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唐协律郎

大唐协律郎 第85节

  长寿寺占地虽然广阔,内里却冷清,没有什么信众出入,只有十几名身穿僧衣的和尚眼巴巴站在那里。

  张岱一开始进门的时候,没有引起他们的关注,而等到王元宝有些狼狈的跑进来,这些和尚顿时一窝蜂似的迎上前去:“王檀越事务繁忙,还肯应邀而至,可见也有菩萨心肠,不忍见这佛门名寺苦受人事的刁难……”

  王元宝自有飞钱的营生,对这买卖本就兴趣不大,而且他和长寿寺之间本来就有些龃龉,日前联合南市商贾们挤兑他这个过境强龙的,就有长寿寺质库。

  所以眼下见到长寿寺落难,他心里也是幸灾乐祸居多,此时听到众僧给他戴高帽,连忙摆手道:“诸位禅师过誉了,在下只是一个满身俗气的商贾,岂敢当菩萨心肠。今日来访,是陪同一位贵公子……”

  他视线越过众僧在寺内环视一圈,才见到被和尚们忽略了的张岱正闲庭信步的欣赏着这寺庙围墙上所图画的经变故事,于是便连忙追赶过去。

  众僧们满心期待的将王元宝当作金主救星,眼里已经见不到其他人,待见王元宝一脸殷勤的走向张岱,又是不免心里一慌,连忙也跟在王元宝身后走上前去。

  经变就是用绘画或者雕塑来展现佛教故事,也可以简单的理解为连环画。

  长寿寺并不是以佛经义理精深而著称的寺庙,本身就是面向普罗大众、比较世俗化的庙宇,主要是给信众们提供心理慰藉和金融服务,因此绘画在寺庙围墙上的内容就是比较常见的《维摩诘经变》。

  故事虽然很常见,但画面却很精美,人物线条弧度和填色都很有特色,哪怕张岱本身对于古代绘画了解不多,也没有师姐师妹学习这个课题,但仍看得很入神。

  王元宝只跟在张岱身后,并不说话打扰,那些之前没有注意张岱的僧人们却心情忐忑,一名中年僧人凑近王元宝小声道:“请问王檀越,这位公子是都下谁家郎君?”

  王元宝只是故弄玄虚的摆手不说,忽然又听到张岱惊呼一声:“这壁画竟是吴道子所绘?”

  “公子当真好眼力,这满壁惊变确是开元三年吴道子所绘,于本寺中号为一绝,都下群刹皆羡而未得!”

  终于听到这位贵公子开口,一名僧人忙不迭入前笑语恭维并夸耀道。

  眼力个屁!

  张岱视线在墙边落款处收回来,再回看这满墙的经变图画,只觉得那些惟妙惟肖的人物和巧妙的配色都泛起了耀眼的金光。

  画圣亲笔所画的图画他竟然就这么轻易见到了,而且还是这么大篇幅,真的是让人很有满足感,甚至恨不得将这些墙皮都给铲下来妥善保存。

  一名老僧终于抓住机会入前向张岱作佛礼道:“老僧惠安,忝为长寿寺寺主。公子仪态俊朗、神光透顶,老僧亦游两京诸贵邸华堂,未见如公子般慧根佛相者,着实令人惊叹。过往见识皆失颜色,恭问公子如何称呼?”

  “这位公子乃是张燕公门下名孙,今秋府试的京兆府解头。张公子笃静好学,少见生人,你等自然不识!”

  王元宝一脸与有荣焉的向众人介绍道。

  “原来是名门之后,公子风采当真令人钦仰!”

  这寺主惠安又带着群僧向张岱见礼,恭维话张口就来,看着倒像是一个热情招待客人的南市店主,不像是沙门佛寺的方外高僧。

  这时候又有一名僧徒开口拉关系套近乎:“寺中还有燕公府上优婆夷郑夫人所捐设一座佛堂,夫人亦时常入此清居礼佛,公子今日入寺,可往这座佛堂歇息听经!”

  那寺主惠安初任住持,对寺中事务还未了如指掌,听到下属监院这么说,便也连忙热情的邀请张岱往那佛堂去,浑然没有注意到这位公子脸色已经发生微妙的变化。

  长寿寺中也会接待善男信女入此借居、短暂的清修礼佛,按照各自诚意不同也分成几种招待级别。

  一般的和僧徒们混住,还要参加寺庙的劳动。高级一些的则有专门的信士院,只需要参加早课晚课。最高级别的那才有资格专门的设立一座佛堂,且还有住寺的经师为之诵经讲法。

  张岱来到这佛堂前,便见这佛堂位于寺庙中还算核心的区域,建筑也颇为高大气派,较之左近一些其他类似用途的佛堂都要更醒目一些,倒也配得上之前郑氏作为宰相长媳的身份。

  “这样一座佛堂,造价多少?”

  张岱没有急着进入,而是指着这佛堂问向几名僧徒,他也想知道郑氏在这里造了多少钱才获得这么体面气派的待遇。

  几名僧徒脸上都流露出一些尴尬的神情,那名之前讲出此事的监院僧则连忙入前道:“沙门法场不限信众钱帛之功,郑夫人佛心感人、事佛殷勤,佛诞、涅槃、诸法师忌、水陆法会、旬月斋会皆有所奉,首座上师感其意诚,才许群僧版筑造成这一佛堂专供礼佛,并不需信士具钱帛作本。”

  张岱听到这话后直呼好家伙,原来还是免费送的,可是这各场仪轨历数下来花费多少那是提都不提。

  他之前给他亡母立碑,本来想请僧侣做一场法事,结果因为佛诞节将近,他们接都不接,只派来一个和尚带两个沙弥,念一段经便收钱三十贯。

  就这监院僧所数算的这些仪轨法事,每一项都得起码少不了百十贯钱的供奉。就这么数算下来,每年礼佛怕是就得数千贯的花销。

  看这情况,他老子张均之所以不搬出去住,怕也不只是因为孝道所限,还有一点得是搬出去财政独立后根本养不起这种败家媳妇啊!

  这女人礼佛花费上千贯面不改色,结果让她管家还把主意打到公公的食邑小金库上去。

  诸僧徒们自然不知张家内部伦理关系,这时候又有一名掌管早课的僧徒微笑说道:“郑夫人确是礼佛心诚,日前又奉香烛钱五百贯,以资僧徒早诵《七佛灭罪真言》。”

  张岱闻言后眉头顿时一皱,这女人又瞒着家人做了什么恶业,要花上五百贯钱请僧侣给她念经消罪?

  就这么问,僧人们显然不肯说,而且还会暴露自家恶劣的伦理关系。张岱只将此事记在心里,回家再嘱咐阿莹仔细打听一下,拿住一个把柄后再找机会收拾一通。

  至于眼下,主要还是打听一下这寺庙经营的困境,看看有没有投资入股的可能。

第134章 功德使高承信

  长寿寺僧众们对于张岱和王元宝的到来极为热情,当然主要还是针对王元宝这个手握大笔钱帛的财神爷,可见境况是真的很窘迫。

  王元宝虽然不清楚张岱具体打的什么主意,但多次接触下来也了解这位公子似乎不是什么虔诚的佛教徒,对长寿寺心生好奇估计还是与其经营和困境有关。

  所以在佛堂中坐定下来之后,他便率先开口说道:“承蒙惠安禅师屡次盛情相邀,寺中近日所受困扰、王某亦有耳闻,今日前来也是不忍见这洛下名刹就此没落,愿给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以证崇佛之心。”

  “王檀越有此善心,必得佛佑!”

  寺主惠安闻言后连忙又恭维道,张岱闻言后却是一乐,你们这些僧徒们天天念经礼佛、结果该挨弄的时候还是免不了啊!

  “说来惭愧,长寿寺旧年奉敕所造,历任首座、寺主皆以弘法为任,唯独前任所托非人,以邪法惑众、牟利聚财,不只作乱佛法,更忤逆国法,当真罪过深重!”

  惠安先将寺中困境简单讲述一下,旋即便又叹息道:“老僧本长安大荐福寺知客僧,临危受命入此继任寺主、整顿寺事,然今寺务纷乱、百用匮乏,群僧衣食难继,更难整顿佛法戒律……”

  唐代的寺庙有官私之别,官立的寺庙同样也有大小之分。

  这惠安所出身的大荐福寺便是官立寺庙中级别最高的,乃是唐高宗李治去世后以其子中宗李显故邸所造、为高宗献福,神龙革命后中宗还朝,又对这寺庙大加扩造,成为长安规模最大的寺庙之一。

  后世唐武宗灭佛,甚至都特诏大荐福寺保留下来,成为长安城中免于被灭的四座佛寺之一,后世著名的小雁塔便坐落在大荐福寺中。

  这惠安禅师在大荐福寺中担任知客僧,免不了要与皇亲国戚们打交道,怪不得刚才拍张岱的马屁那么悦耳动人,都是历练出来的本事。

  长寿寺虽然同样也是官造的寺院,但无疑要比长安荐福寺低了不止一筹,惠安这个荐福寺知客僧调到洛阳来就能担任寺主住持,双方地位差距由此可见一斑。

  惠安把寺庙情况说的可怜,张岱却皱眉道:“日前河南府纠察不过田园事,即便寺中田事俱没,还有别样副业几桩,全都闻名都下,何至于衣食成困?”

  他瞧着在场就有几个僧人仍是油头大脸,可没有丝毫营养不良之态。

  而且长寿寺的副业在洛阳城中也是名气不小,单单张岱所知,除了那座质库之外,还有平安笺之类的文创产品,薄薄一张纸笺卖到数贯乃至十数贯,暴利的可怕。

  显然这惠安和尚是在夸大其词,又或者还有其他的原因令这寺庙经营如此窘迫。

  “张公子所出洛下名族,户中又有亲长于此诚心礼佛,既有所问,不敢隐瞒。”

  惠安闻言后连忙又欠身道:“日前官府所究田园事,寺中确有所涉,皆维那处事不周,纵容僧众私纳信士宅田,查实之后各令发还,不得其主者则没官,涉事群僧亦皆受诘。

  然而之后功德使鞫察课业,群僧经业不举,首座、寺主皆受发落……”

  寺院中的维那是一个管事的僧职,类似武侠小说中所说的戒律堂堂主,在寺院中也属于实权人物,与首座、寺主并称为寺院的三纲,如果比拟朝廷,那就相当于御史大夫。

  王元宝对长寿寺的真实情况也了解不深,此时听这新任的寺主解释才知寺庙所犯不只一事,寺中的维那已经因为田事而遭到了河南府的追究惩罚,首座、寺主却是因为别的事情受罚。

  唐代的和尚出家之后并不是万事大吉,每年还要进行佛法考试,类似科举帖经一样,针对佛经文义进行考核,如果不能达标,那是要遭受惩罚的。如果太过荒废佛业,不只要除其僧籍、收回度牒,严重些的甚至还要处以刑罚。

  不过规定是规定,实际执行起来又是另一回事,大部分的佛经考核其实也就是走个过场,一般情况下并不会深入细致的进行纠察。

  但是长寿寺这一次就遭遇到了不一般的情况,寺中有僧籍的僧人上百个,结果考核佛经合格的竟然不足一半。

  这些僧徒自然难免受罚,负责传法的首座和主持寺庙事务的寺主自然也跑不了。他们不只要承担荒废举业、怠慢佛法之罪,甚至还要因过往的亵渎而进行追赃。

  寺庙违法犯禁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毕竟沙门本就是方外之地,不遵人间法律只要能受得住刑罚,大家也不会因此而小觑。

  但是你当和尚居然不会念经,那问题可就大了。那些善男信女们再怎么愚钝、乐于奉献,最起码的一点也得是认为这些和尚是精通佛法的专业人士。

  可现在这些专业人士佛法掌握的甚至都不如他们精深,那还拜个屁!

  所以长寿寺对外的说辞只是说因田事被查,至于佛法考核不过关这件事则就讳莫如深,实在是太丢人了。不过他们指望王元宝出钱接盘,再加上张岱乃是洛阳地界的地头蛇,自然不敢隐瞒,只能将实情道出。

  张岱听到这个原因后也是直乐,他倒觉得这件事不应该太过责怪和尚们。

  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长寿寺和尚们已经把副业经营的有声有色,再让他们学佛法去念经着实有点太为难他们了。更何况,不是还有将近一半考核过关了吗?

  可是那位掌管僧事的功德使可不像他这么宽宏大量,对长寿寺的纠察惩罚很是严厉。

  “如今寺库遭封,诸院佛事亦禁,追赃事情完结之前,寺中不许再收纳供奉、兴办法事。唯独北院的质库因多善男女典物充库,暂未收查,但也不许再受纳出入。”

  惠安禅师讲到这里也是一脸的苦涩,原本他还欣喜于能被任命为洛阳大寺的寺主,却没想到这里已经是一个天坑。

  寺中资产都遭到了查封,而他不止要维持寺庙的运作,还要负责教授僧徒们佛法经义,如果在限定日期内不能达标,那他这个新任的寺主一样跑不了!

  “这位功德使名谁?禅师有没有细问寺中僧人,除了公事之外,是否还有私怨?”

  张岱听到这里便忍不住问道,这处置方法也太狠了,杀人不过头点地,但这样的处置方式就等于是留着一口气、逼着寺庙持续上供啊!

  张岱就算想收购一个在洛阳颇具影响力的寺庙,可当听到长寿寺已经被收拾的如此凄惨了,一时间也是不免打起了退堂鼓。

  惠安禅师闻言后便长叹一声,旋即便沉声道:“是内谒者监、长厦门街东功德使高承信,某等僧侣但恭持戒律、勤恳修行,怎敢冒犯结怨内外官人啊!”

  张岱听到这话后眉头又是一扬,只觉得这个世界是真小啊,没想到高承信还有这样一层身份和职权。

  原本他已经冷却下来的心情在听到管理此事的竟然是高承信,不免又变得活跃起来了。

  他与高承信倒是没有什么太深厚的交情,但上一次见面商讨飞钱的分成时,他也曾向其人做出一些许诺,倒是可以趁着后续交流问一问这长寿寺到底是怎么回事。

  只看其人借着一个由头恨不得要把长寿寺给生吞活剥了的架势,如果是为了补偿内官们之前在河南府括田的损失,那这些太监们的胃口未免也太大了。

  凡事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在没有搞清楚这事具体是什么情况之前,他也不打算进一步表明自己的意图,于是便找个借口站起身来告辞,准备之后跟高承信接触了解一下之后再考虑要不要入股长寿寺。

  张岱还在外边闲溜达的时候,两名从王守贞家带出的女子已经被送到了惠训坊别业中,且受到了英娘等人的审视。

  “那两侍婢送来没有?我要瞧瞧什么样的姿色,竟得阿郎的喜爱!”

  阿莹也从康俗坊大宅来到这里,登堂后见到这两名婢女,忍不住啧啧叹道:“不愧是名王旧邸出来的女子,真是举止有礼、姿色美艳!”

  小怜和晚晴仍不知这位新郎主家中人事关系,面对阿莹的打量和夸赞只是恭谨以对。

  英娘让人将两女子先引到后舍去,然后才又将阿莹拉到一边的房间里轻斥道:“你这女子真无心机!真以为我不知你和阿郎……既有了这一层关系,往后宅中人员出入,你须留意,不要不关心!”

  “阿母要我怎么关心?我在这宅门里是个什么身份?”

首节 上一节 85/11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靖难戍边,称霸天下

下一篇:融合小金人,加入女神聊天群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