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1566:摄政天下

大明1566:摄政天下 第874节

  等到徐渭转身回到书房里。

  严嵩已经是说道:“你想让张居正继续留在东南,那么京中呢?先前他们进奏推举胡宗宪和郭朴入阁,被先帝留中,这件事摆明了就是要让太子即位之后来做,用以拉拢人心。这中枢内阁新员人选,恐怕是要有一番争斗的。”

  严绍庭笑着说:“胡部堂那是先帝在世时立下军令状的,如今东南倭患清除,他本就该顺势入阁,这一点无可争议。至于郭朴……孙儿倒是不看好他能在这一次入阁。”

  严嵩眯着眼微微一笑:“那就是杨博会替代郭朴,先入内阁?”

  这时候,严绍庭还是摇了摇头。

  他笑着说:“杨博也不可能入阁。”

  严嵩手掌摸着虎皮:“是因为他晋党出身?”

  严绍庭点点头:“高拱要拉拢晋党,可他也绝不可能坐视本就掌握九边的晋党中人,再在他手上拿下一个内阁的位子。正因如此,孙儿反倒觉得高拱真正想要推入内阁的,会是礼部尚书高仪!”

  见孙子说出高仪的名字,严嵩嗯了声。

  见老爷子示意自己继续往下说。

  严绍庭清了清嗓子,才继续说:“如果孙儿猜的不错的话,要不了多久咱们那位李阁老恐怕就要请辞离开朝堂了。”

  严嵩侧目看了过来。

  就连徐渭也是一同目光不解的看向严绍庭。

  严绍庭则是解释道:“今日遗诏的事情,太子那头总是要有个顶罪的人,这件事说来说去大概都是和李春芳有关的。高拱不可能保他,哪怕是为了和我们严家在朝中分庭对抗。”

  严嵩默默的点着头,心中尽是满意。

  看着在自己面前侃侃而谈的大孙子,老严头就如同在看一个由自己精心培养出来的茁壮之才一般。

  严绍庭继续说:“高拱这个人看着粗莽,可内里却不比谁精细。李春芳背上遗诏错漏之过,请辞回乡。那么朝中清流旧党是不是就会忽然没了魁首之人?”

  一旁的徐渭眼前一亮。

  他低声说道:“高仪就是浙江人氏!”

  东南清流,最重的就是江浙一带,其次才是湖广、江西两地。

  这一点从大明立国之初便是如此。

  真要是算起来,都可以算到那位神机妙算的刘伯温。

  当然,还有那位写出天下知的《送东阳马生序》的宋濂了。

  这些人无一例外都是江浙出身。

  严绍庭含笑点头:“正是因为高仪是东南出身,所以李春芳走了,朝中清流旧党,自然会随着他入阁,依附在他之下。”

  他默默的眯起双眼。

  等到那个时候。

  高拱就可以一手握着晋党,一手拿捏清流旧党,占据朝堂半壁。

  或许在高拱看来。

  这样的力量,就足够他革新天下了吧……

  …………

  月票月票

第526章 能不能硬起来

  “不论是高拱。”

  “还是晋党的杨博,清流旧党的李春芳或者高仪。”

  书房内,严嵩高坐虎皮椅上,眯着双眼,双手在暖炉上轻轻的磨蹭着。

  这位曾经官职内阁首辅,如今贵为当朝三公太师的老人。

  哼哼了两声。

  “先帝虽然驾崩了,但嘉靖新政却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不论他们是南北结党,还是内外勾连,事情却必须要做。”

  “太子眼瞧着雄心壮志,也不可能干坐着不管事,这里面究竟会起多少冲突,只怕是要等到即位之后,就能见分晓了。”

  即位。

  按照礼部拿出来的意见,大后天开始就会接连三天连续劝谏,然后太子朱载坖就会在第三次劝进的时候,勉为其难的答应臣子们让他登极即皇帝位的请求。

  然后就是礼部再和钦天监商议着,弄出个吉日来,作为朱载坖登极称帝的日子。

  按照严绍庭的估算,这件事最多也就是在腊月二十五六左右,就必须得要办好。

  如此一来,等过了年就可以直接天下改元。

  隆庆?

  没来由的,严绍庭想到了朱载坖的年号,微微一笑。

  瞥见大孙子正在默默的笑着。

  严嵩亦是面露笑容,询问着:“他们都在外头你来我往,为了新朝奔走,你准备做什么?就在家里傻笑?”

  严绍庭立马起身,将躲在老爷子衣袖下偷吃糕点的儿子提了起来,顺势一巴掌拍在兔崽子的屁股上。

  这孩子愈发的好吃,脸也越来越圆,身子越来越重,再这样下去向来以相貌出众著称的老严家,就得要养出个毁颜值的大胖小子了。

  严无忧被父亲抓着,悬在半空中张牙舞爪的叫喊着,目光期盼的看向祖祖。

  严嵩却是向后一靠:“你祖祖只管宠爱你,你爹训子的事情,祖祖可管不到。”

  严无忧虽然话说的不全,可大人们说话却能听得明白,顿时小脸一瘪,那爪子也软哒哒的垂下,似乎是听天由命了。

  严绍庭将儿子板板正正的按在一旁的座椅上。

  然后看向老爷子。

  “孙儿准备找几个人好生的谈一谈,太子即将登极,开年便是新朝,有些事情也可以开始筹办起来了。”

  严嵩点了点头:“如今先帝驾崩,虽然临近年关,可今年这丧孝之时,年例年礼却是不能再送了,你就自己亲自登门走动去吧。”

  老严头没问大孙子要去谈什么事情,只是慢吞吞的叮嘱着。

  严绍庭会意领命,便带着徐渭离去。

  等他走出屋子,儿子的欢呼声就在屋子里响起。

  出了严府,严绍庭便与徐渭径直乘车,往镇远侯府过去。

  镇远侯这一系,从永乐二年获封爵位开始算起,到现在也真的算是做到了与国同休,世袭罔替已有六代。

  现任镇远侯顾寰,便是第六代。

  顾寰自嘉靖七年袭爵开始,至今也有三十八年之久。

  而他总督京营戎政,也是从嘉靖三十三年庚戊之变后开始,算起来至今也有十二年之久了。

  这是在大明朝有着足够声望,也有着足够经验的老臣勋贵。

  站在镇远侯府门后,严绍庭心中默默的想着朱载坖对自己的安排,协理京营戎政。

  其意思,自然就是协助总督京营戎政的镇远侯顾寰,一同打理京营上下。

  “严宾客大驾光临,侯爷早先就说过不必通传。”

  “小的这就引宾客入府。”

  侯府的门房是个中年汉子,很是机警,见到严绍庭的面儿,还不等他开口便抢先满脸笑容。

  由着门房头前引路。

  不多时。

  严绍庭便看到了正在侯府前厅东侧厢房的镇远侯顾寰。

  “晚辈小子,见过顾侯。”

  严绍庭颔首低头,拱手作揖。

  随后抬起头,便看清顾寰此刻正在这东厢书房里画着一幅画。

  笔墨很是豪放,不加收敛。

  那山孤高连绵,山势挺拔险峻,壁立千仞,沟壑又深不可见,万里长空红日当头,蒸腾气雾翻涌如海。

  这显然是北地风光。

  若是南方山水,便不是这等景象了。

  不过画倒是尚未完全作好,顾寰便放下手中笔墨,抬头看向严绍庭,嘴角微微一扬。

  “你这小子,如今可没有当初那般无拘无束,现在瞧着反倒是老气了许多。”

  这位老侯爷调侃了一句,就走向一旁的茶案前,冲着严绍庭招了招手。

  严绍庭赶忙上前,边开口道:“侯爷这幅泼墨气蒸山河图,倒是做的大气豪迈,远比我家祖父那弯弯绕绕的小写意畅快的更多。”

  而后。

  他亦是眼疾手快的抢先一步,将桌上正烧着的水倒入一旁的茶壶中,随后便为顾寰奉了一杯茶。

首节 上一节 874/101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特战:开局全军批评燕破岳!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