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566:摄政天下 第881节
严绍庭看到拦在自己面前的冯保,面露疑惑。
而冯保却是在短暂的犹豫之后,深吸一口道:“严宾客,奴婢当年也算是受过您的恩,奴婢出身卑贱,但却从不忘恩。”
说完后,冯保这才规规矩矩的退到了一旁。
瞧着只说了这么一句的冯保,严绍庭会心一笑。
这宫里的人啊,都是人精。
冯保想和自己示好,好内外有条路子,这样的事情严绍庭自然不会拒绝。
重新收拾了一下思路。
严绍庭也终于是走到了殿门处。
“臣,严绍庭,因京中所生外商聚集一事,为户部、顺天府所请,请见太子殿下。”
殿内。
原本就在念叨着严绍庭的朱载坖,闻声之后立马眼前一亮。
他当即就看向殿外。
“严师傅,快快进来!”
高拱默默的看向忘了规矩的太子殿下,却也只能是将心思忍住,随着众人的视线看向殿门处。
严绍庭则是毕恭毕敬的走了进来。
上前与太子、内阁几人作揖。
朱载坖原本还满脸愁容,此刻见到严绍庭却已经是眼含笑意,神色也轻松了起来。
“本宫就知晓,户部定然是要因这件事寻到你。”
“且说说,今日究竟是怎么个事情。”
“本宫与阁老们在这里商议了半天,也始终没个主意,若是一个不慎,让这些外商都跑了,朝廷好不容易支起来的摊子,只怕又要立时变成国库空虚了。”
得罪什么,都不能得罪了钱。
这在如今的大明朝,已经是一个真理。
高拱等人亦是默默的注视着严绍庭。
严绍庭则是淡淡一笑:“其实今日这些外商聚集,不过是小事而已,算不得大麻烦,他们与我朝的生意还是得要做下去的,殿下与阁老们不必担忧。”
见他这么说,众人脸色也终于是更加从容了些。
朱载坖更是点着头:“无事就好……无事就好……”
“不过。”
严绍庭却是又忽的说了一句。
瞬间,朱载坖脸色又为之一变。
高拱更是眯眼看了过来。
严绍庭躬身道:“回禀殿下,其实今日之事,并不是无缘无故,而且今日不发生,来日亦会发生。”
这一下算是彻底将众人给弄糊涂了。
李春芳看向严绍庭,沉声问道:“严宾客过去多与外商往来,今日大概也是先去看过那边聚集的人了。这里面究竟有什么问题,大可直言。”
严绍庭点点头。
而后脸色严肃的看向众人。
“臣以为,我朝法度体统有缺!”
“若此缺漏之处,如今不加以弥补改善,恐日后会滋生出更大的乱子。”
“届时恐怕就是外商尽数退去,而国中商贾之道也将满盘崩溃!”
“至那时,臣以为朝廷恐怕再无能力,收取半分财税。”
文华殿内。
除了振振有词的严绍庭,余下众人尽都是双眼呆滞。
而后。
是高拱率先笑了起来。
接着,就是李春芳附和着笑了两声。
高拱笑完后,又立马皱眉道:“润物,此乃文华殿,我等臣子与君上议事之地。我朝国祚已有二百年,如何又有法统之缺?”
朱载坖亦是眉头皱紧。
法统。
可不是什么小事情。
弄不好,就是江山社稷根基不稳。
如果当真法统有缺,那大明朝又如何能走过这二百年。
但严绍庭却依旧是面不改色。
“臣要说的法统之缺。”
“乃我大明自立国至今,便无完善钱钞金银之制!”
“若再不补全此处法统之缺,臣今日所言之事必将发生!”
…………
月票月票
第530章 臣请立大明钱法!
文华殿内。
严绍庭的声音,掷地有声,绕梁不绝。
而他所说的话也同样是骇人听闻。
但只有严绍庭心中最是清楚,自己不过是在今天顺势而为说出了这样的话。
诚然。
大明从立国之初,便存在着种种根本制度上的问题。
而这些问题在一开始并不明显,只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点点的显现出来,并在悄然之间变成积重难返的局面。
这样的问题,如今的自己当然不能轻易提出来。
但钱钞金银这一条,如今借着每年能给大明朝堂带来上千万财税收益的外商之手,从自己的口中说出。
就显得很是合乎时宜了。
若自己现在去动议大明宗室藩王制度?
那现在严家就可以立马自绝于朝堂,自绝于天下了。
让自己去提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那今日还如日中天、权威朝野的严家,也会立刻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鼠。
在对的时候做正确的事情。
这一条,是严绍庭历来遵循的原则。
而当他说出大明法统有缺,是在钱钞金银之制上后,虽然殿内的皇太子朱载坖以及首辅高拱等人,仍旧是面色惊骇,却也是没来由暗自松了一口气。
没人希望严绍庭在这个时候真的来一个大的。
但他们这些人却又明显的,忽视了钱钞金银制度的重要性。
于是乎。
严绍庭面露笑容,信步走到一张桌案前,取了几个木盒子摆放在众人面前。
“启奏殿下,诸位阁老。”
严绍庭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变得平和一些,语速也保持的很慢。
他怕这些人一时间反应不过来自己接下来说的话。
随着他的重新开口,众人也是立马投注视线过来。
严绍庭则是先拿一只木盒子放在桌案正中间。
他又从袖中取出一张桑皮纸为材料制造的大明宝钞,压在了木盒子下。
“自太祖皇帝洪武八年,造宝钞纸币,于户部设宝钞提举司,立钞法,天下臣民皆用我大明通行宝钞。”
“户部宝钞提举司又有钞纸局、印钞局、宝钞库、行用库,负责我大明通行宝钞之用纸、印刷、储藏、取用兑换诸事。”
这其实就是已经在大明运行了近二百年的宝钞制度。
在场无人不知。
严绍庭又说道:“自有宝钞以来,二祖之时,我朝凡官员俸禄、地方赋税皆以宝钞行之。然彼时朝廷印钞无数,不知其中之害,凡上有赏赐,皆以宝钞而用,而宝钞却无可兑于金银。以致钞法崩坏日短,难以再行,臣民皆畏宝钞。”
这其实就是大明宝钞问题的根结所在。
上一篇:人在特战:开局全军批评燕破岳!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