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1566:摄政天下

大明1566:摄政天下 第936节

  说及此处,戚继光终究还是有些犹豫。

  王崇古却是急了,双手更加用力:“元敬,有什么话你就只管说,便是天大的难处,我王崇古也不是那等翻脸不认人的人。”

  戚继光这才说道:“王兄该知道,如今大将军统领三军,一役收复河套,更要建城、墙于阴山以北。那往后九边是不是必然要有变动?王兄出自晋地,为晋人翘楚,又是边镇重臣。朝中正欲清军,再有如今大将军复套之后变革九边之事,王兄觉得,晋地之人是否会全然认同朝廷和大将军的谋划?”

  只是一瞬间。

  在戚继光的解释下,王崇古瞬间安静了下来。

  只是他的目光却在不断的闪烁着,显露出他正在飞快的思考着问题。

  而见王崇古安静下来,戚继光却是飞快的看了一眼营门处,随后便收回视线。

  半响后。

  王崇古这才重新开口:“终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元敬今夜所言,其实原本我又何尝不知?只是身在局中,王某实在是不愿去承认此事……”

  营帐外,有细小的脚步声,正在渐渐远去。

  王崇古此刻全部精神都在与戚继光的对话上,自然没有注意到。而戚继光则是耳廓动了动,也没有吱声。

  王崇古继续说:“九边之事,起自太祖、成祖,二百年来,九边实则早已松弛不堪任用,此番征讨亦如此。想来,今日大将军问罪王之诰等人,其实也有问责于我这个晋地之人的意思。恐怕……在大将军看来,我王家作为晋人翘楚,在这边墙内外,于那走私一事也有参与的。”

  戚继光当即面露笑容:“那王兄与家人,又是否参与这些营当?”

  虽然自己和王家定下了结亲一事,已成儿女亲家。

  但若是王家当真有不法之事,他也定然会断了这门亲事,哪怕背下不仁之名。

  与王家结亲,一来是儿子到了年龄,也该有一门合适的亲事,二来则是自己要常驻九边,若有王崇古这等北地人家,又久在边镇做事的人,自己也能有所依仗。

  虽然自己如今俨然是严党之人。

  可严家在边镇的力量却是小,而自己日后常驻边地,还是要在九边地方上有一份力量支撑。

  所以那日严绍庭询问起来的时候,戚继光毫不避讳,直言承认。而对方也没有别的反应,这就说明结亲这件事情是被认可的。

  王崇古在一旁慢慢挪动脑袋,直视戚继光,当即沉声开口:“王家绝无参与!我王崇古为官多年,久在边镇,或许有为权势而钻营之事,但绝无败坏边墙内外规矩的事!蒲州王家,虽然多有积攒,也是家中旁支行商开中所得!”

  戚继光微微一笑。

  他再次问道:“那若是有朝一日,大将军在朝,欲要王兄出面以为表率,清查边军,退屯还兵,严防边关走私,王兄又欲何为?”

  王崇古立马开口:“自当是……”

  可是话一开口,王崇古却又犹豫了起来。

  他只是反复重复着:“自当是……自当是……”

  最后,王崇古的脸上露出一抹尴尬。

  戚继光只是笑而不语。

  终了。

  王崇古深吸一口气:“元敬,今夜你为我开释,我也不与你隐瞒。朝廷如今新政,看似风风火火,可暗中却也充满凶险,稍有不慎便是新政新党满盘皆输。”

  戚继光依旧是笑而不语,只是一味的点头。

  王崇古转口又说:“元敬与严家亲近,亦算作新党之人。按理,我与元敬结儿女之亲,该鼎力入新党。但我王家却也是一大家子老老少少,都要依仗着我过活。”

  戚继光依旧不语,一味点头。

  王崇古轻叹一声:“王某自小读圣贤书,也知报效国家,以求国家富强。今夜元敬所问之事,我只能说,若朝中新党压过一切,大将军欲行九边之事,王某自当竭尽全力,效犬马之劳!”

  戚继光终于是轻笑一声,点点头却又摇摇头。

  话从口出,可往往这些话都要分成两瓣来说。

  如今王崇古这般言语,他自然也明白了对方的意思。

  一切。

  都要看新党在朝中争斗的如何。

  …………

  月票月票

第563章 臣参严绍庭擅作威褔

  黑夜里。

  在这阴山北麓的武川城外,明军大营里,却是暗流涌动。

  人影婆娑。

  戚继光送走了终于定下心的王崇古,然后站在了中军大帐前。

  这位起于东南的将帅之才,抬着头,有些意外却又有些意料之中的看向坐在中军大帐前台阶上的严绍庭。

  而在严绍庭身边的台阶木板上,则是放着两只陶碗和一只已经开封的酒坛子。

  戚继光回头看了一眼身后和四周,不见有人。

  眼里闪过一道流光,戚继光面露微笑,信步上前,从容的坐在了严绍庭身边。

  而在两人中间,则是那一坛酒和两只碗。

  星月下,寂静无声。

  营中淅淅索索的脚步声,是巡夜官兵们发出的。

  而在大营外面,更远的草原上,则不时传来几声狼嚎声。

  狼群知道这里有着无数鲜美的血肉,但也知道这数万血肉代表着这个时代最强大的战斗力,从而听凭本能向着更北方逃离。

  哗啦啦。

  酒水从坛子里流淌而出,装满了两只碗。

  严绍庭拿起一只碗,浅喝了一口。

  “按理说,这是坏了规矩,便是我为主帅,也应领罚才是,但思来想去,今夜还是得喝这碗酒,明日去领罚。”

  草原上的夜晚,空气远比南方寒冷的多。

  刚刚喝下一口酒,严绍庭开口说话间,一缕缕热气白烟从他的嘴里冒出。

  戚继光看了看说要明日领罚的严绍庭,而后低头看向另一只应当属于自己的酒碗,只是微微一笑,便拿起酒碗,仰头举手,一口气将碗中酒饮尽。

  一道灼热的气流,从他的嘴里呼出。

  “痛快!”

  戚继光低喝了声,随后笑着附和道:“明日末将与大将军一同领罚。”

  严绍庭外头侧目注视着戚继光,面带笑容的伸手轻轻拍了拍对方的肩后背。

  “不知元敬兄那位亲家,今日可曾做出决断了?”

  见严绍庭果然是问起这事,戚继光面露笑容,点点头,却又摇了摇头。

  严绍庭脸上立马浮现一丝失望,但很快便恢复如常:“那想来,他们是谁赢了才会帮谁。”

  戚继光这才点头道:“大抵便是这个意思。”

  严绍庭淡淡一笑,便双手向后,将身体撑靠在台阶上,仰头看着那璀璨的星河明月。

  “咱们这一趟差事如今也差不多算是了结了。”

  “家国天下,万事艰难,可说到底现如今我大明朝的问题,是出在地方,却又要落在中枢,根源来自人心。此地非是我可以久留的,该回京师了。”

  戚继光侧目看着身边年轻人的侧脸,而后也学着对方的模样,抬头仰视着那绚丽夺目的星河。

  似乎如今在这草原上观看星河,要比在关内看的更加清楚,那闪烁着的星河好似是一伸手就能揽住。

  戚继光低声道:“大将军如今携不世之功而归,想来定能在朝中一展宏图之志,畅叙心中抱负。”

  严绍庭却只是笑着摇头,转口道:“这一次班师回京,却不能与元敬兄一同而归了。如今河套刚刚收复,朝廷还尚未派驻军马于阴山南北。我欲复阴山以北之秦长城,再造北魏六镇,互为表里,经略漠北,须得要有信得过的人留在此地。”

  戚继光当即点头:“戚继光当不负大将军期许,必当坚守阴山防线,北控草原!”

  他要留守阴山河套一线,坐镇此地,基本就是一开始商量好的事情,没什么可迟疑的。

  严绍庭则又说:“王崇古却是要随我回京一趟,请了陛下的旨意,他才好掌握边镇马政,拿到治理边民的权柄。如此一来,往后很长一段时间,都需要元敬兄一力承担了。但元敬兄放心,除了王崇古不久后会回来。想来谭纶和俞大猷等人,也会很快被朝廷安置在九边各处。届时,九边各镇都是与元敬兄相熟相知之人,待那时诸位在这长城内外,自可经略雄图壮志,饮马瀚海。”

  戚继光却有些意外:“若……王督抚也要随大将军一同回京?”

  在他略带着不解,开口询问之际。

  眼前的星河却已经被一道身影挡住。

  站起身的严绍庭,向前走了几步,回身看向戚继光:“他王崇古盘算着谁赢了就帮谁,可若是只想好处不愿出力,那我就帮他一把。”

  戚继光看着站在面前,藏在营帐阴影下,身影若隐若现的严绍庭,愈发疑惑起来。

  严绍庭则是轻笑着说道:“三日之后,我率忠勇营及京营官兵班师回朝,此地留宣府参将、游击将军郭玉创所部一万五千兵马,及王崇古所率四镇两万兵马,皆交由元敬兄统御节制。此次回京,将过大同作为左卫城,届时我亦会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会面。”

  听到这里,戚继光才忽的眼前一亮,也终于是明白了严绍庭为何会说,要帮王崇古一把。

  何为帮王崇古一把?

  那自然是在后面推他一把,让他再次做出决断。

  那么就得要靠那位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了。

首节 上一节 936/101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特战:开局全军批评燕破岳!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