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我和她们穿越到北宋

我和她们穿越到北宋 第23节

  最让赵煦感到无力的是,他现在非常迷惘,完全不知道该怎么收拾赵宋王朝这个烂摊子?

  朝中大臣也对元祐与绍圣两个时期截然对立的政治措施议论纷纷。

  支持王安石变法的大臣与反对王安石变法的大臣,即新旧党人,互相指责,斗争激烈。

  关键,赵宋王朝已经到了必须改革的地步,这是赵宋王朝从上到下(包括旧党)的共识,不然,朝廷连官吏的俸禄、军队的粮饷都发不下去了,后果不堪设想。

  值得一提的是,也正是因为旧党的口风变了,支持改革,只是反对王安石搞出来的新政,赵煦才停止打击旧党,并让韩忠彦这个旧党领袖做了副宰相,希望新旧两党可以齐心协力,找出一个救国良策。

  然而,改革虽然达成了共识,但到底怎么改革,新旧两党都吵了这么多年,还是没有方向。

  如今看到了《土地改革疏》,赵煦的眼睛不禁一亮!他感觉,《土地改革疏》似乎是一个方向。

  只是赵煦百思不得其解:“莘王为何会觉得,问题出在不抑制土地兼并上?”

  赵煦反复观看《土地改革疏》,越看越觉得赵俣的观点不一般,可从小到大一直生长在皇宫被困于信息茧房中的赵煦,却看不出来《土地改革疏》的含金量。

  赵煦没理会赵俣说的最好不要声张,而是连夜就将章惇、韩忠彦、曾布叫来,让他们为自己解惑。

  看过《土地改革疏》后,章惇三人同时沉默。

  章惇和曾布心想:“莘王还真敢教陛下,若按照他这方子为大宋治病,要么大宋脱胎换骨重获新生,要么大宋彻底走向灭亡改朝换代,绝无第三种可能。”

  章惇和曾布转念一想,就明白了:

  “莘王必是知晓,他是一位闲散亲王,左右不了朝政,别人根本不会在意他说什么,才敢将此事给抖出来。”

  “若教莘王来主持改革,以他的见识,不可能不知晓真进行土地改革会有多严重的后果,多半,他最后也会跟我们一样,随波逐流,仅从经济体制、教育体制、民生保障体制入手。”

  看过《土地改革疏》,章惇和曾布就知道了,赵俣不是空有一腔热血的赵顼、赵煦,而是一个真正的有识之士,至少赵俣身边有敢跟赵俣说实话的高人,使得赵俣真的知道赵宋王朝的问题所在。

  其实,看出来赵宋王朝的病根在哪的,大有人在。

  早在宋朝开国之初,准确的说是在宋太宗赵光义时期,就有人提出:“地各有主,户或无田。富者弥望之田,贫者无卓锥之地。”

  还有人指出,这都是因为“田制不立”、“不抑兼并”导致的。

  到了号称“承平”的宋仁宗时期,更有大臣明确提出:“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重禁莫能止焉。”

  当时,朝廷为了限制土地兼并,也采取了几项措施:像禁止官员租种官家土地;像限制寺庙和道观购买田地;像严禁用借贷的方式购买土地。

  可即便是这样,到了王安石变法前夕,据当时的执政者保守估计,全国已耕种的土地中,有七成被享有不纳税特权的权贵阶层所占,自耕农民和中小地主加一块一共才拥有百分之三十的土地。

  王安石也觉得兼并土地不好,还写了一首《兼并》诗来表达他反对兼并的想法。他推行的青苗法、免役法等措施,都是为了限制土地兼并。

  只不过,由于见识所限,王安石的土地改革之法,治标不治本,还有不少漏洞。

  加上这触碰了太多人的利益,遭到了顽强的抵抗。

  再加上具体实施之人阳奉阴违。

  结果,王安石主张的土地改革,始终都是雷声大雨点小,没有进展。

  所以赵俣的观点其实并不新奇。

  甚至可以说,时不时的,就有大臣跳出来,拿土地改革说事。

  只不过,那些人没像赵俣这样,给出来了真正可行的改革方法。

  赵俣的身份尊贵,又是没有议事权的在野亲王,自然什么都可以说,包括给赵煦点明他的改革不成功的问题所在。

  而章惇和曾布是目前的执政党的领袖,有无数只眼睛在盯着他们,可不敢乱说话。

  韩忠彦也是如此。

  不过与章惇和曾布不同的是,见赵俣也有改革之心,韩忠彦心想:

  “莘王与刘贤妃为敌,原来只是为了太后,与我旧党无关。”

  “也对,皇室是真想解决大宋目前所面临的难题,使大宋千秋万代,而非取得政治斗争的胜利,怎么可能全力助我旧党讨伐新党?”

  “太后不也是如此吗?”

  “看来这改革真的势在必行了,现在就连亲王都着急了。”

  “问题是,到底怎么改?难道真要进行土地改革?就没有别的办法吗?”

  见章惇、韩忠彦、曾布看过《土地改革疏》后,全都沉默不语,赵煦问:“莘王的改革之策是否有可取之处?”

  ……

第31章 有干货

  …

  “有可取之处吗?”

  “陛下您要是真敢按莘王开的方子为我大宋治病,不说药到病除,至少可以大大缓解我大宋的重疾。”

  “问题是,能用莘王这个方子的,怕只有秦皇汉武唐宗那样的皇帝吧?”

  所以,面对赵煦的询问,章惇、韩忠彦、曾布全都三缄其口。

  赵煦不是昏君,看见章惇三人吞吞吐吐的,他哪还能猜不到《土地改革疏》中有干货?

  赵煦没说话,就静静地看着章惇三人,看他们到底瞒自己多久?

  大殿之内,烛光摇曳,映照着赵煦紧锁的眉头与赵宋王朝的三位宰执大臣凝重的神色。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压抑而深沉的气息,仿佛连时间都在这一刻凝固。

  见今天不说破这件事不行了,章惇只能轻叹一声,打破了这沉闷的寂静:“陛下,莘王之策,实乃一针见血,直指我大宋积弊之源。然则,此策之施行,无异于在平静的水面投下巨石,波澜四起,非有雷霆万钧之力,难以驾驭。”

  韩忠彦随后接过话茬,语气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诚如章相公所言,土地兼并,乃历朝历代之顽疾,非一日之寒。若要根治,必将触动无数权贵之利益,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曾布微微点头,补充道:“更兼时局动荡,外有强敌环伺,内有民不聊生,稍有不慎,恐引火烧身,危及社稷安危。是以,我等虽心知此策之利,却不敢轻易言之,恐误陛下,更误天下苍生。”

  赵煦听明白了,他直指要害地问:“莘王之策可行?”

  章惇和曾布沉默不语。

  见此,最不想执行《土地改革疏》的韩忠彦,只能旗帜鲜明地阻止道:“可行,却不能行。改革土地政策,触及的利益太过庞大,若无万全之策,冒然推行,必将激起民变,朝堂也必将陷入巨大的混乱。”

  赵煦难以置信:“会如此严重?”

  韩忠彦看向章惇,意思很明显:“你要是不想政局大震荡,赶紧出言帮我打消陛下采纳《土地改革疏》。”

  新党是目前的执政党,作为新党的领袖,章惇肯定秉持着“稳定大于一切”的观念。

  所以章惇也开口劝道:“非是臣等畏首畏尾,实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今朝堂之上,盘根错节,那些世家大族势力根深蒂固,稍有不慎,后果不堪设想。”

  只有想当宰相的曾布,稍稍附和了一下赵煦:“臣以为,虽不能立刻大刀阔斧地推行莘王之策,却可徐徐图之。不如先从一些小的方面入手,譬如在偏远州县试验,慢慢积累经验,同时也可借此观察各方反应。”

  章惇毫不客气地抨击道:“那些偏远州县,地方官吏多与当地豪绅有勾结,在那里搞试点,安能见效,不过空废国力而已。”接着进言:“土地改革之事,宜缓不宜急,可等等再说,当务之急乃是继续加强法制,严惩贪腐,以正朝纲,为改革铺路。”

  韩忠彦嗤之以鼻:“反腐?你的目标还是我们元佑党人吧!”随之见招拆招道:“还可广开言路,鼓励士人上书言事,集思广益,或能找到更为稳妥之法进行变革。”

  曾布则假大空地说:“改革需民心所向,可多行仁政,减轻百姓负担,以赢得民心支持。民心稳,则社稷安。”

  很快,章惇三人便吵了起来,相互抨击。

  见此,赵煦既愤怒又无奈:“朕的三位宰辅大臣,竟不如一位闲散亲王,只会制造问题,根本不会解决问题,朕要你们何用?!!!”

  赵煦越发地心累,他伸出手制止住章惇三人的争吵,缓缓开口,声音中带着几分疲惫与不甘:“难道,我堂堂大宋,就只能眼睁睁看着这沉疴日重,毫无转机?”

  章惇三人知道赵煦想听到什么,可他们说了,虽有成功的可能性,但同时无疑是在与整个达官贵胄、士绅望族、豪门大户集团宣战,稍有差池,他们自身难保不说,赵宋王朝也恐将覆灭在即。

  所以他们不能说……

  窗外,夜风呼啸,吹得窗棂哐哐作响,仿佛也在为赵宋王朝的未来发出悲叹。

  见章惇三人束手无策,赵煦看向殿外那漆黑的夜色,心中暗暗下定决心,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他都要为赵宋王朝寻出一条生路,哪怕这条路布满荆棘。

  只是,他尚不知,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

  ……

  赵俣之所以点播一下赵煦,就是想让赵煦知道,自己比赵佶、赵似更适合继承他的皇位。万一历史发生改变,赵煦死得没那么突然,没准能主动将皇位传给自己,因为只有自己才能解决赵宋王朝的问题,让赵宋王朝延续下去。

  至于大臣的想法?

  一直以来,在立皇帝这件事上,最高决策者肯定会高度戒备大臣,绝不会让他们有机会掺和这件事。

  这一现象根植于两千余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要知道,皇权和相权一直都是矛盾对立的。

  很多大臣的最高追求,是这样一个理想局面,即相权与皇权共治天下,这是封建时代儒家知识分子的一贯梦想与追求。

  而所有的皇帝和最高决策者则都会坚持,相权是为皇权服务的,相权绝对不能对抗皇权。

  岳飞为什么会死?有一部分原因就是他掺和进了立皇储这件事中。

  这从历史上宰相章惇说“端王轻佻,不可君天下”,也没能阻止得了赵佶当上皇帝一事上,也不难看出来。

  正因为清楚这一点,赵俣绝不会站新党,也绝不会站旧党,他只会站皇权,站最能决定皇帝归属权的向太后。

  赵俣搞出来《土地改革疏》,就是在让向太后和赵煦看到,自己有维护皇权的能力。

  不想,这竟然造成赵煦成宿成宿的失眠,加速透支了他那行将就木的身体。

  顺便一提,赵俣还从郑显肃和王懿肃那里得知,韩忠彦去找向太后聊过赵俣的政治立场。

  向太后老实不客气地说:

  “仅莘王想改革吗?本宫也想改革!”

  “朝廷连俸禄及军饷都快发不出去了,若不改革,我大宋何以继存?”

首节 上一节 23/12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融合小金人,加入女神聊天群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