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566:摄政天下 第996节
依着赵贞吉的意思,户部这一次将会无比大方的拨付数百万两银子给兵部和五军都督府,用来补足军中缺额。
军队汰撤老弱,清查贪腐,整备练兵,现在又有钱粮补充,必然能在短时间内重振军威。
到时候东南出了乱子,朝廷必然会第一时间调动大军清剿。
而那个时候,若是胆敢反抗,也只有死路一条。
念及此处。
李春芳的目光不由看向已经跟随众人向着外面走去的胡宗宪。
细想之下,当初胡宗宪入阁就是严家在背后推动的。
如今内阁之中也可以说,就数胡宗宪最是知兵。
而他当初在东南当差做事的时候,手底下诸如戚继光、俞大猷、谭纶等人,如今也都在九边领兵。
再加上执掌京营的镇远侯顾寰。
忽然间,李春芳愣了一下,神色有些恍惚。
看着高拱、袁炜、赵贞吉、胡宗宪、高仪几人已经走出文华殿的背影。
李春芳脸上终于是露出了一抹惊恐。
他心中再也控制不住的升起一个恐怖的念头。
或许在某些人那里,是一直在等着东南大乱的!
这个念头出现后,就再也控制不住的在李春芳的脑海中滋生繁衍。
自己往后该怎么办?
李春芳竟然开始思考了自己的后路。
然而。
外头却无人会去顾忌李阁老的后路在哪里。
金行这一次仅凭调控银价,就生生得利上千万的消息已经不胫而走,传的到处都是。
毕竟这么多银子,断无可能藏住消息。
对朝中大多数官员来说,这自然是好的不能再好的消息。
至少,朝廷有这么多银子,他们再也不用担心会被拖欠俸禄了,朝廷也能按时发放俸禄。
随后。
就是科道言官们反应过来了。
天爷爷的!
金行不过是一次小小的调控银价,竟然就从江南那边弄来了上千万两银子。
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江南还是太富了!
随后就有越来越多的消息从四面八方涌出来,无数的详细不知从何处被暴露。
朝中的言官御史们,对这一次江南的银价事件越来越了解。
很快。
言官御史们就得出了一个结论。
江南一地,为富不仁!
世人都知道大明二百年来,就数江南赋税最重,但就算是这样的情况下,算算数月金行就能从江南得利上千万,这只能说明朝廷过去还是太仁慈了。
一时间。
江南就如同一块肥美的糕点,被真实的摆放在了所有人眼前。
知道江南富。
但不知道江南竟然这么富!
于是就开始有言官上奏,要求朝廷严加查明江南那些士绅商贾大户为什么能有这么多家产。
大家都是一个脑袋两只手,凭什么他们就能有万贯家产?
然后就是人们回忆起了当初徐阶一家被查后,朝野流传的那句徐半城的戏言。
这下子好嘛。
整个朝廷都炸锅了。
无数的言官御史开始上疏弹劾徐阶,弹劾前任礼部尚书严讷,弹劾前任刑部尚书潘恩。
整个朝廷都陷入到了对清流旧党的弹劾风潮之中,只是没挑明这是针对清流旧党而已。
慢慢的。
弹劾的对象,从那些已经被罢官的人转移到京中官员身上。
凡是江南出身的官员,几乎都被弹劾。
到了最后。
就连李春芳也终于开始遭受弹劾。
无他。
当初李阁老之所以能入阁,可是徐阶举荐的。
也是到了这个时候。
清流旧党四字,终于是公开摆在了所有人的面前。
而结果就是。
因为京中官员如浪如潮的弹劾,竟然导致京师纸张一度出现稀缺情况,专门用于上奏的纸张更是一日贵过一日。
因为科道言官们的弹劾。
竟然是让京师纸贵。
…………
月票月票
第598章
整个北京城都乱了。
乱成了一锅粥。
因为金行从江南得利千万,朝中官员已经将江南当成了一块肥肉,一块必须狠狠宰上一刀的肥肉。
弹劾的奏疏如同雪花一样的涌入宫中。
户部管理奏本用纸的乙字库官吏,这些日子每天都要面对科道言官请求取用奏本的要求。
这是科道言官们的权力。
自太祖皇帝时开始,科道言官就掌握着闻风而奏的权力,也正是因此他们的弹劾奏本用纸,历来都是乙字库负责。
而在科道言官之外的其他京中官员,则没有这个便利,而是要自备奏本,往往就只能寻城中书店去购置民间专门制作的用于上奏的奏本。
如今京师纸贵的盛况,可是让京师各处书铺掌柜的乐开了花。
而在这股弹劾浪潮中。
发起弹劾的官员们,总是能从各种闻所未闻的角度寻找到弹劾的目标和事项,而到了最后归类总结的目的却不尽相同。
朝廷需要从江南获得更多的财税用度。
而出身江南的官员们,自然不甘示弱。
真要是让这些人的目的达成,他们这些人有一个算一个日后都将无颜面对江南父老。
可别的出身的官员却不管这些。
你江南人是有钱,在朝中当官的也多。
但我们这些出身四川、贵州、河南、山东、广西、云南、山西、陕西的官员也不少。
如此一个能压制江南的好机会岂能轻易放过。
不说从江南人身上狠狠地挖一块肉下来,也得要扒一层皮。
而宫中对于双方的弹劾奏疏,则一律采取了留中不发的处理态度。
没说不议,也没说商榷。
朝廷因为这件事情,反倒是陷入到了僵局之中。
只是京中闹得风风火火。
自从会试和金行之事了结,严绍庭便再一次躲起了清闲。
每日不是入宫教授朱翊钧学业,便是在自家府上看书写字。
好似外面的热闹都无关自己。
上一篇:人在特战:开局全军批评燕破岳!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