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566:摄政天下 第827节
已经有东厂的挡头走了过来,近到黄锦身边,抱拳弯腰:“黄大裆,已经查清楚了。今日共有一百三十五人参与殴斗,皆负伤,五十七人晕厥不醒,二十四人重伤,七人死。”
真的死人了!
严世蕃眉头一挑,他知道今天这事真的好看了。
郭朴等人更是彻底麻了。
一百多人参与斗殴,晕厥和重伤的不说,还死了足足七人。
朝廷的颜面这一次真的是丢的彻彻底底!
黄锦则是眯着眼扫向眼前几人:“诸位,今天这事有什么说法,你们可得给咱家一个准话啊。皇上还等着朝廷的回话呢。”
郭朴等人连忙躬身弯腰。
半响的功夫也没一个人开口。
郭朴作为百官之首的吏部尚书,只能是硬着头皮道:“此乃臣等领各部司衙门职责有失,按律当罚。参与斗殴诸官员,枉顾律法,知法犯法,当重罚。臣等待罪,不敢言刑名,恭请皇上裁允。”
认罪!
这个时候只有认罪一条路。
如此,就能将如何处置今天参与斗殴便出现死人的事情,最后的定夺权踢给皇帝。
但郭朴心中却也是无奈至极。
要是没死人,这事自己还能揽下来,进言献策。可现在死了人,这件事的处理权只能是交给皇帝。
他这个吏部尚书现在只觉得,皇帝的手正在不断的向着朝廷核心伸出,并且正在一点点的掌握着朝堂。
而在听到郭朴的话后,黄锦嗯了声,似乎是对这样的回答比较满意。
只是不等他开口。
前方的西安门大街街口,却有马蹄声传来。
这一次,顺天府设立在街口的栅栏和收钱的胥吏,不起作用了。
因为街口那三名冲过来的骑兵,皆是背插红羽。
这是九边急递军情的标志。
可以直接到皇帝面前,任何人都不得阻拦,违者斩立决。
三名骑兵一路冲到了西安门前。
虽然宫门前跪了一地的官员,还有官兵和东厂番子在场,这三名风尘仆仆的官兵却也只是看了一眼。
定然是这些官员惹怒了皇上,又让皇上下旨廷杖了。
他们倒是想不到今天宫门前实际上是发生了一场官员互殴之事。
到了宫门前。
便是黄锦也不敢上前询问。
只听三名骑兵为首者从胸前行囊里取出一份层层包裹,并且还上了火漆的奏本夹本。
“宣府西路急奏!”
“开宫门!”
其实西安门早就因为黄锦带人出来而被打开。
但宫门前喊话,却也是规矩。
宣府来的官兵喊完话,便翻身跳下马背,将行囊和佩刀也丢在地上,三人便护着那层层保护的奏本冲入宫门后。
如同是风一样,这宣府西路来的官兵在众人注视下驾马而来,又在众人目视下冲入西苑。
黄锦目光一颤,看向兵部尚书杨博,以及有兵部尚书衔的胡宗宪。
“宣边出事!咱家先回宫中伺候!”
说完后,黄锦便急步转身。
在场众人则是心头阴霾浮现。
杨博脸色铁青,眼里锋芒闪露。
雷礼这位老好人尚书,则是在一旁似懂非懂的轻声说道:“这……应该是边军急奏警报吧……难道是宣边出事了?”
…………
月票月票
第501章 大同是要谋反吗?
对于朝廷能在自己手上,闹出百官群殴于宫门前的事情。
高拱已经彻底看淡了。
他是真的平静了。
甚至就来有人将西安门前的自由搏击赛禀报过来,高拱现在也能处之泰然的坐在内阁头把交椅上,安安静静的喝了一口皇帝赐下的贡茶。
然后。
首辅又吃了几颗红枣。
国事沉重而又繁杂,首辅觉得自己得要先保重身体。
袁炜、李春芳、赵贞吉三人也是默默的打量了高拱几眼,便安心低头处理各自手头上的事情,票拟各部司及各地呈奏上来的奏疏,给出意见,整理成册,而后移交司礼监批红。
这时候又有人走了进来。
“元辅,西安门那边停下来了。”
“司礼监的黄锦带着东厂番子,将参与斗殴的官员都押在宫门前。”
高拱看向来人。
是内阁这边派去西安门查探消息的制敕房中书舍人苏愚。
苏愚,字君明,南直隶如皋人,嘉靖四十一年壬戌科二甲第三十一名进士。
座师现任太子宾客严绍庭。
而高拱听完最新的消息,也不过是嗯了一声,抿了一口茶:“情况如何?可有人被殴死?”
苏愚点点头:“死了七人,重伤者二十余人。”
当苏愚说完具体的数字。
班房里的袁炜、李春芳、赵贞吉三人,纷纷抬头侧目看向首辅。
高拱眉头微动了下。
“死人了……”
他嘴里念叨了一句,而后扫向内阁三人,最后目光落在了袁炜身上。
袁炜如今贵为内阁次辅,等同于当初的徐阶。
收到高拱的目光注视。
袁炜开口道:“既然死了人,这事便小不了,也不能轻易处置。黄锦带着东厂的人过去,皇上定然是已有圣谕。如今……元辅也该出面过去一趟的。”
内阁作为朝堂中枢,首辅又是总领朝纲文武百官。
现在事情落定,是要走个过场。
不然真要是严格算起来,今天百官殴斗于西安门下,高拱和内阁都是要承担责任的。
高拱却皱眉道:“如何处置?皇上历来圣心深邃,臣下揣测不明。此番闹出这等事情,只怕也是让人猜不出圣心如何。”
朝廷已经变了。
变得让高拱都有些陌生了,尤其是皇帝的转变带来的陌生感。
自己想要促成虚君实相的志向。
恐怕只能落在新君身上了。
在高拱看来,自己不是奸佞,也从不是想要做权臣,只是想要让天下和朝廷能按照规矩去做事。犯错的人接受惩罚,忠臣良将得到提拔,如此天下自然能承平强盛起来。
苏愚送来消息,默默的站在一旁,悄悄的观察着内阁中几位辅国之臣的神色反应。
先生当初说过,制敕房的中书舍人虽然不起眼,远不如翰林院、六科、都察院那般清贵,可中书舍人却有一项旁人无法企及的优势。
知情权。
中榜之后,自己被选派到了制敕房充任七品中书舍人,甫一开始苏愚还是有些不解,但后来也终于是明白了先生所说的真意。
而袁炜则是开口说:“不如……先让三法司的人上疏,打死那七人的人,自然要以命案问罪下狱,其余参与殴斗之人,皆停职待罪留三司会审,吏部罚贬?”
打死人的官员,自然是罪责难逃,就算不死恐怕也要被贬为庶民乃至于流放充边。其他人,那自然是要三法司审议出一个罪刑轻重大小,然后吏部就可以照此给出意见,该罚俸的就罚,该贬斥的就贬出京师。
袁炜给出的算是很中允的意见了。
但赵贞吉却是忽然开口:“恐怕圣心非是如此……”
当这位新晋内阁辅臣说完话后,班房里几人都安静了下来。
这时候。
上一篇:人在特战:开局全军批评燕破岳!
下一篇:返回列表