至日祭天,是历代统治者都很重视的活动,是一项国家大典。

  赵宋王朝的祭天礼仪主要表现为“三岁一亲郊制”,即每三年一次,于十一月冬至日,在汴梁城南郊圜丘,由皇帝亲自主持祭祀昊天。

  祭天的仪式很隆重,也很烦琐,但皇帝只要按照礼仪官的引导,完成早已熟悉的规定动作即可。

  对于正常的皇帝来说,这并不是什么难事。

  可对于身患重病的赵煦来说,这就是一个特别艰巨的挑战,他的每一步都如踏在刀尖上,每一次呼吸都伴随着胸膛的剧烈起伏。

  然而,赵煦却倔强地坚持着。

  在赵煦看来,这是对祖宗基业的执着,是向世人展示他的强壮,更是对命运不公的抗争。

  在众目睽睽下,赵煦身着繁复的祭服,头戴十二旒冕,每一步都走得沉重而坚定。他的脸庞虽因病而略显苍白,但那双眸子却闪烁着不屈的光芒。

  礼官们手持长竿,引领着象征天地神祇的旗帜,缓缓步入祭坛。

  赵煦艰难地爬上祭坛之巅,依照古礼,先向昊天上帝献上玉璧和缯帛,随后由礼官诵读祭文,祈愿国泰民安、五谷丰登。

  尽管在爬上祭坛时,赵煦的身体就已经到了极限,但他仍旧在凌冽的寒风中,坚持完成了祭天大礼。

  赵煦以为他的表现很完美。

  是。

  对于一个重病缠身的皇帝来说,赵煦的表现已经很出色了。

  可只要不瞎,就能看得出来,赵煦是在强撑,他的身体已经到了强弩之末。

  赵煦亲自举行郊礼的目的是想向世人证明,他只是得了一场小病,给他点时间,他一定会好起来的,大家不要着急选新皇帝。

  然而事与愿违。

  赵煦的努力并未如愿以偿地安抚朝野上下的忧心忡忡。

  相反,在祭天大典之后,尽管赵煦强撑着病体,缓缓走下祭坛,力图展现出龙骧虎步的帝王之姿,但他那份掩盖不住的虚弱与疲惫,却如同冬日里最后一抹夕阳,虽绚烂却难掩其即将沉沦的悲凉。

  更让百官不安的是,天色未明,百官辟集,正在称贺之时,赵煦头顶上的殿屋上有一只猫头鹰发出了瘆人的“笑声”。

  见到这一幕,不论是皇室成员,还是朝臣们,都在面面相觑,他们心中暗自揣度,这不详之鸟到底在预示着什么?

  谏官开始交换忧虑的目光。

  章惇等宰执,尽管畏惧一朝天子一朝臣,不愿意失去赵煦,却也不得不做最坏的打算。

  可以说,除了赵煦以外,所有人都觉得,立储君一事,已经迫在眉睫。

  但怎么让赵煦这位很没有自知之明的皇帝妥协立下储君,也是萦绕在所有人心头的一个难题……

  ……

  在这个时代,冬至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在这个日子,人们会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府也会放假,庆贺往来。就跟过年差不多。

  郊礼过后,所有皇室成员都来慈德宫拜见向太后,同向太后一块过节。

  甚至往年皇帝和皇后也会亲自前来拜见向太后。

  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来慈德宫的赵俣,也不例外。

  边往慈德宫走,赵俣边为赵煦惋惜!

  在赵俣看来,赵煦在宋朝的历任皇帝中,还算不错的,不怂,而且还很有进取之心。

  但赵煦在他人生这最后一阶段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

  明明已经病入膏肓了,却还不虑及身后事,把一切都安排妥当,却似被迷雾遮眼,对赵宋王朝国力衰退、朝局动荡、边境不宁等危机视而不见,一味沉浸在个人的哀愁与药石无灵的绝望之中。

  赵俣心中暗自思量:“这皇帝当久了,或许便会被那高高在上的孤独与权力之重所累,忘了初心,失了锐气。赵煦曾立志中兴宋朝,要一扫积贫积弱之态,让百姓安居乐业,边疆安宁无虞。可如今,病榻之上,他非但未着手布局,确保改革之策得以延续,反而任由保守势力回潮,朝纲日非,实乃国家之大不幸。”

  赵俣原来期待着,这个时期的赵煦,能比历史上英明一点,趁着他还有自主权之时,把身后事安排明白了,比如任命一位最能继承他改革之志、最有可能率领赵宋王朝走向中兴的亲王担任开封牧。

  ——开封牧、尹,宋朝并不常置。因为宋太宗、宋真宗都是先当的这个职务,然后当上皇帝的。

  为此,赵俣着实是在赵煦面前好好表现了一段时间。

  可结果却证明,赵煦在面对死亡时,并没有比很多普通人强多少。

  行至慈德宫前,赵俣还在想着这些事,并没有注意到,赵佖、赵似、赵偲正在门口等着宦官进去通报,他和往常一样,径直就进去了。

首节 上一节 45/12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融合小金人,加入女神聊天群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