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1566:摄政天下

大明1566:摄政天下 第963节

  他才低声开口:“高拱的新政思路是以整饬吏治为核心,所有的一切都是围绕此事进行。在他看来,只要将朝堂内外吏治治理清楚,余下的事情就能迎刃而解。等他统一了朝堂上下的声音,就能以此为出发点,再将度田、清军、重订商税等事推行下去。所以……”

  当徐渭开口分析的时候,严绍庭认真的听着,不时点点头。

  其实高拱的新政思路就如徐渭说的一样。

  在高拱看来,天下事之所以难做,就是因为那些贪官污吏。

  所以他从来都是将整饬吏治看的比什么都重要。

  高拱坚定的认为,只要将吏治整顿好,不说让官员们俯首臣称,心悦诚服,只要朝堂中枢和地方上的官员们能胆怯惩罚,不得不听命做事,就足够了。

  但严绍庭却对此是嗤之以鼻。

  不从根本上解决制度和思想问题,光解决人员问题,就算能解决一时之难,也不可能解万世之困。

  徐渭则是继续说:“所以,我等以为……若清流旧党要以江南为基本盘,想要推动徐阶起复归朝,想要坏了新政,那最有可能就是在度田和商税一事上做文章下手脚。”

  “挑动百姓对抗,抬高物价,中断货物往来?”

  严绍庭眯着眼,但眼里却是有丝丝杀气透露出来。

  徐渭则是点了点头。

  “我等以为,这是最有可能做的事情,也是他们往常行的最多的手段。”

  严绍庭当即沉默了下来,眉头微皱。

  徐渭看了一眼,见严绍庭显然是正在思考着问题,便没再开口说话。

  半响后。

  严绍庭才笑着出声道:“既然李春芳能写信给雷州,咱们自然也可以写信。”

  徐渭却是脸上一愣:“写信?给谁?”

  而严绍庭却是笑着摇了摇头,起身走到一旁。

  在昌平书院,旁的什么都不多,但就是笔墨纸砚最多。

  基本在整个是书院有建筑的地方,都会有笔墨纸砚存在。

  哪怕是山腰上的凉亭,湖畔的水榭回廊,都会备上这些东西,只因为书院的学子们随时都有可能会在这些地方展开激烈的辩论,对某一件事或某一个正在研发的事物发生思想上的碰撞。

  严绍庭手持墨笔,很快就写好了两份书信,封入信封之中。

  “一份给高翰文。”

  “一份给张居正。”

  “同样是快马加鞭,让人亲自送到他们手中。”

  徐渭接过两份书信,低头看了一眼,心中满是疑惑。

  于是,他抬起头看向已经开始亲笔书写前几日所作诗词的严绍庭。

  徐渭想了想,便先行走出屋子,将两封信安排好派人送去江南,而后才转回屋中。

  此时。

  严绍庭刚将一首沁园春写完。

  他抬起头看向回来的徐渭,轻笑着说道:“既然他们贼心不死,恶性难改,那咱们也只好顺势而为,提前落子,如此这棋盘上才能有对手,不能光让他们一方执掌棋局。”

  徐渭点了点头。

  他方才虽然有机会拆开书信查看里面的内容,但他并没有那样做。

  此刻面对严绍庭。

  他也只是笑着询问道:“既然江南的事情少保已经有了安排,那京中诸事,想来少保也定然要出手落子了?”

  严绍庭却是故作不答,岔开话题:“之前皇上的意思是皇子已经到了该出阁读书的时候了,希望我能去文华殿给皇子日讲。如今虽然担着礼部的差事,但并不繁琐,既然无事一身轻,倒是不妨做几天教书匠。”

  …………

  月票月票

第579章 带着皇子种地

  自从让徐渭派人将两封书信送去江南,交到张居正和高翰文手上后。

  严绍庭也正式结束了自北征班师回京后的休息时光。

  上衙点卯,对京中官员们来说,自然是不情愿的事情。

  就算是身为京官,可一旦需要每天都按时按点的打卡当差,不论古人还是今人,都不喜欢。

  这一点是共同的。

  可严绍庭却表现的很是欣喜。

  至少,他不用再被陆文燕那幽怨的眼神无声嘲讽,也不用每天如耕田的黄牛累断了腰。

  从昌平进了北京城,他也就住回了严府巷。

  头一天自然是先去一趟吏部,将差事交办,然后接下礼部的差事,随后再去礼部点卯,当众宣告礼部已经换了新的掌印堂官。

  但事情到这里便戛然而止。

  礼部的差事,被严绍庭尽数交给了左右侍郎和各司郎中处理。

  随后他便向宫里上了一道奏疏,表明自己已经可以正式加入文华殿内针对皇子的日讲。

  对于严绍庭不插手礼部差事,部中官员们倒是欣喜不已。

  礼部这几年算得上是多灾多难。

  前任礼部尚书高仪,接管礼部之后没干多久便升入内阁。

  而在高仪之前,礼部尚书是清流严讷。

  严讷在礼部位子上倒是待了许久。

  但随着徐阶倒台,严讷被罢官,礼部的官员们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惊慌之中,唯恐他们会因为清流和徐阶、严讷等人而被牵连其中。

  如今严绍庭成了最新的礼部尚书,而且似乎并没有要做新官上任三把火的事情,对谁都是好消息。

  可对于其他已经确定的皇子出阁读书的日讲官们来说,严绍庭加入到皇子出阁读书日讲官的队伍中,却显得很是头疼。

  诚然。

  自从严绍庭在昌平书院做了那两首诗词,没人会再觉得他是不学无术,再加上当初他在文华殿辩论国家的时候所展现出来的博学,也没人会觉得严绍庭是那种不堪师道的人。

  可皇子读书,历来都有规矩。

  在确定皇子会出阁读书后,朝中便已经商议好了各项事宜。

  除了几位阁老会不定期亲自给皇子传授治国之术,翰林院、詹事府等处的博学清贵官员们,也都早已将四书五经和各类儒家经典整理好,只等着按部就班传授给皇子了。

  现在严绍庭加入进来。

  那么就出现了一个很明显的问题。

  严绍庭应该教授什么内容给皇子。

  文华殿内。

  按照时辰。

  在皇帝和大臣们早朝会议结束后,皇子朱翊钧便在宫中太监陪伴下进入殿内。

  等到朱翊钧规规矩矩的坐在上位。

  严绍庭等人便按照官品站好队,躬身作揖。

  “臣等参见钧皇子。”

  朱翊钧眉头微皱,等看到好兄弟父亲的身影后,脸上才露出一抹惊喜。

  但他还是恪守着母妃今早的叮嘱,规规矩矩的双手放在桌案上,朝着众人点了点头。

  “诸位大臣免礼。”

  众人不由松了一口气。

  今天可是皇子第一次来文华殿读书上课。

  原本他们都有所听闻,皇子在昌平的时候就颇为顽劣,要是今天闹出什么动静来,他们脸上可就难看了。

  见朱翊钧如此乖顺,众人不禁暗暗放下心来。

  旋即众人起身。

  站在朱翊钧一旁的太监则是小声的轻咳了一下。

  朱翊钧这才站起身,而后举起双臂,合抱双手,规规矩矩的弯腰,手过头顶,朝着严绍庭等人行了一个弟子礼。

  “学生见过诸位先生。”

  “谨受礼。”

  严绍庭等人答。

  如此之后,他们才一一坐下。

  而朱翊钧却依旧是站在上方。

首节 上一节 963/101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特战:开局全军批评燕破岳!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