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1566:摄政天下

大明1566:摄政天下 第835节

  这里面有明人,自然也有蒙古人。

  至于说,除了这些有关于九边的消息,就是京中的事情了。

  皇帝不豫的事情,终究是纸包不住火的传开。

  所幸有高拱强压,加上借着之前百官殴斗于西安门前的事情,将京中百官的异动给压了下去。

  然后在某一次内阁议事上,高拱这位首辅忽然就提名,为顺应皇帝谕令,举兵部尚书胡宗宪机预内阁。

  这件事立马就引起了李春芳的反对。

  理由也是现成的。

  东南五省虽然说倭患已经大多消除,但偶尔还是会有倭寇来犯,并没有到胡宗宪所说的东南五省不复再见倭寇的地步。

  但是内阁之中,袁炜和赵贞吉两人却是赞同了首辅的这一提议。

  于是事情就从内阁转送到了司礼监手上。

  吕芳转呈给了还在身体抱恙的皇帝。

  没人知道皇帝当时是什么反应,又是什么情况。

  最后这件事情就从司礼监转回内阁,让内阁和朝中九卿再推一人,与胡宗宪一并廷议。

  “这么说……杨博这次恐怕是要气急败坏了。”

  终于是将最新的消息看完,严绍庭放下手中的文书,笑眯眯的喝了一口茶。

  王锡爵将文书收起,放入一旁的一只刚刚好能盛放这些文书的木匣子里:“听朱千户说,高拱那日在内阁提议胡部堂入阁,杨博事后知晓就跑去高拱家里了,出来的时候脸色很不好。”

  “这就是没谈成,杨博想要带着晋党一步入阁的算计,被高拱给按死了。”

  严绍庭目光闪烁,看着一侧远方的海岸线在不断的起伏着,淡淡的说着。

  王锡爵点点头:“看来高拱果然如先生所料,他要借用晋党为自己的助力,却也不可能坐视晋党做大。这一点也与文长先生来信左侍郎所说的话契合了。”

  严绍庭哼哼了声:“他杨博又不是傻子,本就是个聪明人,怎可能看不穿高拱会如何安排他们晋党?不过是相互试探罢了,他杨博现在入不了阁,将来也未尝不能入阁。便是他杨博不行,他们晋党还有个王崇古,还有那个一直被他们放在翰林院养望的张思维!”

  说完后,严绍庭倒是目光暧昧的看了一眼王锡爵。

  王锡爵愣了一下,然后快速低下头:“张子维是嘉靖三十二年的进士,学生晚了他近十年才中进士,先生这是打趣学生了。”

  “打趣?张思维靠的不就是晋党,难道你就差了?”

  严绍庭呵呵的笑着,眯起双眼:“朝廷所谓翰林清贵,庶吉士入阁的规矩,也该改一改了!自古便是宰执起于州府,体察民情,而今安能因中枢清贵,就可执掌一朝?当初将你们放在各处做事,为的就是这桩事。再等些日子,也该放你们出京,借着新政的事情在地方上好好做几年,等回头再调回中枢,未尝就不能先他们一步,让你们慢慢执掌中枢各部司。”

  明明自家先生还没有入阁,就连六部五寺的堂官都不是,说的却是入阁、是执掌中枢各部的话。

  可王锡爵却很是相信先生所说的。

  他不由小声开口:“此次先生奉密诏带兵回京,不走陆路与运河,却走海路,所为就是遮掩行程。加之如今宫中传出来的消息,先生这一趟回京,恐怕是要直入中枢了吧。”

  中枢。

  除了内阁,便是六部五寺了。

  按照王锡爵自己的揣测,自家先生这些年在经济一道那是有目共睹,加上高燿这位和高拱亲近的户部尚书也到了年纪,或许有可能户部就是自家先生接管。

  严绍庭却摇了摇头。

  他并没有现在这个时候就为自己谋划仕途前程,早早执掌中枢的打算。

  现在以身入局中枢,还不如坐在岸上看戏来的强。

  一个不到三十岁的中枢大臣,真要是传出去了,天下反对之声必然此起彼伏。

  到时候自己看戏不成,反倒要被别人看戏去了。

  王锡爵好奇的望着自己先生。

  而严绍庭却是缓缓站起身,伸出一只手掌。

  “下雪了。”

  他目光闪烁,带着几分深邃让人猜不透。

  但严绍庭心中知道。

  下雪了。

  老道长已经没几天日子了。

  …………

  月票月票

  今天还有!

  另外,众所周知,最近的剧情要写到老道长驾崩了,所以方方面面的铺垫不能少。

  老爷们可以猜猜老道长会怎么死,主角又会怎么重归朝廷?

第506章 嘉靖的出师表

  三日后。

  北地已经因为好几日的漫天大雪,而导致千里大地一片银装素裹。

  城池之外,乡野之间,阡陌少见行人。

  自南京登船出发的严绍庭,也终于是在天津卫城附近一处偏僻的海滩上,登陆上岸,结束了漫长的海上航行。

  三千多人的忠勇营,早已在船上就换穿厚实的棉甲,在朱时泰和一众将领指挥下,快速下船在岸上结队。

  最终三千多人绕过天津卫城,向西北侧到了一处偏僻少有人烟的地方,这才与带着人驱赶了三千多匹战马等候着的朱七汇合。

  三千多人在风雪之中,无声沉默的上马,而后向着西北方向的北京城而去,沿途避开村舍聚集之处,专挑小道僻静之地不断的靠近北京。

  京师。

  日子已经过了腊八。

  年关的气息愈发浓郁。

  而在西苑万寿宫中。

  火炉用的更多了。

  汤药味也更加明显。

  门窗紧闭,重重帷幔阻挡着外面的寒气入内。

  雪一场场的下着,导致宫中的太监们怎么清理,第二天宫中的地上依旧会积攒着一层厚厚的积雪。

  这就导致太监们只能不断的重复着前一日的工作,将各处的积雪清理出去,然后一并推到太液池边上,最终推入已经结冰了的太液池里。

  这些积雪和寒冰,只有等到来年开春回温,才会融化成水然后沿着水道流淌向低洼处。

  这时候。

  在司礼监做事的太监陈矩,身上裹着厚实的棉衣,戴着毛茸茸的大帽,双手蜷缩在一起低着头从皇城方向走向万寿宫。

  在他的身后,雪地上留下两行清晰的脚印。

  不多时。

  陈矩便到了万寿宫宫门前,抬起头将自己的脸暴露在戍守宫闱的天子近军官兵视线下,随后才跨过宫门走进万寿宫。

  进了万寿宫,陈矩脚步越发谨慎起来,小心翼翼的登上那高高的台阶,终于是走到了殿门前,长长的吐出一口白烟。

  陈矩站在殿门前,却没有入内。

  而是跺了跺脚,将身上的飞雪震下来。

  随后才靠近到厚厚的棉帘子遮挡的殿门前:“陈矩,有内阁的奏疏送到。”

  不多时。

  从棉帘子后面伸出来一只长杆,前端是一个木托盘。

  陈矩将一直贴身藏在怀里的奏疏小心取出,放在托盘上。

  “好了。”

  冲着殿内喊了一声,陈矩这才退后两步。

  里面的人这才小心翼翼的将木托盘收回。

  见自己的差事办完了,陈矩左右看了一圈,这才重新走下台阶,绕到万寿宫大殿一侧依靠着台基建造的低矮屋舍前。

  打开一扇门,弯着腰进到里面。

  这些依着台基建造的屋舍,历来都是专供宫中太监们居住的。

  不高不大,却胜在能贴近皇帝和宫里的贵人们,方便伺候做事。

  进到屋子里,虽然没有火炉,却终究要比外面暖和些。

  陈矩脱下身上最外面的外套,挂在门后,而后从床底下掏出一只外面抱着厚厚的棉布,上面已经用的反光的黄铜提水壶拖出来。

  再取出一只木盆,将提水壶中已经凉了很多的水倒入盆中。

  陈矩双手沉入水中,感受着那不是太热的温水,脸上终于是露出一抹惬意,缓和了不少。

  而后他又将脚上的鞋袜脱下,再往盆里加了些温水,才将双脚没入水中。

首节 上一节 835/101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特战:开局全军批评燕破岳!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