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1566:摄政天下

大明1566:摄政天下 第989节

  而现在。

  因为自己。

  因为一点点小小的改动和偏差。

  这样的局面自然不可能再出现。

  如今的江南士绅大户们,虽然手中握着银钱,可那又如何?

  现在咱在江浙两地,就不用银子说话了,全都用铜钱来缴纳赋税。

  那些大户就只能将手中的银子换成铜钱。

  而好巧不巧的是。

  在最近通过陆绎安排在江南的锦衣卫传回的消息,严绍庭也知晓了,江南那帮人为了能将金行给挤兑破产,竟然有不少人是卖地卖宅卖铺子,也要去金行取现银钱。

  亦是在这个过程中。

  停靠在杭州府市舶司码头的柏富贵那帮人,白白的通过这一次带来的数百万两银子,几乎是以极低的价格,将浙江两地有价值的东西都买空了。

  得想个法子,从柏富贵这帮人手上将那些有价值的资产弄回来。

  严绍庭暗自思忖着。

  而在前头。

  李春芳则是继续急声说道:“如今南直隶、浙江两地正行度田,本就局势混乱,月余时间,南边更是要开始春耕,正值青黄不接之际。如今若准允张居正所请之事,折铜征缴赋税,恐会引起地方生变。”

  这一次。

  不等旁人开口。

  心中已经觉得张居正所请是个好办法的高拱,便已经皱眉看向李春芳。

  “老夫倒是觉得叔大奏请此法甚好。”

  “折铜征缴,免江浙两地百姓输粮之苦,又如何会引来变故?”

  李春芳心中一颤,不成想张居正上了一道奏疏,不是严绍庭那厮附议反驳自己,也不是袁炜、赵贞吉这两人挤兑自己,反倒是高拱出言驳斥。

  他脸色一动,颔首侧身道:“元辅,如今九边正在整顿之中,都察院海瑞巡察九边,加之河套、阴山新边设立,朝廷也在迁徙山西、陕西、甘肃等地百姓移居新边,整编抽调旧边军马移防,这里头处处都是要耗费钱粮,安顿军民。虽如今天下米粮,以湖广居多,可江浙两地所产米粮,亦是要输送入京。若是少了这一处米粮,恐朝中近年日用不足。”

  李春芳心中也知晓自己光说江浙生变是空话,便当即将这件事和九边扯到了一起去。

  您高阁老也不想九边出事吧。

  到时候真要是九边闹出缺粮的事情,那可就是您高阁老今日点头应允张居正所求造成的!

  高拱闻言,当即便是脸色一沉。

  而李春芳也不愿彻底得罪了这个首辅,语气缓和下来,轻声说道:“张居正所奏此法,确也可行,乃为百姓之便。但当下却并不合乎时宜,倒不如将此法暂歇按下,待江浙两地度田一事完毕,新边军民安顿之后,才行此法于江浙两地,惠以两地百姓?”

  朱载坖亦是目光一动:“元辅,此事……”

  见皇帝垂询,高拱心中不由一叹。

  江南财税要紧,百姓生机也要紧。

  但九边之事,更重要!

  瞧着眼前局面,似是陷入僵局。

  严绍庭忽然闪身而出。

  红袍晃动。

  他已经是到了前边。

  “陛下,因此前乃是臣奉旨率军北征,若论新边之事,微臣倒是能言一二。”

  朱载坖原本还以为折铜征缴这件事当下已经不能立即办理了,此刻却见严绍庭出来说话,不由眼前一亮。

  他对这些事情确实没想那么多。

  只是觉得,若是能在自己手上,多多推行一些善政,总是个好事。

  若是晚一些去做,天知道会出什么新的变故。

  现在见严绍庭似乎有别的论点,当即点头道:“润物尽可直言。”

  严绍庭颔首谢恩,而后在隔壁李春芳那不善的目光中缓缓开口:“自去岁臣引兵出关,讨伐蒙贼,折俺达部数万精锐,武川伯骁勇追敌,漠南诸部北逃。臣以为,近年三五载之间,九边当不见蒙贼大部来犯。而河套、阴山新边之事,虽牵扯迁徙百姓,安置军马,但此事兵部会与户部早已勤勉于事,想来今年内便能有个稳妥。”

  说罢。

  他便看向户部尚书高燿,以及兵部尚书杨博。

  杨博当即手抱笏板站出。

  严绍庭方才那话,分明是在夸户部和兵部做事勤勉用心,自己当然不能干着兵部尚书的差事,反倒是不承认这事。

  “回禀陛下,河套、阴山新边确如严少保所言。新边所需军马,原有戚继光所部屯驻,阴山一侧若无蒙贼大部来犯,当无虞。而固原、延绥、山西等边,自新边设立,便已无边外忧患,兵部近来早已整编抽调各处兵马前往河套、阴山要地屯驻。”

  说完后,杨博又看了眼还在班列里的高燿。

  高燿会意上前。

  “陛下,阴山以北以军屯为主,武川等城皆为军城,户部并未迁徙关内百姓于此。而阴山以南,河套一带,已召发三万户百姓移居,虽城池屋舍尚未建全,百姓却已居于此。因兵部所言固原、延绥、山西等边,不复从前存边外忧患,各地屯粮亦可就近调入河套。”

  自严绍庭进奏之后,杨博和高燿一前一后补充说明。

  李春芳的脸一片阴沉。

  朱载坖更是扫了李春芳一眼。

  而后面露笑容的看向严绍庭等人,最后落向高拱。

  “元辅。”

  “若是以润物及户部、兵部所言。”

  “江浙两地折铜征缴赋税一事,是否已然可行?”

  …………

  月票月票

第594章 银价天崩

  高拱能说什么。

  能在严绍庭出面,杨博、高燿两人先后点明河套、阴山新边时局后,张居正奏请的折铜征缴,自然不会引发什么大的问题。

  尤其是皇帝今日还连续两次追问自己的建议。

  这让原本以为皇帝已经不复当年在潜邸裕王府时,对自己的事事恭请,而如今即位之后大小事宜皆以独裁圣断,不免有些心伤烦忧的高拱,心中生出几分欣喜。

  皇帝到底还是觉得自己这个老师可靠的。

  此刻见皇帝又在征询自己意见。

  高拱当即颔首回禀:“既无新边之忧牵连,江浙所请折铜征缴之事,自当可行,惠利百姓,彰显我皇圣明仁德!”

  得了高拱的再次支持,朱载坖颔首示意,看向赵贞吉和高燿:“户部。”

  赵贞吉先行上前:“江浙两地,粮不如湖广多,江浙所产米粮亦多供应南京及中都。两地折铜征缴夏税秋粮,并无不妥。”

  随后才是高燿开口补充:“江浙一带,今手工茂盛,商旅成群,计以户部所掌,国朝两京一十三省,独江浙两地钱货流通最繁。此地生财有道,折铜征缴,甚为合乎。”

  皇帝依旧是点了点头,目光淡然的看了眼李春芳。

  作为大明的皇帝,自然知道江浙两地是朝廷赋税重地,盖之国朝泰半财税都是取自此地。

  有利益存在,自然会有利益之争。

  朝廷这些年和江南的明争暗斗,朱载坖很清楚。

  如今见高拱等人的论调压过李春芳,自然心中喜悦。

  而赵贞吉在出列进言后,又稍作思虑,再次开口道:“陛下,既然江浙两地可行折铜征缴,凡如云南、广西、贵州、山西、陕西等产量偏少,且输粮艰难之地,又可否以此照例而行,解地方百姓输粮之困,免地方转运之苦。”

  他所说的这些省份,要么是道阻且长,都是山高路远的地方,运输粮食,途中的损耗都能过半。要么就是耕地稀少,产粮不多。

  高燿立马跟随其后进言道:“陛下,天下之事于朝堂而言,无非钱粮二字。朝中所用粮草,以充军用为甚,然朝廷做湖广、江西、山东、河南、河北米粮供给,可保国用无缺。并边远之地,折铜征缴,钱钞购置百货,两相契合,可论阴阳之相。”

  这是正论。

  毕竟每年地方官府输粮,不光是路上损耗巨大,而且还要为此摊派无数的徭役,命地方百姓输送粮食。

  然而李春芳听闻此言,却是心中一惊。

  如今江浙两地折铜征缴基本是已成定局,再要是让赵贞吉所言各省都照此办事,这次他们的损失可就要不计其数了。

  “陛下!”

  李春芳心中已有计量,再次躬身开口:“江浙两地正行度田,今议折铜征缴,以为两策相佐。可若是各省皆如此照办,但有灾祸,库中便是有钱,却无存粮,只怕也会引来灾民就食无有之困,此事断不可唯有万全之策而轻启。”

  说完后,他又赶忙看向赵贞吉、高燿两人。

  在两人尚未开口前,李春芳深深弯腰,诚恳道:“陛下,此事不如容后再议?”

  随着李春芳开口,殿内亦是还有几人也出列附议奏请。

  朱载坖思虑一二,倒也没有允下赵贞吉方才所请,将折铜征缴的事情摊开到各省。

  “此事,待江浙度田之事完毕,再行议定。”

首节 上一节 989/101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特战:开局全军批评燕破岳!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